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職業大學合作教育辦公室 蔡麗娜
基于政校行企四方合作的網絡公共服務平臺構建
天津職業大學合作教育辦公室 蔡麗娜
本文主要介紹了基于政校行企四方合作的網絡公共服務平臺搭建背景,分析了建設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難題,并以職業大學與靜海區總工會合作建設的政校企通網絡服務平臺為例,嘗試探索網絡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完整的解決方案,最后展望了政校企通網絡公共服務平臺未來的發展方向。
校企合作 公共服務平臺 政校企通 智能管理
圍繞天津市國家先進制造研發基地的定位,依據《中國制造2025》戰略部署,天津正在布局自動化、智能制造化和個性化生產與服務性需求相結合的產業體系,努力建成全國乃至全球國際先進制造業聚集區和研發基地。主動適應天津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優化升級要求,建立健全政校行企聯動機制,服務社會培訓與技術創新,為天津經濟社會發展培養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尋求政校行企四方聯動的合作途徑,實現整體協同效應。信息如何數據化、業務化、智能化,以及信息化的支撐如何促進政校企合作的長遠發展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難題。
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合作參與方信息的不對稱性是制約校企合作向縱深方向發展的重要因素。數字信息時代,政府、行業、企業、學校都相應規劃建設了各自的管理信息系統,但這些系統像一個個信息孤島,很難做到信息即時共享,造成合作參與各方需求與供應之間出現偏差。政府的政策、指導意見未被企業知悉;行業組織的指導性、號召性未發揮最大效力;企業的生產研發、人才供給需求信息未能及時傳遞給職業院校;職業院校師資、實訓設備、人才資源未及時準確服務地方產業經濟發展的需求等。隨著產教融合的推進、互聯網大潮的到來,破解信息不對稱性的難題,為政校行企的四方合作的信息管理智能化建設提供了必要條件。
政校企通網絡公共服務平臺主要需要解決以下問題。
1.1 項目發起
1.1.1 由企業單方發起
由企業單方發起的合作項目具有專業針對性強的特點。行業中實力較強的龍頭企業建設了自己的產學研網站,一般會與合作基礎較好的院校相互關注,從而有效節約時間、交通成本。但是單個企業號召力有限,需要在開展校企合作較成熟的條件下運行。
1.1.2 由職業院校發起
由職業院校發起的合作平臺具有業務綜合性特點,但是由院校作為發起方或企業作為發起方都有一個難以克服的難題,就是合作發起的號召力有限,難以實現多院校整合強勢資源服務行業內多企業的目標。
1.1.3 由行業協會發起
由行業協會發起的合作平臺具有行業指導性強的特點,可以跨區域合作。企業追求效益最大化,學校重在人才培育,二者合作對接雖不會有根本性矛盾,但在長期目標制定和短期計劃執行過程中,往往會產生直接利益的沖突。以技術技能人才訂單培養為例,職業院校在執行人才培養計劃時不可能根據某一個企業的訂單生產狀況隨時調整教學安排,造成企業用人需求與學校技能人才提供有時間差,導致合作不成功。這時,由行業主導發起的項目可以在行業內形成人才培養訂單,企業可分散承擔定制人才的成本。
1.1.4 由政府部門發起
由政府部門搭建平臺、出資發起合作項目具有很強的號召力。可依托行業企業,整合政府、學校、行業企業資源優勢,通過網絡平臺發布權威資訊、提供培訓資源、匯集行業企業合作需求,積極開展多層次的線下政校企資源實體對接活動,實現企業找人才、找設備、找技術,學校找合作、找培訓、找服務、找對接的目標。
但是由地方政府或業務部門發起的項目具有較強的行政管轄區域、業務主管部門管轄領域的限制,這需要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從頂層設計著手引導行業企業主動承擔技術引領、合作育人等社會責任,職業院校以文化、技術、人才等資源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
1.2 平臺建設
從工業1.0到工業4.0,全球性的產能過剩導致企業競爭越發激烈,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也逼迫著傳統工業轉向進行快速、小批量、定制化的生產。生產模式的變革要求政府、行業、院校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及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從管理手段、服務方式上跟進。政校行企四方合作采用網絡公共服務平臺這種形式,可以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合作參與各方能夠及時有效了解合作項目發起方的需求,同時將來也可以實現合作項目智能化管理。
政校企通網絡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需要深入分析匯總合作參與各方的需求,總結經驗歸納合作模式,理順合作項目運作流程,并在此基礎上分模塊設計管理信息系統及數據庫,利用互聯網將各系統聯結,最終實現以PC網絡端、手機端、微信平臺、短信平臺的全平臺的前臺展示,以管理應用系統、數據分析系統及搜索引擎為后臺支撐的公共服務平臺。
由于平臺綜合合作四方需求,其中涉及到了數據、業務、交互、管理、安全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在開發建設時應以堅持以協調各方需求為核心,以用戶體驗為準繩,設計上靈活開放,接口兼容性強,同時鑒于系統的龐大復雜性應分期建設、穩步推進為主。
