南京科技職業學院 朱麗華
基于職業能力的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①
南京科技職業學院 朱麗華
本文以職業能力結構“冰山層次模型”為理論依據,分析了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職業特定能力、行業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專業技術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和公共課程三個課程平臺,以培養適應社會需求與發展的高端技能型英語人才。
職業能力結構 商務英語 課程設置
隨著社會經濟的轉型與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加大課程建設與改革力度,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自本世紀初,我國許多高職院就開始設立了“商務英語”專業,為我國的外貿行業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外貿人才。然而,受對外貿易、經濟的影響以及學生生源質量的變化,高職院校的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近年來不盡如人意。全國高職高專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2013)指出,我國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具備的職業能力與行業相關崗位要求的匹配度不太高,導致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不強。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設置起步時間較晚,專業建設模式構建上過多地沿用了本科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方面缺乏對學生職業能力結構體系的整體構建。
《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指出了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的技能型人才培養標準: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思想道德素質、職業素養、文化素養和心理素質良好,英語應用能力較強,國際商務行業領域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業務流程掌握較好,能完成國際市場營銷、外貿單證繕制、客戶服務等一線工作任務,具有職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高職商務英語作為一個不斷發展的專業,專業課程設置也在不斷改革與完善。許多一線教育工作者對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課程設置進行了相關的研究,為專業人才的培養獻計獻策。吳國權認為優化商務英語課程體系, 要按照工學結合要求確立“ABC+多證書”人才培養模式,將商務英語課程整合為內容貫通的模塊。鄧忠提出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課程體系需從對應崗位群的職業能力要求出發,建立以培養職業能力為核心的英語運用、商務技能、綜合素質、實踐教學四個模塊的課程體系。
專業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專業課程的設置。筆者總結了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現狀:從企業崗位群對應職業能力需求出發,建立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課程體系。筆者經過綜合分析與比較,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僅僅根據崗位群對應的職業能力需求設置課程,往往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表現為專業課程設置因缺乏對商務英語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結構的分析而導致理論依據不足,課程設置往往顯得不夠嚴謹、不夠全面,不利于學生全面職業能力的培養,也不利于專業人才職業能力結構的優化。
多年來,人們對職業能力結構的認識過程不斷深化。將職業能力結構劃分為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能力本位”職業教育流派認為,人們從事該職業既需要專業技能與知識,也需要工作的積極性、獨立性以及與他人交往的能力,還需要合適的工作方法與學習方法。姜大源認為,個體職業能力的高低取決于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三要素整合的狀態。我國勞動保障部《國家技能振興戰略》研究課題把人的能力按職業分類規律分成了三個層次:職業特定能力、行業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李懷康用三種模型系統論述了這三種職業能力結構之間的關系,即:冰山層次模型、模塊集合模型、樹干支撐模型。冰山層次模型說明了職業能力結構層次之間的關系;模塊集合模型說明職業能力模塊的集合狀況;樹干支撐模型則說明職業能力結構相互支撐的關系。在冰山層次模型中,顯露于水面的層次是職業特定能力,在水面下直接支持職業特定能力的層次是行業通用能力,可以容易地觀察到,更深層次的能力則是核心能力,不太容易注意到,它是隱性的,位于冰山最深層,也是最寬厚的,支撐著整個能力結構體系。比較這三種職業能力結構模型,筆者更傾向于職業能力結構的“冰山層次模型”,即職業能力包含職業特定能力、行業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三層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冰山層次模型示意圖
筆者認為,職業能力結構是高職院校各專業人才培養和企業、行業人才需求的聯結點,也應該是高職院校專業課程設置的主要依據之一。
通過對商務英語專業需求分析和學校近幾屆畢業生的跟蹤調查,筆者總結了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就業去向:主要面向行政部門、商務公司、外貿企業、教育培訓機構、涉外酒店、旅游公司等單位或部門,從事行政助理、國際進出口貿易操作、商務(涉外)文秘、商務文本翻譯、商務談判、教育咨詢或涉外酒店管理等相關工作。涉及的職業崗位群主要包括行政助理崗位群、商務助理崗位群以及商務翻譯崗位群。通過對企業實地考察和對各崗位的職業能力調查,筆者分析了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涉及的崗位群各崗位應具備的職業能力。
行政助理崗位群包括企業(外企)文員、外事接待、企業(外企)行政管理等崗位,要求具備的職業能力主要包括:具有較強的英語聽說讀寫譯綜合能力;能熟練操作計算機辦公自動化軟件;能熟悉應用和處理各種文件;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與溝通協調能力;能組織策劃并管理各項(外事)接待活動;具有較強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較好的團隊協作能力;能運用商務知識與商務禮儀進行跨文化交流與溝通;具有較強的自我管理和學習能力等。
商務助理崗位群主要包括外貿公司業務員、外貿跟單員、報關員、單證員、報檢員、營銷專員、課程咨詢與營銷人員等崗位,要求具備的職業能力包括:具有較強的商務英語聽說讀寫譯綜合能力;有較強的語言組織和溝通能力;能進行基本的商業運作和外貿業務流程操作;具有商務活動策劃與組織管理的能力;能進行商務函電寫作處理;能進行商務溝通與談判;能進行進出口業務單證繕制與處理;具有良好的商務管理與項目策劃能力;能熟練地操作計算機和辦公軟件、并處理各種文檔與文件;具有良好的人際協作與協調能力;具有良好的涉外公關和分析綜合能力;能進行市場調查分析與組織營銷策劃活動;具有較強的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具有較強的自我管理和學習能力等。
