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大學國際貿易學專業 陳晨
中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研究
黑龍江大學國際貿易學專業 陳晨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電子商務的興起與發展,中俄跨境電子商務迅速崛起,在交易規模、結構、物流以及支付方面快速發展,逐漸成為中國對俄零售的重要方式。近兩年來,“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俄羅斯戰略“東移”以及中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雙邊跨境電商發展創造了新的契機,有利于雙邊跨境電商問題的快速解決,因而跨境電子商務必將成為中俄經貿關系升級的重要引擎。
跨境電子商務 中國 俄羅斯
1.1 交易模式集中
當前世界主流的跨境電商模式有B2B(Business to Business)、B2C(Business to Customer)和C2C(Customer to Customer)三種,其中B2C和C2C統稱為網絡零售。中俄跨境電子商務剛剛起步,目前主要集中于跨境網絡零售,其中絕大多數為B2C,即中國商家通過電商平臺將商品賣給俄羅斯消費者;少數為C2C,即個人消費者之間通過電商平臺進行個人小額商品拍賣和競買。
1.2 交易平臺廣泛
2013年以后,隨著電商企業的崛起,中國商家率先發現俄羅斯龐大的電商消費市場,憑借在傳統貿易中的積累對俄羅斯消費習慣和消費需求的認知度,努力發掘俄羅斯電商市場的消費潛力。主要交易平臺以互聯網巨頭全球速賣通為首,其在俄羅斯電商市場交易額占俄羅斯跨境貿易營業額的35%,其次是易趣,所占比例為30%,亞馬遜以7.5%的占比位居第三,阿里巴巴以及淘寶網占比分別為6.4%和5.0%。這五大電商平臺包攬了俄羅斯跨境電子商務84%的業務量,為中俄跨境電商提供了相對專業的平臺。2015年,中俄跨境電商通關平臺在綏芬河建成,通過此平臺中俄跨境電商能夠一次性完成從通關、支付到結匯退稅的整個過程,大大節約了交易時間。
1.3 交易規模持續擴大
中俄跨境電商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2010年以來,中國電商憑借自身產品優勢以及在雙邊傳統貿易中積累的經驗,迅速搶占了俄羅斯跨境電商市場。據統計,2013年俄羅斯入境的包裹約700萬個,總金額30多億美元,其中60%以上來自中國;2014年,俄羅斯消費者線上購買外國商品總金額達到50億美元,其中70%來自中國[1]。而美國占對俄跨境交易比例從2013年的40%下降到2014年末的25%,歐洲網站的份額也從20%下降到大約10%。根據Yandex.Money統計顯示,2014年俄羅斯民眾在中國網店下了約5000萬份訂單,比前一年增加了40%。據調查公司TNS統計,僅2015年7月,俄羅斯人在“全球速賣通”上下單的數量達到了2200萬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0%。雙十一期間,速賣通在俄羅斯市場單日包裹量就達到300萬件。2015年6月,京東正式上線俄語網站,開始對內銷售俄羅斯商品,到12月,約100個俄羅斯本土服飾品牌登陸速賣通,這些商品全部標上“俄羅斯制造”,以盧布標價。自此,中俄跨境電子商務擺脫了單向輸出的局面,規模將越來越大。
1.4 交易商品結構逐漸優化
中俄跨境電商交易商品結構與傳統貿易商品結構類似,集中在初級產品和輕工業產品。中國對俄銷售產品主要包括服裝鞋帽、電子產品、美容化妝品、茶葉、玩具、家居用品、汽車配件等,其中服裝鞋帽居多,大約占全部商品的近50%。2015年,由于俄羅斯經濟受到制裁,傳統貿易被壓制,盧布大幅度貶值,俄總統普京在年度國情咨文中呼吁通過互聯網將俄羅斯商品銷往全球,自此通過電商平臺從俄羅斯出口到中國的商品逐漸增加。其中俄羅斯的蜂蜜、面粉、果汁等市場較大,轉口的皮革制品、歐美奢侈品也受到中國網購消費者的歡迎。
1.5 物流體系逐漸多樣
中國電商物流以驚人速度發展,為跨境電商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以黑龍江省俄速通最具有代表性。俄速通成立于2013年10月,同年11月俄速通首次開啟哈爾濱至葉卡捷琳堡的航空貨運專線,這是世界上首個專門服務于跨境電商的物流專線。通過遍布全國的6000個攬收站點實現了對全國電商的全面覆蓋,提供24小時全天服務和物流實時跟蹤,并通過建立邊境倉將到貨時間縮短了接近1倍。2014年,僅通過俄速通專線實現的電商貿易量就達到對俄跨境電商總貿易量的30%。2015年1月,俄速通又開通了烏克蘭航線,今后還會開通更多俄語系國家航線[2],這使得中國跨境電商在售后運輸環節獨具優勢。2015年11月,中國首個中俄跨境電子商務監管中心“中俄云倉”在綏芬河啟動,可幫助電商企業將貨物通關時間由原來的3~5天壓縮為3~5分鐘,成功解決了長期困擾中俄跨境電商的通關難問題。目前,物流企業俄速通正著手在莫斯科建設中國電商首個大型海外倉,一方面希望通過批量出口再儲存的方式降低小包通關過程中的風險,另一方面能夠大大縮短投遞時效。
1.6 支付體系逐漸完善
