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康,厲彥虎(.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00084;.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體育醫院,北京 0006)
康復體療對青少年特異性脊柱側凸患者健康相關生存質量的影響
劉興康1,厲彥虎2
(1.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2.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體育醫院,北京 100061)
調查發現青少年脊柱側凸(AIS)不僅影響青少年的生理健康,且影響其心理健康,還進一步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為了觀察康復體療對青少年特異性脊柱側凸患者健康相關生存質量(HRQL)的影響,將18例9~11歲的特發性脊柱側凸患者,以病人自愿的原則進行為期3個月的康復體療操。在治療前后,使用SRS-22調查問卷評估患者健康相關的生存質量。結果發現:在治療前個別患者與患者健康相關生存質量的疼痛感覺、功能/活動度、自我形象/外觀、患者的精神狀況以及治療的滿意程度較差;經過3個月的康復體療,較治療前AIS患者HRQL具有非常明顯的提高P<0.01。表明進行康復體療能明顯改善AIS患者的健康相關的生存質量,對AIS患者進行自我鍛煉和治療是有重要指導意義。
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青少年脊柱發生側彎及旋轉畸形,無任何先天性脊柱異常,或伴有神經肌肉或骨骼疾病,此疾病是脊柱側彎中最常見的一種,約占脊柱側彎的70%。AIS是青少年在身體生長發育地快速時期出現的脊柱病變,往往還伴有脊柱的三維彎曲、胸部和椎體變形、身體左右不對稱、本體感覺機能障礙、運動能力失衡等病理現象。
由于受脊柱側彎的定義及調查人群人口學特點的響,脊柱側彎的患病率不同。一般情況下隨側彎度數的增加,患病率呈逐漸降低:在中學生中,脊柱側彎度數>10°患病率約為1.2%~3%,>20°者約為0.3%~0.5%,>30°者約為0.1%~0.2%,脊柱側彎度數>35°者約為0.05%~0.08%。女性患病率相對來說較高,男女比例隨脊柱側彎嚴重程度而降低,側彎度數6°~10°男女比例1 ∶ 1~1.4,>10°為1 ∶ 1.4~2.1,>20° 為1 ∶ 5~8,>30°則達到1 ∶ 6~10。其國內外發病率為1%~3%之間,中小學青少年脊柱健康普查報告顯示,AIS發生率為0.54%~3%不等,平均在1.15%左右。此結果與國外的普查結果并無顯著差異,臨床中相當常見。
特發性脊柱側彎病因不明。已有的研究基本上分為神經系統功能異常、生物化學因素、基因遺傳因素和生物力學因素。先后發現了鈣調蛋白、褪黑素以及雌激素受體基因多態性等同AIS發生發展之間具有相關性。但目前還無明確證據表明其存在單一的致病因素。由于AIS的病因還不清楚,所以還沒有特別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目前AIS的治療方案大體上可以分為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2大類。但是脊柱手術風險大,操作難度高,術后并發癥較多,所以早期病例多采用非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主要有:體操療法、牽引療法、支具治療、表面電刺激療法以及推拿手法等等。
HRQL是指在疾病,意外損傷和醫療干預的影響下,與個人生活事件相互聯系的健康狀況與主觀滿意程度。影像學上脊柱畸形的矯正程度和患者術后身心健康的改善情況并不存在高度的相關性,因此目前關于脊柱側凸患者HRQL評估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廣泛關注。雖然用于評估脊柱側凸患者HRQL的量表較多,但SRS-24問卷只能用于脊柱側凸患者手術治療的效果評價,所以脊柱側凸研究學會在全球推薦使用SRS-22調查問卷。脊柱側凸研究學會患者問卷-22表(Scoliosis Tesearch Society Instrument-22,SRS-22)是一種簡單地,實用地針對脊柱側彎患者的評價量表,該問卷能有效地,可靠地評估脊柱側彎患者的疼痛、自我形象、身體功能、心理健康與滿意度。這些信息可用于評價臨床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并對每位患者的情況進行縱向評估。因此,本研究利用脊柱側彎研究學會調查問卷分析康復體療對AIS患者健康相關生存質量的影響。
4.1 研究對象

