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馮娜
探討低碳經濟與我國綠色物流的發展
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馮娜
隨著地球環境的惡化,保護環境已成為全世界共同關注的話題,而低碳經濟在環境保護的大背景下也成為經濟社會運行所必須考慮的問題。因此,綠色物流理念應運而生,這是世界各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更是我國物流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對我國綠色物流的概念及特點進行了分析,闡述了我國綠色物流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就相關問題提出了解決對策。
低碳經濟 綠色物流 現狀 問題 對策
低碳經濟指的是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全面指導下,以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產業轉型以及新能源開發等手段,盡量降低人類對諸如煤炭以及石油等各種高碳能源的消耗,使有害氣體的排放降到最低,既要保證經濟社會的發展,還要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實現社會持續穩定發展的一種雙贏的社會形態。隨著“低碳經濟”一詞的誕生,綠色產品、綠色設計、綠色管理、綠色消費等各種綠色理念迎面而來。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現代物流活動已經成為社會經濟活動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鏈,而物流行業也必須正視綠色化這一趨勢。以環境保護作為主題的各種“綠色”理念,將成為新時期國際貿易競爭活動當中重要的砝碼。面對這樣的大環境,我國物流企業要想占據國際市場的一席之地,必須努力發展綠色物流。綠色物流,指的是物流活動的過程當中抑制物流給地球環境造成的危害,對物流的各個環節進行凈化,使物流資源能夠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綠色物流理念,是建立在生態經濟學、倫理學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外部成本內部化理念以及物流績效評價等各種理論的基礎上的物流發展新觀念。這是從大環境的視角改進物流體系的新理論,關鍵在于促進環境共生型物流管理體系的形成。通過綠色物流理念的應用,可以逐步將傳統經濟發展和物流、人們的消費生活以及物流這種單向作用關系轉變,在改善傳統直線型物流嚴重危害環境的同時,運用與環境和諧共生的生態相處理念,構建循環型的新型物流系統,將傳統物流活動當中在物流終端形成的廢舊物品回歸到新的物流過程當中。
通過對綠色物流的認識與總結,筆者認為,綠色物流具有兩大特點。 一是可以降低物流過程中的能耗,有效地節約資源。通過對現有資源的整合,綠色物流可以對物流資源配置進行優化,并運用先進的物流技術完善物流過程當中的各環節。二是有助于減少物流過程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由于物流運輸的整個過程當中,運輸工具會有大量的尾氣排放,而日益頻繁的物流活動也是導致大氣污染的一項重要因素。在綠色物流理念下,通過科學地選擇物流運輸的方式,合理地規劃并布局物流貨運網點以及配送中心,并加強新型環保節能燃料的運用,努力把物流行業給大氣環境造成的污染降到最低。
從整體上看,當前低碳經濟下我國綠色物流發展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下列幾點。
3.1 物流業在我國還處于發展階段,部分企業在低碳運營上尚不成熟
物流在我國的發展時間并不長,是1979年才傳入我國。低碳經濟對很多物流企業來講也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雖然我國的物流行業有了快速的發展,并占據了國民經濟當中極為重要的地位,但是客觀地來看,我國物流行業整體的水平相較發達國家仍然偏低,物流基礎設施的兼容性以及配套性較差,物流技術裝備水平也普遍偏低。我國物流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而我國的綠色物流與發達國家綠色物流的發展存在的差距也更為明顯。在西方發達國家物流行業的發展較早,他們對物流給環境帶來的問題也有足夠的認識,所以這些國家多年前就開始探索并實踐綠色物流理念,在物流行業綠色物流理念也早已普及。
但是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本來就比較晚,對于我國物流行業來說,綠色物流其實是新興的一種事物,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物流企業或者是廣大的消費者普遍缺乏對綠色物流的認識,綠色物流理念也尚未得到全面地普及。從行業的視角看來,如果缺乏對低碳經濟下綠色物流的統籌,就無法整體地對我國物流行業進行規劃,也無法制定出與我國國情相符合的綠色物流發展策略。同時,配套性與兼容性較差的基礎設施無法滿足綠色物流的需求。對于物流行業,其發展的過程當中與運輸、裝卸以及倉儲等各環節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物流行業與道路、碼頭、貨倉、配送場所等物流基礎設施的聯系是非常密切的。
但是我國物流行業當前的基礎設施建設無論是從配套性還是從兼容性方面來說都是較差的,裝備水平也較低,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影響了物流的效率,也導致了大量的資源浪費,嚴重影響了綠色物流的發展。同時,我國的綠色物流要想得到良好的發展,與綠色物流技術的支持是緊密相關的。例如:信息平臺的建設可以提高物流共同配送的比例,同時減少空載情況,而我國當前的信息平臺建設還需大幅增加,又如在綠色物流理念的指導下,綠色物流活動當中的綠色包裝環節要求物流過程中的各項物流包裝材料可以做到循環再利用,這就要求物流所需的內外包裝等材料可以降解以及重復利用。但是,當前我國包裝材料的降解以及重復利用技術及程度普遍偏低,大量包裝等物流材料用過一次之后便被廢棄,給環境帶來了較大的威脅。
