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兵
一、作業分層設計是民族地區實施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民族地區教育相對滯后,教改深入力度欠缺。加之學校留守兒童眾多,學生基礎薄弱,學生監護人普遍缺乏應有的輔導能力。學生疲于應付過重的作業負擔,厭學現象十分普遍,以致許多學生對數學學習喪失信心。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民族地區小學數學作業更需要加以改革,實施作業分層設計:針對不同學業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廣度的作業,讓作業貼近學生學習實際,真正體現“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真正體現不同的學生切實獲得不同的發展。
二、科學合理地施行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發展”,承認學生在學習上的差異性。怎樣使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教學無疑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之一。本人在所主持的湖南省規劃課題《民族地區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探討》中對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策略做了一些有效的探索與研究。
(一)深入調查,合理劃分作業層次
實施作業分層設計,首先要對每個學生進行深入調查。通過查閱學生的成長檔案,對學生平時的檢測情況與現實表現等進行分析,結合平時的細致觀察與家訪,對每一位學生在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個體差異與現實學業水平有一個綜合而全面的了解,掌握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所掌握的調查資料把學生按2:3:1的比例劃分為A、B、C三類。A類是目前的學困生,占班級人數的2/6,基礎差,學習能力較差,學習習慣欠缺的學生,作業完成本堂課的基礎部分;B類是目前的中等生,占班級人數的3/6,基礎較好,學習能力較強,學習習慣較好,作業完成本堂課的基礎題與綜合題;C類是目前的優等生,占班級人數的1/6,基礎扎實,學習能力強,學習習慣好,作業完成本堂課的基礎題、綜合題與能力題等。A、B兩類學生在做作業時根據本堂課的學習情況可以拔高去做,這樣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學生挑戰自我。教師要向學生、家長闡述清楚作業分層設計的目的,使家長、學生理解作業分層設計只是一種手段,有利于學困生得到教師更多的指導、關懷,中等生得以向更高層次轉化,“優等生”得以全面培優。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分層設計是實施分層設計教學的基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相匹配的層次作業,從而體現了數學課程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實現了人人都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需要,彰顯學生個性的發展。
(二)因材施教,促進不同作業層次的學生發展
教育要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對學生進行分層后,在教育中要切實保證分層教育的有效實施,針對各層次學生在認知與情感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在布置作業時應遵循:對低層次學生,低起點、補臺階、拉著走、多鼓勵;對中層次學生,有變化、多思考、小步走、多反饋;對高層次學生,多變化、有綜合、主動走、促能力。我根據學生的分類情況逐一課時地編寫了課時作業。對A類學生的作業盡量當面批改,發現知識掌握情況不夠時耐心輔導,從而在基礎知識、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方面幫助他找到原因,及時加以輔導與教育,當發現他有進步時要及時給以表揚,恰當向家長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動向,讓家長積極配合教育與輔導,使后進生重拾學習的信心;對B類學生的作業批改重在點撥、適時指導,注重作業評價的科學性,評語要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功或努力的方向,必要時教師推薦適宜的課外讀物與資料,讓中等生在學習能力、綜合運用上不斷提高,使他們在這種分層教學環境中不斷向更高層次轉化;對C類學生要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自主性,作業采用討論后互批、互評,對重點、難點部分在學生互批、互評后教師加以復批,發現問題及時點撥指導,教師推薦合適的課外讀物與資料讓他們在學習中“吃飽喝足”,讓優等生在綜合能力上不斷發展,成為班級學習的楷模,帶動A、B兩類學生的不斷進步。
(三)及時調整作業層次,促進教育整體發展
“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每個學生都存在著兩種發展水平,一是現有水平,二是潛在水平,它們之間的區域被稱為“最近發展區”。教學只有從這兩種水平的個體差異出發,把“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有發展水平,并不斷創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發展區”,促進學生發展。
有效的作業分層設計,成功的評價反饋,變成了激勵學生的有力手段。通過一段時間的分層教育,學生的學業水平發生了變化,如果仍然采用不變的分層,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學生不求上進的不良現象。因此,及時調整層次是分層教學的重要環節,定期對每個學生進行全面考核,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業水平,確定每個學生升級或降級。對A、B兩類學生中進步大,綜合實力提高快的學生相應進一級,對B、C兩類學生中退步較大的相應降一級,對A類學生中幾乎沒有進步或B、C兩類學生中退步較大的學生,教師要加以分析并找到原因,及時進行教育。通過層次的調整,既符合了不同學生學習的實際,又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競爭意識,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通過近兩年的課題實施,有效地驗證了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可行性,學生數學能力、學業成績顯著提高。
為了掌握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策略對學生的數學成績和數學能力提高的影響,課題實驗組專門做了對比班與實驗班成績的對比性研究,并作了前測和后測的研究數據收集和分析。
1. 實驗前測
將實驗班和對比班實驗開始前一學期的數學期末考試成績作為實驗前的學習成績。對實驗開始前實驗班與對比班的數學期末成績進行同質性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結論:兩個班數學測驗成績無顯著性差異。在訓練開始前對比班的成績比實驗班的成績略好一些,實驗班的平均分為83.2,對比班的平均分為82.7,但統計檢驗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表明這兩個班的數學成績相當,差異不顯著。
2. 實驗后測
結論:經過兩年的實驗,實驗已取得初步成果,實驗班的平均分為90.11,對比班的平均分為86.52,實驗班的平均分與對比班的平均分的差異已接近非常顯著水平。
3. 實驗班前后測對比
結論:實驗班測試前后的結果經檢驗,差異顯著,這說明在實驗班實施數學作業分層設計對提高學生的成績在一定時間內有明顯效果。
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教學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則,從學生個體差異出發,根據學生學習實際踐行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應用了“最近發展區”理論,突出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一種嘗試,有力地推動了民族地區的教育發展。
(作者單位: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