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
秀麗的湘南千里瑤鄉造就了他淳樸、細膩而又熱情的性格,一個出生教育世家的人,一個守望大山三十載的尋夢者,扎根江華少數民族地區瑤山30年,如大山般的硬漢子,躬耕教苑,他,就是湖南省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碼市中學校長李榮勝。
瑤鄉教育的守望者
李榮勝1986年8月參加教育工作,先后工作在遠離縣城100多公里的碼市鎮中小學校。30年來,堅守邊遠貧困山區的民族教育事業,矢志不渝,辛勤耕耘,用畢生的年華踐行著自己的教育夢想。早已桃李滿天下,兩鬢白發的他現在仍然堅守在遠離現代都市文明的瑤山角落,守望著他的瑤鄉教育夢想。
李榮勝總是這樣說,他熱愛瑤鄉的教育,喜歡這里的人們、這里的山水,愿意為這奉獻自己的一生。30年來,李榮勝沒有寫過一次申請要求調離。七十多歲的父母遠在縣城,希望他能到縣城附近工作好有個照應,但他總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工作與事業,因為學校事務繁忙,很多周末也不能回家,父母、子女生病有時也沒辦法照管……
李榮勝不論是當教師還是當校長,一直堅守語文課堂教學的第一線,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和教研教改,努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并在語文教學中取得了較為優秀的成績。先后在省級正式語文刊物發表論文8篇,主持或參與國家、省、市級課題3個,教學質量一直名列全縣前茅,從2013年上期至今連續6個學期被縣教育局評為語文“教學能手”。
正是他這份執著與追求,贏得了師生、家長的尊重,這也是他當校長的取勝之道。
作為邊遠貧困山區瑤鄉中學的校長,他堅持“把每個學生放在心上”,走“質量+特色”之路,自強不息,追求卓越。學校實現了可持續發展,學校管理、教育教學質量、校園文化建設等躋身全縣優秀行列,先后被評為永州市園林式單位、永州市安全文明校園、永州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江華縣學校管理先進集體、江華縣中小學績效考評先進單位、教學質量一等獎、中考鄉鎮中學第一名等。碼市中學在江華縣小有名氣,被譽為“江華教育耀眼的啟明星”。
展望未來,李榮勝說,隨著國家“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的出臺和教育教學條件的改善,我們有理由相信,瑤鄉教育的將來一定會越來越好。
“美麗校園,幸福師生”
的踐行者
2013年江華縣教育局審時度勢,適時提出了“美麗校園,幸福師生”民族教育夢的戰略構想。“美麗校園”就是要把校園建設成最漂亮的地方、硬件設施和環境最好的地方;就是要把校園建設成心靈最高尚、最純潔的地方。“幸福師生”就是要讓師生幸福工作、健康成長。李榮勝校長搶抓機遇,結合學校實際,引領全校師生拉開了打造“美麗校園,幸福師生”教育夢的序幕。
加強學校設施設備建設,改善學校條件,讓師生從中享受到幸福。自2013年以來,碼市中學先后修建了校園文化廣場,硬化了學校道路,新建了51套教師周轉房和公寓式的學生宿舍,翻新了教學樓,讓學校的硬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時,為了給教師一個舒適的辦公環境,學校從緊張的辦公經費中擠出7萬多元對教師辦公室進行了裝修,為每一位教師添置了新的辦公桌椅,安裝了空調。用電是學校的老大難問題,由于變壓器遠離學校,到了晚上用電高峰,電燈只能發出微弱的光亮,教師用電煮飯半個小時都煮不熟,且常常停電,嚴重影響了師生的學習工作、生活和安全,制約了學校的發展。李榮勝和總務處同志一道積極向上級反映情況,爭取支持,不厭其煩地找電力局,終于取得支持,同意學校單獨設立變壓器,用工業園專用電。而預算需要經費10萬元,經費沒有著落,怎么辦?李榮勝說:“一定要想辦法,讓夢想成真,讓學校用上正常的電。”最后獲得碼市鎮政府3萬元的支持,再從學校有限的辦公經費中擠出7萬元。2014年5月8日,這一天可以說也是碼市中學幸福的一天,因為學校終于用上了正常的電,師生為此拍手稱快。
學校條件的不斷改善,增強了師生的幸福感,激發了他們學習、工作的熱情,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原動力。
加強園林式學校建設,構建美麗校園,讓師生從中享受到幸福。基礎設施的建設、改造等讓碼市中學的校園大變樣,今昔對比,更是讓人感慨萬千。但一個美麗的校園除了這些之外,不能缺少綠色。在李榮勝校長的帶領下,全體師生植樹種花,致力于將碼市中學打造成“園林式”“花園式”學校。2014年,先后硬化了學校主干道,修筑了6個花壇,2個花圃,安裝石桌、三石凳6套,投入資金對學校進行綠化。2015年進一步加大綠化美化亮化力度,在校門口旁修建了一個“梅、蘭、竹、菊”君子園,將男生寢室后菜園地平整、改建成為了一個紫薇園……花開時節,色彩繽紛,甚是漂亮;在花草叢中安放小石桌、小石凳,使這里成為學生讀書休閑的好去處;又于花草叢中點綴一些文化石,安置古今中外名人塑像,突顯文化氣息。通過努力,學校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美麗的校園初具成效,師生享受到了美麗校園帶來的幸福與喜悅,學校也得到了家長、社會的稱贊。
如今的碼市中學,校園干凈整潔,綠樹成蔭,繁花似錦,芳香四溢,文化氣息濃厚。凡是第一次踏進碼市中學的人,都會驚異于她的美麗,感謝她帶給你內心的一份寧靜和愉悅。生活在這樣一個環境優美的校園,能不幸福么?