3.2 我國缺乏綠色物流的相關政策法規,低碳經濟下綠色物流的發展還需引導與改善
我國要想實施綠色物流,可運用市場機制作用進行調節與實施,但是要想我國物流行業從整體上向著綠色物流方向發展,必須由政府加強管理與約束,加強綠色物流發展框架的構建,為綠色物流的發展奠定政策性的基礎。近年,雖然我國始終都在加強建設環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政策與法規,但是專門針對我國物流行業的政策法規較少。所以,從客觀的視角來看,當前我國綠色物流政策法規體系不夠完善,對綠色化的物流活動缺乏有效地監管及引導。同時部分地區物流園區、信息平臺的建設還很不足,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資源,單靠企業的力量很難完成。部分地區或部門重復建設一些物流設施,但這些設施的利用效率并不高,有的甚至長期閑置或出于虧損狀態。另外,很多地區的物流需求又長期得不到滿足,導致很多企業再盲目重新建設倉庫等物流資源,使整個市場出現嚴重不平衡及浪費現象。因此,綠色物流的實現離不開政府對一些資源的統一協調與規劃。
面對當前我國綠色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下列措施推動綠色物流的發展。
4.1 全面普及低碳發展與綠色物流理念
當前,低碳經濟已經被提上日程,綠色產品以及綠色消費理念已經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但人們對生產和消費間的綠色物流理念仍然缺乏認識。所以,我國綠色物流要想得到健康的發展,必須在全民范圍內加強綠色物流理念的普及,讓全社會都能夠充分地意識到綠色物流發展在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建立綠色物流發展的大環境,使全民都能夠參與到綠色物流的建設當中,從而推動綠色物流的發展。我國政府部門,要加強公民的素質教育全面提升大眾的環保意識,還可以利用政府的宣傳優勢,利用電視、報刊以及網絡等媒體大力宣傳綠色物流的重要性,逐步普及綠色物流理念。
4.2 完善綠色物流的政策法規
綠色物流要想有更大的發展,與國家政策法規的規范與引導是密切相關的。政府部門可加快綠色物流的立法,制定綠色物流行政法規,使保護環境以及節約資源向著制度化發展,通過稅收等強制性的措施限制并懲罰那些浪費資源以及制造污染的行為。對于保護環境以及節約資源的物流企業可從減免稅收、政府獎勵等方面給予鼓勵。當前,我國物流行業必須嚴格執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以及《環境保護法》,遵守環境噪音污染防治條例等環境方面的法律法規,并加快綠色物流法規條例的完善,例如:構建綠色物流標準、建立綠色物流企業政策性專項補貼、制定物流企業污染環境的稅收獎懲措施等,給我國綠色物流行業的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創造適合綠色物流發展的政策法規環境。
4.3 加強建設有助于低碳環保的綠色物流的基礎設施
當前我國物流行業的基礎設施仍不完善,物流行業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約,更是難以滿足綠色物流發展的要求。綠色物流要想快速發展,我們一定要結合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現狀,合理地進行規劃與整體的設計。不僅要對現有的物流基礎設施加強改造,減少重復性建設以及資源的浪費,還要對新建的物流基礎設施進行功能整合以及宏觀的調控。要加大力度建設必需的物流現代化基礎設施,還要重視各種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推進多式聯運的發展,提升物流效率,減少能源的耗費。
4.4 加強綠色物流技術的引入力度
綠色物流的發展,離不開先進物流技術作為支撐。目前,我國物流技術還有待全面地開發,例如:新型物流材料技術、生物技術、標準化技術、環保技術、保鮮技術以及廢物利用技術等方面均有待提高。另外,綠色物流的建設離不開現代信息技術,加快物流行業的信息化建設,構建物流行業的網絡平臺,也是提升物流效率,推動綠色物流發展的關鍵環節。在物流網絡平臺的支持下,可以使物流資源得到共享,節約流通成本,縮短采購周期,還能夠逐步實現逆向物流以及共同配送等先進的綠色物流措施,從而推動我國綠色物流行業的發展。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綠色物流的發展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因此要通過全面普及綠色物流理念,加強綠色物流政策法規的完善與綠色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并大力引入綠色物流技術,才能真正推動綠色物流的發展,促進我國物流行業的健康發展。
[1] 趙奕凌.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物流綠色演進的路徑思考[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5).
[2] 王耀爽.低碳經濟視角下我國綠色物流發展的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4(14).
[3] 段華薇,嚴余松.區域物流中心城市物流系統規劃研究——以綿陽市涪城區物流系統概念規劃為例[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4(5).
[4] 劉志學,張寶洲.城市物流戰略規劃環境分析方法及其應用[J].系統工程,2005(3).
[5] 袁亮,錢志洪.基于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城市物流競爭力研究——基于江蘇城市的實證[J].生態經濟(學術版),2009(2).
F259.22
A
2096-0298(2016)09(a)-072-02
馮娜(1982-),女,河南南陽人,碩士研究生,助教,主要從事經濟管理、物流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