商務翻譯崗位群包括商務口譯和筆譯崗位,對應的職業能力主要有:具有較強的中英文聽說讀寫譯綜合能力;能運用商務知識并進行中英文互譯;具有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能運用涉外商務知識和商務禮儀進行商務翻譯活動;有較強的計算機和辦公軟件操作與應用能力;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有較強的自我管理和學習能力等。該崗位群對學生自身的中英文語言功底要求甚高,高職商務英語畢業生只有少數優秀學生能成功進入該崗位群工作崗位。
根據職業能力結構冰山層次模型的基本特征,將上述多樣而分散的職業能力進行整合與分析,形成職業特定能力、行業通用能力和就業核心能力三層結構。普遍認為,核心能力是人們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能力,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和遷移性,對個人的發展和影響意義重大。職業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交流表達、數字運算、解決問題、與人合作、信息處理、革新創新、自我提高、外語應用等八方面能力。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對應的就業核心能力主要有英語語言聽說讀寫譯綜合應用能力、交流表達與溝通的能力、與人合作與協調能力、分析解決并處理問題的能力、信息搜集與分析處理能力、自我管理與自我提高的能力、學習與創造創新能力和數字運算與處理能力等。
圖2 行業通用能力與專業方向課程
行業通用能力是指在一個行業內通用的技能,主要面向一群工種和某種職業。商務英語專業人才應具備的行業通用能力概括為:英語語言組織表達與應用能力、商務知識理解與應用能力、商務溝通與交流表達能力、商務活動策劃與組織管理能力、中英雙語言互譯能力、跨文化交際意識與溝通能力、計算機應用與辦公軟件操作能力等。
職業特定能力是指在行業通用能力的基礎上,在某個領域或方向上的專項能力。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對應的專項能力主要有:國際貿易進出口業務流程操作能力、單證繕制與處理能力、商務溝通與談判能力、涉外活動策劃與組織管理能力、國際市場調研與營銷策劃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等。
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必須以本專業課程的學習為依托,專業課程的設置以職業能力結構為理論支撐。基于職業能力結構的冰山層次理論模型。筆者以為,高職商務英語課程可以從專業技術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公共課程三個課程平臺的理論與實踐課程設置來實現學生職業特定能力、行業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三個層次職業能力的全面發展。
4.1 行業通用能力與專業方向課程
行業通用能力主要通過商務英語專業方向課程平臺來培養。專業方向課程平臺主要開設商務英語專業方向基礎課程,為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譯綜合技能與商務技能奠定堅實的基礎,如圖2所示。
4.2 職業特定能力與專業技術課程
筆者以為,職業特定能力位于冰山層次職業能力結構模型的頂層,是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區別于其他專業學生的顯性能力,職業特定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商務英語專業技術課程平臺來實現。根據商務英語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具體職業特定能力,專業技術課程平臺可設置的理論課程為:國際貿易、外貿單證、外貿函電、國際商務談判、涉外秘書、國際金融、旅游英語等。專業技術課程平臺開設的實踐課程:國際貿易操作實訓、單證操作實訓、外貿函電實訓、商務談判實訓、專業頂崗實訓與實習等。
4.3 核心能力與公共課程
職業能力的形成是一個動態過程,涉及個人知識、能力、態度和情感的內化、遷移、整合及應用。核心能力位于職業能力結構冰山層次模型的底層,是整個職業能力結構的承載基礎。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就業核心能力的培養不是孤立的,尤其是學生的英語語言聽說讀寫譯綜合應用能力和學習能力,應融入專業方向課程和專業技術課程的教授與學習之中,也應貫穿于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三年學習的整個過程之中。
公共課程平臺作為學生就業核心能力培養的主要途徑,理論課程可設置為:大學語文、高等數學、計算機應用、政治學、哲學、經濟學基礎、大學體育、美學、企業管理、職業生涯規劃、中國文化概況、國際商務文化和商務溝通與禮儀等。實踐課程平臺開設:計算機操作實訓、職業素養實訓、求職面試實訓等。
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人才職業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根據職業能力結構設置的三個課程平臺應相互依托,理論與實踐課程教學相互補充。根據學生特點設定課程學分與授課學期,并將課程與技能證書有效對接,學生在理論與實訓課程學習的同時可以考取相應的技能證書,例如:劍橋商務英語初級或中級、口語口譯、大學英語四六級、外貿跟單員、翻譯(筆譯)三級、國際商務師、英語導游證書等。課程建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教師要重視第一課堂教學,充分結合第二課堂,組織學生參加全國或省市專業技能的大賽,或舉辦校、院級技能競賽與活動為學生提供學習、展示與競爭的平臺;同時要抓好各實踐教學環節、建設好與本專業對接的校內外企業實訓實習基地,從而全方位提高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職業能力,為社會發展與需求提供高端技能型英語人才。
[1] 姜大源.職業教育學基本問題的思考(一)[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6(1).
[2] 李懷康.職業核心能力開發報告[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高等職業教育,2007(01).
[3] 吳國權.高職商務英語課程體系的優化[J].職業技術教育,2007(29).
[4] 肖晗予.基于職業能力結構的職教課程模式的思考[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教通訊,2009(5).
[5] 蔣慶斌.職業能力結構化與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2(22).
[6] 鄧忠.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課程體系設置[J].當代職業教育,2012(6).
F069
A
2096-0298(2016)09(a)-177-03
本文為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課題(基于職業能力結構的高職商務英語課程體系研究)研究成果(GZYLX1213216)。
朱麗華(1980-),女,漢族,湖南人,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英語教學,職業教育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