1.3 運行應用
政校行企網絡服務平臺運行第一階段,首先是推進將“項目申報無紙化、合作流程可視化”。通過校企合作在線管理系統線上采集合作意向,準確了解企業合作需求,實時分配合作任務,讓合作參與方及時、準確了解合作項目“是什么”、“項目立項分配進入哪一個流程”、“項目進度推進情況”、“各個環節需要多少時間”。
第二階段是政校行企四方合作更深入。要讓參與各方合作更深入,在目前階段需要線上線下合作項目同時推進,在未來可以將校企合作模式方法與大數據技術結合,透過云平臺、大數據分析技術來預先研判,選擇最優合作模式,再通過政校企通公共服務平臺讓產業大數據來驅動四方合作,實現校企合作智能化管理。
1.4 安全監管
對平臺的監管應堅持以技術支持、服務保障為目標。在建設初期通常由合作參與方中人力、技術服務能力較強的一方承擔,一般為職業院校首先監管平臺運行。隨著功能模塊的拓展、訪問用戶數量增加,可采用第三方機構監管來提高平臺運行效率。
1.4.1 對平臺信息安全進行監管
在平臺建設初期,建立平臺訪問的授權機制,開發平臺訪問成員管理系統,由合作各方協商分模塊管理,實時監管各方信息發布真實、有效和時效性。
1.4.2 對平臺運行實時監管
由合作參與方內設網絡服務部門或平臺運營商定期進行網絡安全、系統運行、數據庫維護等工作,實時監管網絡運行安全。
1.4.3 對合作項目成效進行監管
對校企合作項目成效的監管,可以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由合作參與方協商,根據項目的類型指定監管單位或第三方機構監管。如訂單培養人才供給合作項目可由政府相關部門監管、合作培訓項目可采用第三方視頻監管系統等。
政校企通公共服務平臺不僅是網絡平臺本身,需要體制機制創新先行,制定校企合作管理條例,成立政校行企合作理事會,規范校企合作管理辦法,在此基礎上搭建基于互聯網的公共服務平臺。
以天津職業大學與靜海區總工會共建的政校企通網絡服務平臺為例,介紹合作平臺的完整解決方案。2014年天津職業大學與靜海區總工會簽訂協議開啟區校企合作,隨著合作深入靜海區總工會提出服務區內企業和職工,為其提供在線培訓、交友平臺、人才供給等資源,職業大學也需要靜海區內行業動態、企業新技術、新工藝開發需求、用人信息,基于以上合作意愿2015年由靜海區總工會出資、職業大學服務支持、企業參與建設,幾方合作共建了政校企通網絡服務平臺。平臺是以政校企通門戶網站為前臺展示,以在線培訓系統、校企合作管理軟件和在線信息收集系統、數據分析系統為后臺支撐的大型綜合應用系統。平臺聚集了職業大學和靜海總工會、靜海區行業企業的各方優勢資源,囊括了總工會政策、優惠信息,職業大學精品課、共享課、資源庫、BB互動平臺資源,靜海區內企業信息、技術人才庫等豐富資源,專注于工會服務企業職工、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行業協會引領區內企業發展的整體目標,各項功能著力體現職業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的三個層次,即技能人才供給企業、技術科研服務產業、社會培訓成果惠及地方經濟發展。
在網站技術開發過程中,通過合作各方共同努力,先后公布了“政校企通網絡平臺建設方案”、“天津職業大學校企合作促進意見”、“天津職業大學校企合作管理辦法”、“技能資源庫建設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及實施方案,規范了政校企四方合作管理,同時為平臺建設提供了資金管理,為合作項目運行流程、操作規范等方面提供了依據。
政校企通網絡服務平臺自上線試運營以來,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渠道,校企開展了多層次合作。如開設維修電工、CAD制圖等培訓班;召開區內企業校園專場招聘會;學校聘請技術能手、工會聘任教師作為雙創導師的“雙聘活動”等多項內容。未來政校企通網絡服務平臺將在科技成果轉化、社會培訓開展、人才需求對接等方面深度合作,同時平臺運行也標志著“區校企”合作向管理信息化、項目縱深化、合作多源化的方向又邁進了一大步。
3.1 智能管理
完善的公共服務平臺綜合了基礎信息服務平臺、數據綜合管理系統、外網門戶服務平臺、數據采集處理系統、移動終端交互系統、數據分析統計系統,將提供強大技術支撐,會極大促進校企合作管理向智能化管理方向發展。
3.2 智能服務
在搜索引擎、多種終端的服務、數據分析能力的支持下,可開啟政校行企服務的“淘寶模式”,用戶可以更自由、方便、安全、快捷搜索到相應的信息。同時系統采集的數據和統計信息還可以發揮預先研判作用,為用戶提供數據支持的智能服務。
3.3 跨界服務
政校行企網絡公共服務平臺融合了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各方的信息,是一個較為龐大的信息資源庫,隨著公共服務平臺項目應用推廣,當資源足夠豐富時,數據集成將產生消費。屆時可采用大數據挖掘技術,將集中的數據信息聚合、清洗,根據數學模型進行統計分類,形成結果數據及分析報表,為跨界服務提供商機。
[1] 吳向鵬,胡堅達,張作為.推進校企深度合作的網絡公共服務平臺研究——以寧波校企通為例[J].職教論壇,2013(31).
[2] 王國春.推進“校企通”網絡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07).
[3] 曉東.“校企通”校企人才對接的橋梁[J].寧波經濟(財經視點),2012(11).
[4] 胡堅達.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網絡公共服務平臺構建——以寧波市為例[J].教育研究,2015(06).
[5] 韓二豹.校企合作信息化建設的探索——校企通系統的開發[J].圖書情報工作,2016(06).
F272
A
2096-0298(2016)09(a)-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