表1 北京市織染局小學受試者基本情況
以康復體療對青少年特異性脊柱側凸患者健康相關生存質量的影響為研究對象。以北京市織染局小學篩選的具有脊柱側凸的18人為受試對象(男孩10人,女孩8人),基本信息見表1。在進行干預之前和干預之后,讓受試者在安靜狀態下獨立填寫一份簡體中文版SRS-22量表,各維度評價內容及其對應問題條目詳見表2。
4.2 干預方法
4.2.1 俯臥背手伸腿
俯臥位,雙手向后放于腰部,腰部用力,頭部向后仰,兩腿交替上舉并保持3秒,一腿上舉時另一腿放在瑜伽墊上,3~4次為一組,每天練習3組,每組休息0.5~1min。
4.2.2 俯臥背飛
俯臥位,上肢和下肢后舉起,離開瑜伽墊,頭部盡力向后仰,保持數秒不動,回歸原位。注意在做每個動作時要有節奏性,5~6次為一組,每次練習3組,每組間休息0.5~1min。
4.2.3 俯臥抬腿伸臂
俯臥位四點支撐,膝蓋位于髖部正下方,手位于肩的正下方。交替向前伸一側手臂和另一側的腿保持3s,同時軀干保持穩定,兩邊交替進行,3~4次為一組,每天3組,每組休息0.5~1min。
SRS-22量表包含5個維度22個條目,各個條目均是1~5分,5分代表極好,1分代表極差。從AIS患者治療前后的一般資料的極小值來看,在治療前個別患者對自身的疼痛感覺、功能/活動度、自我形象/外觀、患者的精神狀況以及治療的滿意程度都有較差的評價,雖然這些并不是聚集到一個青少年患者身上,但是個別人某項指標的異常,反映了特發性脊柱側凸患者有可能面對這些問題。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家長、教師對青少年脊柱側彎的了解不夠,沒能引起他們的注意,因此孩子的精神健康以及治療的滿意度較低。這一點提醒我們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應引起家長、教師以及醫療工作人員的重視,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收集到的治療前后的兩組數據滿足正態分布,采用自身配對樣本的t檢驗,顯著性水平定義為,P<0.05為顯著性差異,P<0.01為非常顯著性差異。結果如表3。
經過3個月的康復體療,AIS患者健康相關的生存質量(HRQL)-身體功能/活動度、疼痛、自我形象/外觀、患者精神健康以及治療的滿意程度都有非常顯著性差異,這也說明患者經過3個月的堅持鍛煉,孩子們脊柱側彎的情況得到改善。

表2 SRS-22量表各維度評價內容及對應問題條目

表3 康復體療對AIS患者5個生存質量的影響(Mean±SD)
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的發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國外學者們曾提出遺傳學說、激素學說、生物力學因素、生物化學因素以及神經肌肉控制學說等理論。目前,由于AIS的病因還不清楚,所以還沒有特別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現階段主要有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由于手術治療風險大,操作難度高,術后并發癥較多,所以早期病例多采用非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主要包括:體操療法、牽引療法。本文的康復體操療法是在建立在生物力學的基礎上,強調對骨盆、腰骶部肌肉、豎脊肌等核心肌肉的平衡性訓練,分別使相關的肌肉韌帶得到鍛煉,使薄軟環節得到鍛煉,緊張部分得到牽拉放松來糾正青少年的脊柱側凸。臨床上常把脊柱在冠狀位和矢狀位的畸形矯正程度、身體平衡是否恢復作為評價脊柱側凸的客觀依據。但這種評價標準忽略了患者自我形象、心理情況及主觀滿意度等內容,因此,不能全面反映患者對手術的綜合滿意度。健康相關生存質量(HRQL)的最先提出是為了評價手術前后患者相關方面的變化。但隨著SRS-22調查表的不斷完善其優勢不僅可用于側凸手術患者生活質量的評估,還可以用于保守治療的側凸患者。本次研究發現,通過SRS-22調查AIS患者在進行康復體療操干預之前以及之后的變化發現,在治療前確實有個別AIS患者存在著相關五個維度的問題,因此也在提醒我們在進行針對AIS的調查中,AIS健康相關生存質量的調查也不容忽視。同時研究也發現,康復體療操能顯著改善AIS患者相關生存質量,對于AIS患者進行自我鍛煉和治療是有重要意義的。
[1]韋以宗.中國整脊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505.
[2]張強.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研究國外進展[J].中國矯形外科,2009,17(15):1184-1187.
G83 文獻標識碼:A
1674-151X(2016)01-123-03
2015-12-16
劉興康(1990 ~),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保健學。
厲彥虎(1966 ~),主任醫師,博士。研究方向:脊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