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東湖學院 經濟學院 肖媛元 譚萌 方力可
中國小龍蝦產業集群發展的SWOT分析
——以湖北潛江小龍蝦產業集群為例
武漢東湖學院 經濟學院 肖媛元 譚萌 方力可
產業集群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圍內,由具備相互交叉相互關聯的企業、各種金融機構、供應商、廠商等其他相關機構構成的,并有著強勁競爭與協作的群體。本文通過對潛江市小龍蝦產業集群的實地考察調研,分別從優勢(S)、劣勢(W)、機會(O)、威脅(T)等方面進行SWOT分析,針對潛江小龍蝦產業集群的現狀進行創新,提出進一步發展的建議。
產業集群 SWOT分析 小龍蝦
20世紀20年代,小龍蝦由日本引進我國,小龍蝦作為外來入侵物種,憑借其極強的環境耐受能力和生存能力,經過多年的生存繁殖,現已大量生存于我國長江中下游淡水流域,但直到20世紀70年代,小龍蝦養殖產業才開始發展。江蘇是最早的小龍蝦養殖產業興起地,隨后江西、安徽、湖北、浙江、湖南等地也發展成初具規模的小龍蝦養殖區,其中以湖北、安徽、江蘇養殖最為密集。淡水養殖小龍蝦產業飛速發展, 由最初的養殖和簡單的加工出口不斷發展完善,成為集育苗、養殖、加工、餐飲、銷售、休閑旅游、文化等為一體的綜合產業。
2.1 潛江小龍蝦產業集群在產業發展中的優勢(S)
2.1.1 優越的區域位置
潛江位于湖北省中部的江漢平原,在湖水沉積和江水沖擊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交錯縱橫的河渠與大大小小的湖泊,年平均氣溫在16.1℃,擁有約250天的全年無霜期,水土肥潤,氣候適宜,日照充沛,對發展水產產業特別是小龍蝦養殖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以積玉口、龍灣等地為重點的蝦稻連作水產養殖基地就是依據潛江優越的地域和氣候條件建立起來的。
2.1.2 延長產業鏈,產業規模逐漸完善
潛江小龍蝦產業在不斷的發展中,已成為潛江不可替代的經濟支柱和有力依靠。2009年,潛江市小龍蝦產業的養殖面積規模、出口創匯價值規模均在全國居于榜首之位。與此同時,潛江小龍蝦產業鏈也不斷延長,已由傳統的養殖——出口擴大到對產品精深加工、開辟國內——國外市場、互聯網線上線下一體化銷售等方面,產業規模的逐漸完善,使得以“繁育養殖、加工出口、市場營銷、網絡銷售”為主體的產業鏈的出現。
2.2 當前小龍蝦產業集群發展中所遇到的制約因素(W)
2.2.1 種苗繁育工作繁重,生產成本高
小龍蝦在食品行業備受大家喜愛,小龍蝦消費市場也越來越火熱,但小龍蝦的供應量遠遠低于需求量,種苗繁育工作繁重。傳統的潛江小龍蝦養殖戶大多為個體養殖,采用的養殖方式大多也是人工養殖,人工養殖投入的成本高,耗損多,在小龍蝦運輸、銷售過程中導致死亡的損失更是加重了養殖戶的成本負擔。
2.2.2 國內食品監督管理疏松
在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前提下,小龍蝦成本越低,自然越受經銷商的青睞,但是低成本的背后是不斷涌現的食品質量問題。2010年,南京個別商販使用“洗蝦粉”,導致食用者出現“肌溶解”癥狀。事件發生后引起了各方對龍蝦市場的重視,而如今仍存在著靠非法手段運營牟利的不法商企,面對各地層出不窮的小龍蝦中毒事件,消費者變的越來越謹慎,對小龍蝦的食用心存芥蒂。
2.2.3 產業加工技術落后
夏季來臨,各餐廳隨處可見棄置的蝦殼,而這些“多余”的蝦殼能夠通過精深加工提煉出甲殼素,甲殼素能取代塑料、制環保肥料,還是化妝品、保健品的重要原料。雖然每年湖北產生“多余”的蝦殼高達16萬噸,然而由于大多數水產企業規模偏小,缺乏二次利用意識,使得蝦殼資源浪費嚴重,回收率不高,廢棄量大,造成了一定的環境污染。
2.3 潛江小龍蝦產業集群進一步發展的機會(O)
2.3.1 政府政策扶持與引導
潛江小龍蝦產業之所以能在中國繁多的小龍蝦產業中脫穎而出并愈發“強壯”,得力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引導。潛江市政府在《潛江市小龍蝦產業精準扶貧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開展精準扶貧小龍蝦養殖財政扶持申報審核工作,給小龍蝦養殖的貧困戶、困難戶提供眾多扶持基金。潛江市政府先后投入眾多資金實行“七通一平”,并在2015年成立全國首家針對小龍蝦產業鏈的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潛江龍蝦職業學院,同時依照國家標準建立廠房,推動企業向專業化、集群化方向發展。
2.3.2 中國加入WTO的影響
2001年11月10日中國加入WTO,我國農產品出口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僅2016年1至4月,我國農產品出口金額高達2,189,0644萬美元。在我國農產品價格偏高、經營規模偏小等局面下,不得不進行農業結構調整,向擴大規模、加強產業集群的方向發展。而潛江小龍蝦在該影響下加強產業集群利于充分發揮規模優勢,從而提高市場占有率,獲得集群效益。
2.3.3 立足品牌效應,輻射周邊地區
潛江小龍蝦立足本地支柱產業,創立小龍蝦品牌,使得潛江及周邊地區家喻戶曉,造成輻射效應,形成對于品牌的推廣與銷售,從而鞏固潛江小龍蝦產業發展的支撐點,促進產業集群,加快其運輸、推廣、銷售。
2.4 小龍蝦產業面臨的威脅(T)
2.4.1 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風險大