致力教師專業成長,培養幸福的教師。由于教師的生活方式是備課、上課、作業周而復始,枯燥讓教師無新鮮感。而教師的工作壓力來自學校、學生、家長、社會的方方面面,層層的壓力讓教師心力交瘁,加上瑤山偏遠,條件堅苦,從而感覺不到作為教師的幸福。李榮勝首先想方設法從教師專業成長的角度,引導教師樹立真正的幸福觀,明白“健康、快樂、成長”就是教師的幸福。同時,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示范與引領,讓廣大老師感受到被尊敬的幸福。其次,學校也盡可能改善教師的條件,讓老師感受工作、生活的舒適與方便以及對教師的尊重。通過這些變化,讓老師們感受幸福的點滴。第三,給教師搭建成功展示的平臺或舞臺,體驗教師專業成長的幸福。“夢系列”展示優秀教師,開學典禮教師表彰,讓老師感受成功的幸福、體驗成長的幸福。2014年11月,成功舉辦了碼市中學首屆“讀書節”,開展了系列讀書活動,讓老師享受讀書的快樂、讀書中成長的幸福。12月,成功舉辦了碼市中學首屆“學術節”系列活動,開展了“春雨論壇”“陽光論壇”“百花論壇”,激發老師專業成長的欲望,讓老師在活動中產生智慧的火花。2015年又成功舉辦第二屆“讀書節”“學術節”系列活動。通過各種活動,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師的專業不斷得到成長。在專業成長的同時,讓老師不斷地感受到成長的幸福。
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讓師生從中享受到幸福。李榮勝認為,教育教學質量好的學校,就是一所美麗的學校、幸福的學校。一個學校要想長足地進步與發展,必須有一流的教育教學質量,因此,碼市中學一直追求一流的教育教學質量,以此來推動學校的發展。通過師生不懈的努力與追求,從2013年—2016年學校取得了飛速的發展,教學質量一直名列全縣鄉鎮中學前茅,全縣教學質量一等獎,中考全縣鄉鎮中學第一名。學校管理、校園文化、安全工作、德育工作也在全縣再創佳績,永州市園林式單位、安全文明校園、教育科研先進單位,江華縣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學校管理先進集體、安全維穩先進單位、示范性學校、績效考評先進單位等,特別是2015年度全縣教育系統表彰的12個項目中,碼市中學獲取了其中的10個獎項。
每每提及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碼市中學師生是最自豪、最開心的,也是偏遠、條件堅苦的碼市中學師生最幸福的時候。
瑤族文化的傳承者
文化是國家的“魂”,民族文化則是一個民族的“根”。國不能無魂,族更不能少根。江華瑤族自治縣是全國最大的瑤族自治縣,被譽為“神州瑤都”,這里民風淳樸,瑤族文化積淀深厚,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全球瑤家人代代相傳的“荷馬史詩”之稱的江華盤王大歌和七十二套江華長鼓,有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火燒龍獅”,是研究和傳承“瑤文化”的首選之地。受現代文明的影響,瑤文化受到極大沖擊,民俗風情逐漸淡漠,瑤文化和民間藝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后繼無人。學校有責任、義務傳承瑤族文化,讓瑤文化綻放出新的光芒。李榮勝校長深諳此道。
