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環境保護宣教中心 宗一
中日貿易發展趨勢分析
淄博市環境保護宣教中心 宗一
在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對外貿易的發展程度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中日兩國互為鄰國,是重要的經貿合作伙伴。中日貿易的良性發展,對促進中國經濟持續健康運行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回顧了20世紀70年代至今中日兩國經貿關系的發展歷程,并以國際貿易理論框架為基礎,對中日貿易現狀和影響因素及兩國貿易發展趨勢作了分析。
中日貿易 貿易現狀 貿易趨勢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東亞各國雙邊貿易和多邊貿易的發展,中國和日本的經濟發展對世界和亞洲有著重要作用。中日貿易的發展一直備受世界關注。中日貿易的良性發展,對促進中國經濟持續健康運行有著重要意義。
1.1 中日貿易合作現狀
從某種程度上講,我國改革開發之后的重要貿易伙伴與直接投資國之一就是日本,貿易的發展很難離開日本。除此之外,日本還是政府在資金合作方面的關鍵性合作伙伴。根據相關研究結果已經顯示,截至2003年,日本作為我國最大貿易伙伴的地位已經長達十一年,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日本的第二大貿易伙伴是中國。
1.1.1 雙邊貿易穩步增長
從1972年以來,也就是說中日兩國建交之后,因兩國在經濟方面的互補性相對較強,而且經濟交往條件得天獨厚,從而使兩個國家的經貿關系獲得了相對快速,且穩定的長期發展。據數據顯示,中日兩國的雙邊貿易額在1972年的時候只有10億美元,發展九年之后也就是到了1981年已經首次突破了100億美元,接下來,發展到2002年的時候,已經突破1000億美元,可以看出,兩者貿易額增長速度非常快。
1.1.2 中日兩國間的投資狀況
資料顯示,日本在對華直接投資方面的開始時間是1979年,從投資額上來看,開始的投資額只有1400萬美元,隨著之后幾年的不斷發展,先后出現了三大高潮。截至2004年,其對華直接投資金額已經達到了54.5億美元,總共占據我國外資總量的大約9%。
1.1.3 中日資金合作狀況
資金合作即日本對華ODA,截至現在,對華ODA的總額已經超過了3萬億日元,大約占據我國在外國政府貸款方面資金總額的一半。從中日資金合作意義角度出發,日本對我國的ODA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支援改革開放事業以及我國社會經濟建設,促進國民之間的感情增長,而且資金合作也更好地為日本企業提供了開拓中國市場的機會。
1.1.4 簽署貨幣互換協議
之前中日兩國在金融上的合作重點是圍繞政府開展的,主要任務是開發援助,但是自從東亞金融危機之后,中日兩年金融上的合作增多,中日央行不僅建立起了定期性質的對話機制與金融機構,且在2002年3月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實現了金融層面的高層次合作。兩國的這一合作不僅會促進經濟關系日益走向新的層次,而且還會為兩國的多邊合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必將對加快東亞貨幣安全網絡建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1.2 影響中日貿易的因素分析
1.2.1 中美關系的影響
中美關系、中日關系以及國際地緣政治層面的發展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中日關系。從近幾年所發生的幾大事件中就可以看出,比如日本國內教科書事件以及參拜靖國神社事件等,都影響到了中日關系,盡管從表面上來看,中日兩國的外交關系是正常化的,然而兩國關系一直不能夠進入到正常狀態。
1.2.2 能源需求引發矛盾
東海石油開發事件可以折射出一定的問題,那就是中日經濟發展層面的此消彼長。從某種程度上講,日本是非常迫切希望在東海進行石油資源開發的,并以此來充分滿足經濟發展需求,然而因我國缺乏相應的資金支持與技術支持,共同開發意愿也相對缺乏。現階段,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上,對于能源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在此背景下,我國政府審時度勢,進一步啟動了東海的油田開發計劃,尋求國際間的大力合作,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決東海石油開采過程中的問題。從中日兩國石油開發差異角度出發,究其原因在于兩國實際經濟發展速度與經濟體制的差異。在我國經濟總量日益不斷擴大的基礎上,日本政府已經相對明顯地感覺到了來自我國的經濟層面壓力,試圖借助東海石油談判來維持自身優勢地位。
