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民族職業學院 馮義飛
網絡約車的風險機制探究
湖南民族職業學院 馮義飛
網約車平臺快速發展,現已合法化但其風險也日益凸顯。網絡約車平臺大多數的經營活動、模式、數據、資金流向對職能部門而言都是不透明的,無法有效地對其進行監督。本文對網絡約車風險的現象、原因進行分析,并對有效規避網絡約車風險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力求給網絡約車監管體制提供價值參考和借鑒。
網絡約車平臺 預約出租車 風險機制
“網約車合法”成為近期社會的焦點話題,出門前在網上約車將成為很多人的習慣。業內人士預計,2020年約車/專車市場的潛在出行需求約為1.1億次/天,對應的市場規模約為1.1萬億元/年。網絡約車是出租車行業“互聯網+”的進步,但隱藏在專車合法性背后的網絡約車平臺風險就像一把未出鞘的利劍,時時刻刻威脅著整個網約車行業的發展。
深圳一名女子搭滴滴順風車遭搶劫遇害,武漢、北京、廣州等地先后發生網絡約車司機侵害女乘客案例,人們對網絡約車潛在風險的擔憂程度越來越高。網絡約車平臺正處于探索起步階段,商業模式尚不成熟,作為新生事物也有其缺陷,網絡約車存在的風險現象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1 市場風險
現階段,各大網絡約車平臺各自為政,利用供求規律動態調整約車價格。如果運力充足,且路線熱門,乘客有可能在網絡約車平臺打到“打折專車”。對于早晚高峰期、極端惡劣天氣、位置較偏僻、重大集會等特殊情況,溢價最高可達4倍之多。
1.2 人身安全風險
據了解,一些網絡約車平臺對駕駛人員資質審核流于形式,甚至會有違法犯罪分子混跡其中。并且司機需要通過網絡約車軟件進行接單交易,免不了在駕駛的過程中頻繁使用手機,往往一輛出租車上會裝兩到三部手機,司機為了搶單,在行駛過程中時刻關注手機,這就給乘客的安全帶來了巨大隱患。
1.3 服務風險
駕駛員素質良莠不齊,乘客會不時碰到惡性搶單,違章駕駛,部分司機不識路,還陸續出現司機偷拍女乘客,被投訴后威脅乘客,給一星評價后辱罵乘客等現象,嚴重影響了服務質量。
1.4 法律維權風險
乘客在乘坐網約車期間發生事故造成損傷,如何向網約車平臺、網約駕駛員、車主等提出賠償,這些主體可能會以多種理由進行抗辯。另外,車主、駕駛員的經濟賠償能力也會影響賠償結果。
1.5 保險事故風險
私家車正常情況下是以家庭用車向保險公司投保,而保險條款當中一般會明確約定投保車輛不作為營運車輛使用,否則拒賠。
網絡約車是出租車的補充,但低門檻、低責任的特點,也使網約車產生了諸多問題。網絡約車管理中的問題及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2.1 思想道德缺失
現階段,拜金享樂、吸毒販毒、賭博盜竊等丑惡現象滋生蔓延,各行業道德缺失現象令人擔憂。司機職業道德素質滑坡,社會責任感減弱,“老人摔倒不敢扶”;假冒偽劣產品充斥,“知法犯法”如假駕駛證、假牌照、假鑒定;交通安全意識淡薄,開“英雄車”、“斗氣車”、“霸王車”、酒駕漠視生命等不一而足。
2.2 崗位職責缺失
交通違章現象在社會上普遍存在,一些駕駛員錯誤地認為“法不責眾”,產生一種“從眾心理”,不考慮個人對交通安全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對社會的交通安全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2.3 業務流程不規范
現階段網約車平臺軟件自由競爭,沒有統一的服務標準規范行業秩序。司機用真實身份證、駕駛證和行駛證在平臺注冊并通過審核。但在意外發生時,車輛牌照是否臨時偽造?行駛司機是否為網約司機?事件發生時如何保障與司機注冊審核環節有直接關系?可見,網約車平臺需要在審核環節外做更多的工作,保證用車服務完美無缺陷的前提下,實現品質管理與流程管理的突破性改進。
2.4 制度不完善