以前俄羅斯消費者通過跨境電商購買中國商品,采用線上支付方式是通過第三方金融機構代收,即消費者在線上用盧布支付,有第三方金融機構代收后兌換成美元,再兌換成人民幣支付給中國電商。雖然逐漸得到了俄羅斯消費者的信任,但是這種方式程序相對復雜,手續費也比較高。2015年,由哈爾濱銀行建設的跨境金融結算平臺即將投入使用,通過此平臺俄羅斯消費者可以實現盧布直接支付,并直接兌換成人民幣支付給電商[3]。另外,敦煌網于2015年與俄羅斯支付工具QIWI及SPSRExpress聯手推出跨境網購貨到付款服務,這是俄羅斯消費者最喜歡的支付方式。簡化支付程序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時還對網絡交易安全提供了保障。
2.1 跨境電商進出口結構不均衡
進出口結構不平衡是中俄跨境電商存在的重要問題,截至2015年底,中俄跨境電子商務仍然以中國對俄單向輸出為主,2014年的數據顯示中俄電子商務交易量近90%屬于中國對俄羅斯出口,而俄羅斯對中國出口少之又少。且中俄跨境電商至今仍局限于網絡零售,B2B平臺業務幾乎為零,雙邊跨境電商還存在極大的拓展空間。
2.2 俄羅斯方面保護措施較多
為保護本國電商企業,俄羅斯政府在2014年制定了多項政策,對中國電商造成了一定影響。2014年7月,首先取消了價格小于1000歐元每月質量不超過31千克的包裹免費入境的政策,改為對價格150歐元以上,質量15千克以上的包裹征收價值30%的關稅,提高了中國相關產品的成本,降低了中國電商的競爭力。同年9月,又宣布禁止接收國際平郵小包,這樣中國電商出口貨物只能通過掛號小包或者國際快遞,物流成本至少提高了10%~15%,給中國電商造成了很大沖擊[4]。
2.3 中國方面缺乏相關人才
調查顯示,俄羅斯網民每周進行網絡社交的時間是9.8小時,而世界平均水平只有4.5小時,在俄羅斯社交網絡的營銷效果越來越強[5]。而由于缺乏對俄羅斯有一定了解的專業營銷人才,中國電商恰恰忽略了社交網絡這一重要的宣傳平臺,仍然局限于關鍵詞競價推廣和大眾網絡的推廣。另外,想要贏得更多客戶,就要針對俄羅斯人的瀏覽習慣制作排版網頁,精確地用俄文表達網頁內容以免產生歧義,并且在客戶服務過程中能夠準確理解并回答客戶的問題,目前在中國,像這樣精通俄語又了解俄羅斯文化并且掌握國際貿易和電子商務專業知識的人才相對匱乏,阻礙雙邊跨境電子商務發展。
3.1 “一帶一路”和烏克蘭危機為中俄跨境電子商務創造機遇
一方面,2013年國家主席提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俄羅斯也表示支持。俄聯邦外交部外交學院副院長亞歷山大稱:俄羅斯方面對“新絲綢之路”概念表示歡迎。俄羅斯方面還表示要積極同中方合作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實現歐亞一體化的目標,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指日可待。中國和俄羅斯作為這條經濟帶上兩個關鍵的經濟體,將是最大的貢獻方也是最大的受益方,雙邊貿易關系因此更加緊密。而跨境電商作為多維度消除貿易壁壘的有效方式,必然成為雙邊貿易的主旋律。政策利好為中俄跨境電商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另一方面,烏克蘭危機后,俄羅斯受到西方制裁,經濟急速下滑,盧布大幅度貶值,嚴重影響了對外貿易。2015年全年雙邊貿易額僅為642億美元,同比下降40%。可見雙邊傳統貿易發展達到了瓶頸期,發展新的貿易方式是促進雙邊貿易回暖的有利途徑,這對中國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機遇。沒有了美國和歐洲的幫助,俄羅斯需要借助中國這一貿易伙伴穩定經濟,緩解國內物資緊缺的局面,通過跨境電商對俄輸送商品,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時也提高了交易效率,更加充分發揮了中國商品物美價廉的優勢,是當前促進雙邊貿易轉型升級,帶動雙邊經濟發展的良好措施。經濟環境驟變給中俄跨境電商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3.2 中俄跨境電子商務前景廣闊
中俄跨境電子商務剛剛起步,但發展迅速,發展空間巨大。雖然目前尚存在一些阻礙因素,但已經逐漸得到兩國政府以及電商企業的重視。在兩國政府的支持鼓勵下,中國電商企業紛紛開展進口內銷業務,近一年來市面上的俄羅斯進口商品以及俄羅斯商品專營店越來越多,足以說明雙邊跨境電商發展之迅速。目前,俄速通及京東等多家電商紛紛與高校開展人才培養合作,旨在培養專門、專業的電商人才,這將對中俄跨境電商進一步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總之,中俄跨境電商前景廣闊,必將成為中俄經貿發展的重要支柱。
[1] 跨境電商選品攻略:俄羅斯市場什么值得賣[EB/OL].億邦動力網,2015-01-29.
[2] 中國經濟時報.對俄跨境電商機遇與挑戰并存[EB/OL].雨果網,2015-01-21.
[3] 俄羅斯成最具價值跨境電商市場,出現對俄“支付寶”[EB/ OL].雨果網,2014-01-21.
[4] 遞四方.俄羅斯砍跨境電商三刀:禁收國際平郵小包[EB/OL].億邦動力網,2014-09-15.
[5] 看看俄羅斯人如何評價中國跨境電商網站[EB/OL].雨果網,2015-03-08.
F752
A
2096-0298(2016)09(a)-0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