自古以來國人愛蘭,古人曾有“觀葉勝觀花”的贊嘆。人們更欣賞蘭花以草木為伍、不與群芳爭艷、不畏霜雪欺凌、堅忍不拔的剛毅氣質,“芝蘭生于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碼市鎮地處山林地帶,植物資源豐富,野生蘭花尤多,為此,他倡導各班栽種野生蘭花,種蘭、護蘭、畫蘭、寫蘭、詠蘭、歌蘭系列活動應聲落地,形成了碼市中學獨具特色的“蘭花文化”。以蘭花為載體,大力提升了學生的美、德心智,也豐富了教師的業余文化生活。蘭花的精神內涵是“長綠斗嚴寒,含笑度盛夏”。其實,這正是李榮勝校長育人思想的一種體現。為此,他幾乎每周都帶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老師們去深山老林、山澗深溝里去挖取蘭花。為了讓蘭花文化別有天地,李榮勝校長付出了多少艱辛也許只有他自己知道。
碼市鎮地處三省交界的僻壤之地,一個瑤族聚居的集中之地,瑤族長鼓舞這種民間舞蹈在本地廣泛流行。碼市中學瑤族學生所占比例達90%之多。對于這種天然的地方特色文化,李榮勝校長敏銳地發掘了它內在的教育意義。他注重民族項目傳承,及時地將其引入了學校文化建設項目。為此,他特意上門邀請了當地瑤族村落的瑤鼓舞傳承人擔任瑤族長鼓舞的總指導,作為校長的他每天都親臨現場管理,瑤鼓舞活動成為校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學生在瑤鼓舞美妙的聲樂、優美的動作中感受到了學校的美好、生活的美好,增厚了瑤族文化底色。
2015年12月30日,時值江華瑤族自治縣碼市中學建校40周年,偌大的學校操場,一聲爽朗剛勁的馬子哨從天而來!“咚咚哐!……”碼市中學30余名學生組成的龍獅隊出現了!表演靈活多變,耍出各式花樣動作,或立緊腰、或立牢腿,有板有眼,盡顯當地瑤文化獨有的魅力。在當地,正月十五元宵“火燒龍獅”節是瑤寨百姓自發進行的傳統節日,新華社、省、市級媒體單位對此都做過采訪報道。李榮勝便將此傳統節日移植到了碼市中學,成為了碼市龍獅文化的傳承基地。“每年農歷正月十五載歌載舞、熱鬧非凡的‘火燒龍獅活動成了碼市文化的象征,現在瑤文化成為碼市中學傳承和成長的搖籃,為瑤鄉增添了一份新魅力。”碼市鎮黨委書記朱國卿如是說。
把每一個瑤家孩子放在心上
李榮勝校長深深知道邊遠瑤山孩子成長的不易和走出大山的不易,更知道瑤家孩子是他們家庭的希望,因此他把每一個瑤家孩子放在心上,致力于他們的成人、成才、成長。
把每一個瑤家孩子放在心上,就是要重視學生的成長。人即學生,學生的一切是學校工作的中心。李榮勝正是從這一角度出發,確立了自己的育人理念——“成人、成器、成才”。先成人,后成器,再成才,培養學生成才成了他辦學理念的核心,也是他辦學的最終目的。他利用德育課、學生大會、升旗儀式、廣播站、展示欄等學校教育陣地,教育學生如何才是成人、成器、成長。在每周的升旗儀式中,作為校長的他都要對學生進行諄諄教導。對于班級活動課,他建章立制,每個班級都有成“人”標準、成“器”要求、成“才”方法。針對留守學生特別多的外界因素(最高峰時達95%的比例),許多學生的心理都處于不健康的狀態,在李榮勝的引導下,碼市中學首次建立了全面的學生檔案,既對家庭貧困的學生給予特別資助,又對厭學的學生給予特別關注。
把每一個瑤家孩子放在心上,就是要重視學生的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作為農村寄宿制中學,家庭教育的缺失是碼市中學的一個短板。缺失家庭教育的后果是五小于二,即在校五天的教育成果被雙休日兩天的放任蠶食。李榮勝意識到這個問題后,經常下到農村家庭去家訪,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一年下來,他的足跡遍布當地鄉村各個角落,學校728名留守兒童他在兩年時間內幾乎都一一到訪。經過討論、廣泛收集建議,他創立了一個農村中學家校共管的新模式,構建了學校德育網絡。聘請社會熱心人士和村支書擔任學校駐村德育輔導員,開辟德育新戰場,將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連成一體。定期召開輔導員會議,交流各村學生情況,商討教育大計。實踐證明,這是一條農村中學管理學校的有效途徑,《永州日報》《湖南日報》(2015年8月11日)對此作了報道。江華縣教育局還特將碼市中學的這些經驗向全縣做了推廣,受到了兄弟學校的點贊和好評!