網約車平臺對車主資質認證是否全面,能否杜絕黑車混入?交通運輸部門如何監管?由于文化素質、用戶習慣原因路邊打車的人打不到車,有損消費者公平,如何保障?巡游車、網約車如何有效地利用資源?如何有效避免網絡約車監管體制不完善,建立法律監管體系?解決當下所面臨的難題,考驗著決策者的智慧。
網絡約車是一個生態系統,其中有交通監管部門、出租車公司、網絡約車平臺、司機和乘客,還有提供保險服務保險單位。相關部門可細分網絡約車生態系統的各種機構,針對不同角色存在的風險做適當的規范定位,為監管提供更好的框架。
3.1 加強交通監管部門在網絡約車平臺中的主體監管作用
3.1.1 構建“專車”司機+ “專車”兩大數據庫
網絡約車風險的規避表現在交通監管部門要加強網絡約車平臺中的主體監管作用,規范平臺秩序,構建“專車”司機數據庫和“專車”數據庫,通過大數據重點監管“專車”司機是合法司機,重點監管“專車”是安全專車。
3.1.2 建立對網絡約車平臺的隨機抽查機制
隨機抽查各家網絡約車平臺,他們在“專車”準入時,是否嚴格審查;在“專車”司機備檔時,是否嚴格把關。同時,隨機抽查“專車”司機是否健康,及時審查“專車”司機有無吸毒經歷、有無精神病史、有無違法違紀等問題,以促進網絡約車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3.1.3 多方聯合共建網絡約車司機信用體系
在交通運輸管理部門主導下,與各網絡約車平臺、公安、交警等部門共建網絡約車司機信用體系。筆者建議參照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評價體系,建立第三方信息共享平臺,全方位監查專車司機“負面清單”。包括測評網約車車輛及駕駛員的準入標準,測評駕駛員的駕駛技術及駕車經驗,測評駕駛員服務質量,是否智能駕駛路線,是否交通違規,是否拒載,是否宰客,一旦司機渾水摸魚,就將該司機列入永久禁止準入名單,以此來充分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
3.2 網絡約車平臺加強服務職能,同時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3.2.1 網絡約車平臺加強風控管理經驗
網絡約車平臺的風險難以處理。一方面在于面向約車司機群體的信用數據空白,風險本身就比傳統出租車司機高出幾倍;另一方面,大部分網絡約車平臺缺少有經驗的風控人員,且沒有完善的風控體系。面對第一個問題,行業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內部管理車輛定位監控系統等建立各個方面的風控模型,用行為數據彌補空白的信用數據。但是在第二點,網絡約車行業仍在探索階段。
3.2.2 推進行業改革,加強行業、不同機構間的風控合作
加強網絡約車行業、交通、公安、銀行、電信、保險等不同機構間的風控合作,利用信息互聯消除其非對稱性,實現風險可控,保障網絡約車零風險。
目前經營較好的網絡約車平臺擁有大數據體系,網絡約車平臺的內部管理車輛定位監控系統、無線數據通信、位置應用服務等技術的動態監控綜合服務平臺,可以將車輛各類信息及參數進行實時管理。但行業、不同機構間合作,進一步體現了數據維度的衍生能力。除去基本信息外,行為數據、社交網絡數據等非結構化數據更有應用價值。
3.2.3 行業自律,加強事前防范,控制網絡約車風險
控制風險最主要的工作是事前預警,而不是“事后滅火”。加強事前預警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首先,確保合法司機與安全專車。規定網約車駕駛員標準化,對車輛性質與車況嚴格把關。其次要分析評估司機、專車在服務過程中的風險系數。建立日常培訓和獎懲機制、信用系統,及時掌握駕駛員的身心狀況、工作狀態。另外,加強對突發性事件的管理預案。依托科技手段,跟蹤監控駕駛員的駕駛行為、行駛線路等信息,杜絕人車不符、繞路行駛等異常狀況發生。還要建立危險司機和車輛風控數據系統。約車平臺應該從維護乘客安全的角度出發,建立誠信信譽審查制度,如實審查司機的犯罪前科和個人素質,對有犯罪記錄和已經有違法亂紀行為的車主,備案標注。
