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根強
教育部在2012年修訂頒布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必須大力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各地各校要制訂規劃,逐步配齊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專職教師原則上須具備心理學或相關專業本科學歷。每所學校至少配備一名專職或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并逐步增大專職人員配比,其編制從學校總編制中統籌解決。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健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職務(職稱)評聘辦法,制訂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價標準,落實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職務(職稱)評聘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最初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筆者非常激動,感覺期盼多年的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夢想就要實現了。可是時間已經跨過了多個年輪,距離教育部2012年修訂頒布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已經好幾年了,作為擁有心理咨詢師二級資格證書的我,還是沒有能夠專職從事自己所喜歡的心理健康教育事業,更沒有享受到《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當中所說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縱觀附近各地各學校,和我一樣遭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愛好者應該有很多。按理來講,在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下,中小學專職心理健康教師應該能夠很好地開展工作,但現實并不容樂觀。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農村中學,有學生一千二百多名。作為一名農村中學的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面對當前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和重重困境,該如何找到有效的出路呢?筆者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思考。
一、當前農村中學專職心理教師面臨的困境
(一)身份歸屬問題
1. 職能歸屬:缺位乃至變形
按照當前各級相關文件的規定和要求,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該由教育主管部門分管領導負責,并且在學校內建立由相關領導和有關人員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組。但是,在現實當中,又出現了很多的問題,據筆者所了解,有很多農村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劃歸到德育處,有的歸屬到政教處,有的由團委負責。在職能歸屬上,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缺少一定的“位置”感。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又屬于特殊的“騎墻派”,似乎很多活動都需要,又沒有哪一項活動專屬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很多時候,學校各個部門在準備各項活動資料的時候,才會想起來“心理健康教育”。
2. 學科歸屬:尷尬至極
據筆者所知,絕大多數農村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都由其他科任教師兼任,很少有專任教師。因為農村中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學科歸屬極其尷尬。一般來講,一名教師進入學校成為一名專業技術人員,都會被劃歸到具體的學科組,或者教研組,任教某某學科,在平時的教學和教研活動中都會有統一的要求。但是農村中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卻很難被學校內部的教研組或者年級組、學科組所認可。在平時的教研活動時,農村中學的心理健康教師往往只有一兩個人,學校出于集體活動的目的,也是隨機將其分配到其他學科組參加教研活動。在學科能力建設方面,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往往獨木難支,既缺乏與同學科組教師交流的機會,又沒有師徒傳承、相互學習的可能,在學科教學方面只能靠自己的獨自摸索和嘗試探索。
3. 群體歸屬:難以界定
當前,各級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有了明顯進步,但心理教師的辦公地點一般都處于校內僻靜之地,遠離其他教師的辦公區域和活動場地,平時很少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和溝通,這使得很多學校的專職心理教師在“心理上”有了陰影。多專職心理教師在學校的人際往來上往往成為“另類”,沒有群體歸屬感。缺少群體歸屬感的心理教師,難以界定為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
(二)價值定位問題
1. 工作效能:難以界定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工作效能到底如何來界定呢?據筆者所了解到的農村中學,沒有一所學校將心理教師的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放在一起進行考核,更不要說是享受和班主任一樣的待遇了。在學校內部,其他學科在工作量上都有一定的規定,在每學期進行績效考核時都會有一定的標準和量化指標予以證實。但心理教師的工作卻難以得到明確的界定,至于評優選先、優質課競賽更不要想了。
2. 考核標準:難以確定
心理教師怎么進行考核?拿什么來作為考核的依據?這是筆者擔任專職心理教師之后經常會想到的問題。從心理教師所從事的具體工作來講,在很多人眼里就是準備一些資料,既沒有考試標準,又沒有學科成績,拿不出有說服力的佐證資料,相應的考核也難以落實。按理來說,將心理教師的主要工作內容作——心理個案輔導為考核標準應該是無可非議的,可是,在有些學校卻得不到承認,根本不予以納入工作量。心理教師平時工作中最能夠體現其存在價值和意義的一項工作自然也得不到領導和同事們的認同。
3. 教學效果:難以量定
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的衡量是一個較為困難的事情,目前也沒有一個較為具體的標準,既然如此,中學心理教師所從事的工作在教學效果上無法得到具體的量定,導致中學心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受到打擊。