1.2.3 日本島國危機意識
目前,日本發展期間有著相對嚴重的危機意識。這種島國危機意識以及不安全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日本人以及日本民族始終希望借助擴展更好地實現長期繁衍。日本政府希望通過宣揚島國危機意識,獲得民眾的支持,來實現自己的政治野心。
2.1 中國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及加入WTO成為中日貿易關系發展的重要動力
多年以來,我國經濟一枝獨秀,獲得了相對較快的發展,有著非常好的發展勢頭。而且“中國特需”使日本獲益匪淺,而且在未來的一段時間之內還會如此。WTO的加入表明我國經濟已經逐漸與世界經濟以及貿易體系接軌。我國在經濟體制層面的改革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是日本支持中國進行改革開放的重要目標。
2.2 貿易關系前景廣闊
中日經濟關系在幾十年發展的背景下,已經逐漸涉及了多個領域以及行業,相互之間的經濟聯系也越來越深,盡管有的時候摩擦不斷,然而兩者之間的關系仍然處于上升,發展勢頭良好。雙方的經濟發展仍處于互補階段,中國需要日本的先進技術,日本則離不開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
2.3 東亞合作為中日兩國合作提供了平臺
隨著世界經濟的全球化以及區域經濟的一體化迅猛發展,世界各地不同貿易組織已經對域外國家的相關產品設置了一定障礙,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東亞國家貿易發展的正常化。在這種情況下,促進貿易投資的自由化成為了大部分亞太國家的廣泛共識。而且東亞國家間的雙邊貿易談判也列入議事日程。在東亞地區已經形成的合作平臺當中,中日怎樣發揮作用將是提升經濟合作水平的關鍵性因素。
2.4 影響中日貿易的消極因素
中日經濟關系的發展存在著諸多消極因素,特別是政治性因素,假如不可以對該因素進行合理化處理,則中日關系將會受到嚴重影響。由此可見,中日在經濟層面還是困難重重,摩擦不斷。實質上,兩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最大消極性因素在于部分政治因素,若是日本不能夠從歷史問題上進行徹底反省,尤其是臺灣問題以及領土爭端問題,則遲早將影響中日經濟關系的發展。
2.5 展望中日貿易的未來
中日關系的良好發展,重要的一點就是戰略和解以及戰略合作,從根本上維護中國經貿關系和諧,實現兩國經濟方面的長遠發展。此外,中日經貿關系作為兩國關系發展的重要部分,也是兩國關系健康發展的基礎性條件。兩者利益上的交融已經到達了密不可分,我們沒有理由任由其往壞的方向發展,我們應該最大限度地去維護它。現階段,中日兩國關系發展的環境相對復雜,這種情況下,我們更需要從長遠角度出發對戰略發展方案進行綜合考慮,從根本上發展中日睦鄰友好關系。
本文通過深入分析中日貿易40多年來的發展情況,可以看到中日兩國貿易是互補發展、密不可分的。自中日邦交以來,中日貿易對兩國經濟發展、國家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著重要的影響。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經濟的騰飛和日本經濟的低迷形成鮮明對比,中日在歷史上的戰爭遺留問題和近幾年在政治上的冷淡造成兩國貿易上摩擦不斷。中國和日本作為世界上有影響力的政治和經濟大國,中日兩國在貿易上的實際發展情況關系到整個亞洲或者是整個世界的經濟建設。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快速發展的今天,中國和日本在政治上會努力排除干擾、克服困難;經濟上相互促進、互利共贏,為兩國、亞洲和世界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1] 林華生.東亞經濟圈[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
[2] 馮昭奎.中日“經熱”轉冷了嗎[J].世界知識,2006(3).
[3] 李光輝.30年來日本對華經貿政策的調整與演變[J].日本學論壇,2002(21).
[4] 王領.透視中日貿易摩擦[J].國際貿易,2002(6).
[5] 鄭寶銀.中日經貿關系的戰略思考[J].國際貿易問題,2006(2).
[6] 武陽.中日經濟關系現狀及展望[J].對外經貿實務,2006(1).
F752
A
2096-0298(2016)09(a)-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