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張寶鵬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城鄉規劃的轉型思考
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張寶鵬
伴隨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不斷發展,如何加強城鄉規劃,實現城市和鄉村的協調發展,成為當前人們思考的重點問題。本文結合當前我國新城鎮建設的背景,以新城鎮建設背景下城鄉規劃轉型要求作為切入點,就如何做好城鄉規劃轉型提出相關策略。
城鎮化 呈現規劃 轉型 對策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績,也使我國城鎮規模進一步擴大。然而,隨著我國城市發展理念的轉變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傳統的城鄉規劃已經不能滿足新型城鎮化發展建設的需求,從而使加快城鄉規劃轉型成為當前的熱點話題。
所謂的“新型城鎮化”發展理念是黨中央在2012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的,該發展思路與傳統的城鎮化發展思路不同。新型城鎮化發展引入了可持續發展理論、生態文明理論等,同時更加注重城市和鄉村的和諧發展。該發展理念一經提出,便在社會上取得強烈反響,并在社會輿論之中形成了共識,那就是在傳統城市發展的基礎之上,必須要堅持“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經濟高效、社會和諧、城鄉協調發展、互促互進”的新型發展模式,同時,在發展中,必須要著力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并有序地推進農村人口往城市人口轉變,從而走一條集約、綠色、低碳的新型發展道路。
而在新型城鎮化發展中,開始逐步地認識到人的重要性,并在發展思路中強力注入以人為本的思想,將傳統的土地的城鎮化開始逐步向人的城鎮化方向轉變。換言之,為了加快我國城鎮化的步伐,開始越來越注重人的需求,而從發展機制來看,則開始轉變傳統的以工業發展為主的模式,開始向第二和第三產業發展。同時,在發展的重心方面,也開始更加注重城市的功能,而不再是單純以擴大城市的規模為根本出發點。同時,從空間形態上來看,當前的城市發展開始改變過去的中心城市發展思路,而是以大中城市+小城鎮的方式協調發展。此外,在制度方面也加強了創新,開始逐步探索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和相關政策的保障。
2.1 加強區域和城鄉協調工作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進一步深入,給當前的區域和城鄉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協調工作方面,即從區域協調發展角度出發,轉變當前城市規劃的視角和方向,并將其著眼于區域的協作和大中小城市、小城鎮的共同的發展。因此,面對新城鎮化的背景,在開展城鄉規劃的過程中,應該從區域整體的發展作為切入點,從而對城市的功能、基礎設施、結構和政策等方面進行綜合性的考慮。由此通過這種全方位的思考,促進區域內資源的協調和優化,并不斷地完善當前的城鄉規劃體系,實現城市和鄉村的均衡發展。
2.2 加強對城市建設和內部的優化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城市內部功能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得人們開始越來越多地關注城市的功能。同時,城市內部發展的不均衡,也嚴重制約著城市功能的發揮。因此,借助新城鎮化的背景,加強對城市內部的優化是現代城市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評價城市發展水平的唯一指標。
2.3 轉變規劃理念
傳統城鄉理念已不能適應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因此,轉變規劃理念是實現新城鎮發展的重要舉措和途徑。對此,在設計中應該將“以人為本”作為基本指導原則,將滿足人們的需要、提高人們生活質量作為規劃的本質目的。在新背景下,城鄉規劃理念必須實現從經濟發展為主到以經濟、文化和環境為主的多元化發展道路的方向轉變。
2.4 加快對原工作模式的升級
新城城鎮化的發展背景下,城鄉規劃理念開始轉變,因此,原有的工作模式也需要進行升級。而隨著現代城市規劃理念的引入,存量式規劃模式成為當前城鄉規劃的一種主流趨勢,并且開始從增量式土地向存量式土地方式進行轉變,從而實現增量和存量的相互融合。
對此,在新城鎮化的背景下,結合城鄉規劃提出的新要求。筆者認為,要促進城鄉規劃的轉型,還需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第一,不斷加強和促進城市內部結構的優化。對城市發展來講,城市在發展,人們的觀念也在不斷地變化。因此,在面對復雜多變的城市發展中,應該積極地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即存量規劃模式。而這種新的模式也給城市建設提出新的要求,即在城鎮化的發展道路中加強科學規劃分析,加強對現有工作模式的改建,同時根據城市發展的需要,不斷對現有的城市規劃方案進行調整,以此將城市的功能發揮到最大化。與此同時,城市規劃還應該從傳統的宏觀規劃中走出來,通過加強空間秩序的樹立,最終達到對城鄉建設品質的有效提升。而只有通過這種存量規劃模式,才能夠更好地對城市空間進行拓展,并促進城市土地的合理規劃與利用,最終達到對整個空間優化的目的。
第二,提高區域、城鄉協調工作的科學性。城鄉轉型發展中,必須充分將區域特色、統籌兼顧等特點充分發揮出來,并通過靈活的規劃策略,實現對城市不同功能的保障。作為城鄉規劃轉型的一項重要工作,充分發揮區域特色,將該地區的環境、文化和風俗習慣等結合起來。同時,避開傳統的同化型城鄉發展模式,和其他的優勢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區域協調發展的能力,保證城鄉發展的良好融合,促進城鄉經濟體系的豐富和完善。
第三,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隨著時代的變遷,城市的發展逐步以人為主要服務對象。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開始越來越關注自己的生活品質。因此,在城鄉規劃中,充分融入現代人的生活理念,同時結合當前的發展理念,制定低碳城市發展目標,使得城市、人和自然的關系能夠更加和諧。而這種打破傳統形式化和藍圖化的方式,讓城市更能體現其自身的功能,滿足人們對生活環境的實際需求。
總之,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加快城鄉規劃的轉型是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方式,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雖然,在現階段的工作之中還存在的一些不足,但是,人們也開始逐步認識到城鄉規劃轉變的重要性,并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工作理念,以此在以人為本理念的指導下,沖破傳統城鄉規劃的藩籬,為構建良好的城市環境和完善的城市功能奠定基礎,并為我國城鄉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1] 程浚燦,徐佳丹.分析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城鄉規劃的轉型思考[J].城市地理,2016(12).
[2] 楊保軍,陳鵬,呂曉蓓.轉型中的城鄉規劃——從《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談起[J].城市規劃,2014(S2).
[3] 林潔.新型城鎮化視閾下農村社區治理結構轉型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
[4] 趙丹.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生態導向的城鄉規劃變革初探[A].中國城市規劃學會、貴陽市人民政府.新常態:傳承與變革——2015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07城市生態規劃),2015(8).
[5] 趙丹,何永.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生態導向的城鄉規劃變革初探[J].城市發展研究,2016(07).
F291.3
A
2096-0298(2016)09(a)-150-02
張寶鵬(1985-),男,甘肅省臨澤縣人,現職稱初級助教,主要從事教學研究、測繪類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