把每一個瑤家孩子放在心上,就是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碼市中學地處湖南與廣東交界,大部分都是留守孩子,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李榮勝在處理一位孩子未回家、該生家長不明原因到學校鬧事事件時,了解到這個學生因家庭原因有自殘行為,不愿意回家,躲在學校后山用小刀劃手腕。針對該生的心理問題,李榮勝召開行政會專題研究要不要建心理咨詢室。“如果建心理咨詢室能挽救一個孩子,不管花多少錢都值得。”面對不一的意見,李榮勝拍板說。2015年5月,碼市中學按II類標準,耗資3萬多元在學校建設了心理咨詢室,暖色系的沙發、色彩明亮的墻體,鮮花、玩偶點綴其間、涂鴉板、布娃娃隨手可及……這里是一個溫馨安靜的“心樂園”。在這里,學生們可以玩沙盤游戲、放松身心冥想;也可以向老師吐露心聲,交流學習和生活中的煩惱,排遣消極情緒。同時安排教師通過培訓、考試取得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上崗資格,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堅實的專業支撐,將個體心理咨詢日常化,心理咨詢教師定期值班,配有咨詢熱線、預約咨詢和網絡咨詢等多咨詢渠道。“實踐證明,建成心理咨詢室后,該生在心理老師的輔導和班主任、科任老師的關愛開導下,現在變得陽光、開朗了,還主動與老師打招呼,主動問問題了。”該校心理輔導老師王枝仙說。
把每一個瑤家孩子放在心上,就要全方位加強學生的管理,確保他們的安全。李榮勝強化安全管理,設立教師全天候值日,每天晚上男、女生寢室各由兩名教師值班、陪睡,最大限度地確保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
把每一個瑤家孩子放在心上,就是要關心他們的生活,確保他們吃好、生活好。由于碼市地廣人稀,學校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寄宿生,每個月只有固定的220元伙食費,而碼市鎮的物價比縣城還要高,如何讓學生吃好,李榮勝傷透了腦筋。學校精打細算,開源節流,硬是把學生的伙食開好了,同時定期給學生加餐加菜。瑤山的學生愛洗澡,一千多人的學校怎樣才能滿足學生每天洗上熱水澡的需求呢?李榮勝和總務處同志想盡辦法,購買了18噸的水箱,安排一位工友專門燒熱水,讓每個學生每天洗上熱水澡。學生升上高中、職中就讀,總是念念不忘學校的伙食好、洗澡好,而這也讓李榮勝校長頗為自豪與開心。
把每一個瑤家孩子放在心上,就要讓瑤家孩子成人、成才,走出大山。李榮勝與全體教師以此為己任,把它放在心上,學校成為高中優質生源地,考上大學的學生數量在全縣鄉鎮名列前茅,職中就讀率遠遠超過了指標,深得學校的喜愛。同時,學生在學校養成了良好習慣,深得家長、社會的好評。看到一個個學生成人、成長,走出大山,走向都市,李榮勝是滿心歡喜。我想,這也是他堅守瑤鄉教育的最大夢想吧。
結束語
老驥伏櫪,壯心不已。不論多少風雨,李榮勝依然癡心不改,堅守在鄉村一線。作為一個中學學校的掌舵人,他高瞻遠矚,高屋建瓴,結合當地實際給瑤鄉中學做出了遠景規劃,并為之而努力奮斗,繼續譜寫自己平凡崗位上的魅力樂章,譜寫著“美麗校園,幸福師生”的民族教育夢,實現了學校跨越式的發展。
李榮勝從一名小學教師成長為一名中學高級教師,從一名普通教師成長為一名名師、名校長,2014年通過湖南省教育廳遴選成為湖南省“未來教育家”首屆培養對象,2015年成為湖南省中小學“優質空間課堂”首席教師。這是忠于事業、踐行夢想的現實榜樣,他的經歷是一個現實的勵志故事。在李榮勝老師的身上,我們能學習的東西很多。蒼鷹之所以翱翔藍天是因為它向往藍天的神韻,我們之所以不斷地汲取智慧則是因為我們需要用更多的水澆灌祖國的花朵。教育的真諦到底是什么,我們似乎找到了,又似乎沒有找到,我們知道這是一條沒有止境的道路,但是因為有李榮勝這樣的堅守者、先行者,我們知道我們正走在這條道路上,走在民族教育振興的路上。
(作者單位: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