嚴格上講,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涉及學校內外、自上而下、方方面面的一項系統工程。僅靠專兼職的心理老師要完成相關的工作,離開了一定的校內支撐,是很難完成的,更何況還是身處農村地區的心理老師。所以,在中學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心理老師在工作中往往感覺不到工作的價值和成就,在專業成長方面更是無所適從。
(三)成長方向問題
1. 成長方向:迷惘
作為中學心理教師,還擁有國家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到底如何給自己的專業成長確立方向呢?這個問題應該是困擾很多中學心理教師的一個“心病”。想在學校繼續發展,但現實困境較多;想在心理咨詢行業有所進步,但又舍不得所擁有的體制內的身份,因此而來的迷惘讓很多心理老師難以取舍。
2. 成長機會:很少
近幾年,國家、省、市等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已經大有改觀,但在實際工作中,農村學校的心理教師參加各種專業培訓和交流學習的機會還是非常少的。這導致心理教師的專業技能得不到提升,很多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方面的最新理論和技術得不到學習和補充。而心理咨詢行業很多最新的技術大多是需要通過社會機構的付費形式去獲得的,這對心理老師來講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另外,在中學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的心理老師在工作中產生的各種心理負擔和心理壓力,同樣需要專業的心理督導師進行督導和釋放,這一點對當前在農村中學從事心理教育工作的心理老師來講,是非常“奢侈”的。
二、農村中學專職心理教師專業成長對策
(一) 體制管理層面
1. 教育行政部門
作為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要對在中小學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心理教師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如在中小學系統內建立和規范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技術職稱評定的標準和具體的方法;建立詳細具體的有計劃、有目的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評價指標和獎勵考核標準;不斷完善中小學心理教師中長期在職培訓與進修體系,以確保對心理教師的培訓有效果,為心理教師的專業發展解除后顧之憂。只要得到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中學心理教師,尤其是農村中學心理教師的專業工作將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2. 學校管理層面
從學校管理的層面來講,要對心理教師的日常工作進行量化,對心理教師的教研活動進行規定,對心理教師的專業成長予以支持,動員和鼓勵學校內部各個部門、各個班級、科任教師對心理教師的系列工作予以配合。還要重視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教師在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積極作用和榜樣示范效果。
(二)教師個人角度
心理教師要從個人的角度去不斷完善和改變自己。
1. 從認識和觀念上要轉換視角
從本質上來講,心理健康教育是心靈溝通的一門藝術,是以心“換”心、以心“喚”心和以心“煥”心的教育藝術。農村中學專職心理教師應認識到當前在日常具體的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遇到的諸多困惑是正常的。我們要知道,這些問題和困惑也是我們專業化發展過程中完全可能產生的、不可避免的問題。那么,我們該如何以理性而客觀的態度看待自身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就要比問題本身更為重要。因此,農村中學專職心理教師應用發展的眼光來分析現狀和把握未來,用專業化的思路來應對困難和解決問題,使在學校日常工作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成為行動研究的課題,讓由此帶來的職業壓力成為壯大自己發展自己的持久動力,讓專業發展過程中的困境成為專業成長的契機和轉機。我們要認識到心理教師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心靈導師”,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是深遠深刻的,也是他人所不能替代的。
2. 在具體行動方面,農村中學專職心理教師應更加積極主動地走出去
從辦公室走出去,廣泛聯系學校內各學科組、各年級各班級,積極宣傳心理健康教育,拓寬工作的涉及面。從心理咨詢室走出去,內引外聯,組織建立學生心理健康社團,動員各個班級設立班級心理委員,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生中的影響力;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發動、吸引班主任以及對心理健康教育感興趣的教師參與到自己的領域中來,利用現有的教研資源主動成立心理教研組,來提高工作戰斗力,彌補教學教研力量的不足,積極從事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學研究和專業科研活動,在行動研究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思維能力。從個人狹隘的視角走出去,結合自己的實際,面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事業的發展趨勢,主動積極地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制訂職業階段性成長發展目標,積極參與到同行專業學習小組、讀書小組或督導小組中去,克服一切困難參與省、市、區舉辦的各類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有選擇地參加1至2個系統的專業培訓工作坊等,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地努力,最終達到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學科素養的目的。
3. 在個人認識方面,心理教師應努力成為心理和諧與個性張揚的“自我實現者”
心理健康教育是“助人自助”“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職業,作為心理教師,我們要能夠幫助更多的學生解決他們在成長中的各種心理問題,幫助他們塑造健全的人格,讓他們健康成長、健康發展。
總之,當前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教師的專業發展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但作為心理教師,我們要面對現實,要堅持勤懇地工作,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工作中,遇到責難,在所難免,但一定要理性地對待,分析原因,正確對待,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要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這條路上走下去,一定不能放棄學習。只有執著地在這條路上向前走,而且面帶微笑,才能夠收獲更多的感動與希望。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