3.2.4 責權利明確,與網約車司機厘清關系
網絡約車平臺與網約車司機要相互成就協同發展,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此前出租車運輸業務更多的是用戶求車,而未來以網絡約車平臺大數據為主的中間業務更多的是服務概念,雙方應該轉換思路。其次,網絡約車在中國還處于起步階段,在眾多網絡約車平臺中既有未來明星承運人,也不乏魚目混珠者,網絡平臺在開拓業務的同時需要對合作承運人資質進行嚴格認證,避免由于承運人問題帶來的風險。另外,網絡約車平臺與承運人服務合作一定要秉持長期合作共同成長的態度。盡管部分用戶會因為急需用車等比較實際的問題隨機選擇網絡約車平臺派位承運人,但理想狀態下,用戶還是希望找到長期上下班搭載的預約出租車。
3.3 地方政府充分發揮領導職能,規范網絡約車體系
在網絡約車生態系統中,地方政府—網絡約車平臺—司機—車輛四位一體,地方政府應針對不同角色存在的風險做適當的規范定位,為監管提供更好的框架。
3.3.1 優化外部環境
城市的規模、公交發展水平、擁堵情況等千差萬別,地方政府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車輛的具體標準和營運要求,與平臺企業密切溝通,督促平臺逐步清退不合標準的車輛和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動態調整運力規模,逐步實現傳統巡游出租汽車和網約車市場調節,促進和諧、自由、公平、有序發展。
另外,要積極完善保險、事故與侵權責任界定等相關法律方面的保障,嚴格單位或個人保守獲取到的用戶私密信息,提醒用戶注意保護個人隱私等。
3.3.2 培育全員風險控制意識
全員風險控制意識是網約車行業健康穩定發展的生命線。地方政府可以建立四套風險控制意識防線。第一道防線由地方政府自己摸查構建,第二道防線由網約車平臺構建,第三道防線由網約車司機構建,第四是由乘客構建。以“安全出行”為導向,按照“風險在哪里—如何控制—誰來控制—如何判斷控制好壞”的思路,使各單位、個人能對自身的流程、涉及的風險一目了然。可以通過執行手冊、評估手冊等,加強網約車平臺風險控制意識的引導,監督網約車平臺按照司機業務經營流程構建風險控制體系,倡議乘客在搭載網約車時要自發增強風險控制意識,譬如看清車牌或司機信息,核對是否一致,記下所約車輛的號牌和司機信息,轉給親友等。
3.3.3 加強網絡約車平臺行政監管
網絡約車平臺在資本逐利性的催生下,搶奪司機和用戶,很多平臺不惜打起曠日持久的價格戰,雖然客觀上給用戶帶來了實惠,卻掩蓋了一系列問題。地方政府應該監管網絡約車平臺的運營資質、服務質量、責任意識,以確保群眾出行安全和權益落實。
3.4 加強法制和安全教育,樹立網絡約車司機職業情操
組織網絡約車司機定期學習交通法規,提高遵守交通法規的自覺性。加強道德文明、責任意識、心理健康教育,增強網絡約車司機的社會責任感,樹立網絡約車司機良好的職業情操。
[1] 虞同文.加強對打車軟件和移動支付的監管[J].交通與運輸,2014(3).
[2] 常纓征.對移動打車軟件價格戰的經濟學思考[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4(4).
[3] 趙苗苗.O2O電子商務時代打車軟件盈利模式的探討[J].商業研究,2014(04).
[4] 劉大山.建立網約車安全管控機制迫在眉睫[N].南京日報,2016-05-06.
[5] 郭超.網約車獲合法地位,納入監管許可經營[N].新京報,2016-07-29.
F724.6
A
2096-0298(2016)09(a)-161-02
馮義飛(1975-),女,湖南岳陽人,湖南民族職業學院國際經濟貿易系副教授,學士,主要從事電子商務、網絡營銷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