潛江小龍蝦的生長周期為每年的4月至8月,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對氣候的依賴性強,夏季市場對小龍蝦需求旺盛,若遇災害年間,大旱或大雨都極易影響小龍蝦的生長繁殖。近年來,由于人們的不合理開發利用,小龍蝦的生態環境也遭受了嚴重威脅和破壞, 致使小龍蝦品質下降,產量降低,農民增收空間減少,對整個潛江市經濟影響嚴重。
2.4.2 勞動力成本高,缺少技術性人才
近年來中國勞動力成本不斷升高,每年普通養殖人員的成本都在增加,但許多養殖人員仍然是農民出身,對專業化技術化的養殖缺乏必要的知識體系, 缺乏專業指導和現代化培訓,導致專業技術人才匱乏。
3.1 產業轉型發展
潛江市政府高度重視實現潛江小龍蝦產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延長產業鏈增加農戶收益。由政府注入資金對潛江小龍蝦進行了人工無公害養殖,把過去單純依靠浪費資源的模式轉變為合理全面開發利用現有資源的模式,小龍蝦的種苗繁育工作得到了改善,促進小龍蝦產業轉型升級,推動了小龍蝦產業集群化發展。
3.2 “O2C”與“O2O”模式的運用
“O2C”消費模式業是企業對客戶進行專人定制服務,由客戶從網上下單、寫明需求,直接將小龍蝦成品送到消費者手中,該模式的出現有利于幫助潛江小龍蝦生產者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生產針對不同客戶的產品,從而降低市場風險,減少生產浪費。潛江小龍蝦產業還可借助“O2O”模式擴大消費者來源,通過線上線下互促獲得更多客流,利于擴大市場、占領市場。
3.3 打造龍蝦文化,立足文化消費
潛江小龍蝦備受消費者喜愛,更應注重美食文化,小龍蝦產業與當地旅游宣傳相聯合,制作旅游宣傳片進行推廣,同時可邀請知名美食節目組前來拍攝以擴大名氣。從2009年開始舉辦的“潛江龍蝦節”,為小龍蝦產業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以代言人形象促進小龍蝦產業的發展,使游客吃玩結合,多位一體促進小龍蝦企業發展。
4.1 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
引進先進技術,實行產品全方位精深加工,是龍頭企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如今潛江市華山水產公司建立了甲殼素生產車間,并與武漢大學合作,進行產學研相結合,共同開發研究甲殼素精深加工技術。同時,傳統工藝也急需得到改進,以期實行清潔生產,這也是龍頭企業能做大做強不容忽視的部分。
4.2 科技創新,延長產業鏈
實現科技創新發展是潛江小龍蝦產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潛江小龍蝦產業從無到有,從零基礎發展為如今的支柱產業,一路走來,依靠養殖、加工技術的不斷創新,延長產業鏈,進行科研育苗,鞏固了其在潛江經濟中所擁有的支柱地位,大力推動農業生產模式創新,需要進行優質、高產、穩產的生態農業建設。
對于潛江小龍蝦產業集群各方面綜合分析,我們知道,小龍蝦產業集群的發展擁有自然資源、政府扶持等優勢,也存在諸如國內食品監督管理疏松導致的食品安全信用危機等,但總體來看優勢大于劣勢,機遇與挑戰并存。潛江通過SW0T戰略分析,根據自身區域優勢,揚長避短,選擇具有明顯優勢的發展模式,用龍頭企業推動發展在小龍蝦產業集群中的示范、引導作用。
[1] 黃明祥.淺談中國小龍蝦產業[J].當代水產,2009(11).
[2] 王慧慧,等.我國小龍蝦產業價值鏈、市場影響因素研究及產業發展建議閉[J].中國水產,2012(4).
[3] 劉姝蕾.潛江市“小龍蝦”產業發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4] 吳啟柏,等.潛江市小龍蝦產業化發展制約因素與對策分析叨[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9).
[5] 王煒.小港農場小龍蝦產業發展調查[J].中國農墾,2012(10).
[6] 莫小玉.農業產業集群發展動力機制研究——基于潛江小龍蝦產業集群的實證[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15(1).
[7] 曾光,莫小玉.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潛江小龍蝦產業集群競爭力評價[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5(03).
[8] 沈丹妮,李曉萌,尹曉珊.生態農業發展的SWOT分析——基于宜都土老憨生態農業園區的調查研究[J].財經界,2015(35).
[9] 胡翠華.生態農業旅游SWOT分析——以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木老鄉為例[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08).
[10] 何雪融,等.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的發展模式探究——以盱眙小龍蝦產業集群為例[J].當代經濟,2011(9).
F327
A
2096-0298(2016)09(a)-144-02
肖媛元(1996-),女,漢族,湖南常德人,本科,武漢東湖學院經濟學院2014級金融專業,主要從事金融學方面的研究;譚萌(1996-),女,土家族,湖北利川人,本科,武漢東湖學院經濟學院2015級金融專業,主要從事金融學方面的研究;方力可(1996-),女,漢族,新疆人,本科,武漢東湖學院經濟學院2014級金融專業,主要從事金融學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