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昱(江蘇科技大學體育學院,江蘇 鎮江 212003)
初中課外體育作業實施現狀的調查研究
——以鎮江市初中為例
陳 昱
(江蘇科技大學體育學院,江蘇 鎮江 212003)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方法,對鎮江市初中實施課外體育作業的內容、形式、鍛煉時間及場所、實施評價與效果等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并據此提出相應的建議。
1.1 研究對象
以鎮江市初中實施課外體育作業現狀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CNKI數據庫查閱相關資料,了解關于初中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以及課外體育作業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方法,為本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1.2.2 訪談法
通過電話采訪和實地訪談,對各校分管體育的領導及體育組負責人訪談,以獲取研究需要的相關資料和信息。
1.2.3 問卷調查法
以鎮江市區范圍內9所初中的體育教師、學生及家長為調查對象,發放調查問卷,共計585份,其中教師45份、學生270份、家長270份,回收571份,回收率97.6%,其中有效問卷551份,有效回收率96.5%;并對問卷進行了信度和效度檢驗。
1.2.4 數理統計法
對所有問卷的有效數據,通過EXCEL進行科學處理。
2.1 鎮江市初中課外體育作業的開展情況
從問卷調查結果來看,教師認為學校層面有統一的組織和要求實施課外體育作業的占到60.5%,教師個人布置的占36.8%,家長和學生認為學校和老師布置課外體育作業的占95.3%和94.7%??梢婃偨谐踔懈鲗W校和體育教師非常重視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組織和開展,各校領導對實施學生課外體育作業的支持率達到了89.5%,將它作為課內體育教學的有效補充和延伸,同時各學校在不同年級課外體育作業的實施率也達到97.4%。在課題訪談調研過程中,大部分學校的領導和老師也非常肯定這一做法,并做了積極的宣傳和發動工作,這也在家長和學生的調查問卷結果中明顯地顯示出來。但從以上的統計數據也反映出,有的學校和老師在實施課外體育作業過程中存在各年級實施統一性不夠、全員覆蓋率不全的現象,組織實施工作的細化和深化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2.2 鎮江市初中實施課外體育作業的主要內容和重點
調查顯示,鎮江市初中各學校實施課外體育作業的主要內容和目標重點是圍繞學生的身體素質、中考體育項目、運動技術技能3個方面,結合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教師、家長和學生都把發展學生身體素質作為實施內容的重點,這一方面與目前中考項目中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考核內容權重較大有關,從另一個角度也反映出,隨著學校、社會和家庭對近20年學生身體素質嚴重滑坡的現實更清晰地認識,使全社會都達成了這種危機的共識,并上升到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高度,使得學校、家庭和社會將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樹立和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作為教育重要內容來抓。從家長對學生體育鍛煉態度的支持度數據也反映出來,認為體育鍛煉在自己和孩子生活中的地位重要和很重要的比例達到89.3%。教師、學生和家長的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普遍認知水平和重視程度顯著提高。
但是從數據和訪談情況分析,雖然目前大家普遍認識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性,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功利性,教師在布置課外體育作業時選擇圍繞中考體育項目安排作業內容排在首選位置,比例達到81.6%。在中考體育考試這個指揮棒的作用下,教師、家長和學生都非常重視與中考關聯度高的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術的學習,而對于體育運動之本的各項運動技術以及學生的體育興趣的培養和重視程度還不夠,樹立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體育生活方式的培養還有待進一步改善和加強。
2.3 鎮江市初中實施課外體育作業形式
調查顯示,鎮江市初中各學校體育教師布置課外體育作業主要通過每次體育課后結合技術和身體素質教學目標重點,以口頭方式布置作業,以及通過將作業內容匯總到班主任處,由家校短信平臺和家校書面聯系的方式向學生布置課外體育作業。學生和家長主要通過以上的方式接收和了解學生每天和一個階段的體育作業。教師在傳遞作業信息過程中通過口頭傳遞信息的比例較大,學生為47.2%、家長為61.3%,選擇比例都排在第一位,而通過書面和短信方式接受信息比例只有20%左右。對比學校的其他課程布置的作業的形式基本都是通過家校聯系簿和短信方式布置,更具正式性、明確性、有效性和真實性。這樣以書面的形式布置的作業,一方面由于學科多、內容多,學生記錄下來不容易遺漏和忘記;另一方面能讓家長更清晰、全面、準確地了解和督促學生保質保量完成作業。鎮江市各初中在課外體育作業布置的形式和方式方面,還需要更進一步規范和強化,進一步提高體育課外作業實施的有效性。
2.4 鎮江市初中實施課外體育作業的主要時段
調查顯示,鎮江市初中各學校體育教師選擇在學校的課外活動時間、寒暑假中和每天學生放學回家后這3個時段布置課外體育作業。其中選擇在學校課外體育活動時間布置課外體育作業的最多,占比55.3%,其次有52.6%的教師選擇學生寒暑假中布置課外體育作業,而在學生放學后布置課外體育作業最少,為44.7%。從與各學校體育教師訪談的情況來分析,教師選擇在校實施課外體育作業能保障場地設施條件,能對學生的完成質量有效地監控,同時還能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專業的指導和幫助。而其他2個的時段相對來說學生的完成質量和效果沒有在校完成高,會受到主課作業完成時間長短以及場地等條件的限制和干擾。
從學生和家長的調查情況來看,假期和在校完成課外作業的選擇占比較高,都超過了50%,同時假期完成作業的比例最高,均超過了55%,是學生完成完成課外體育作業的主要時段。此外,有25%左右的學校在集中時段布置課外體育作業的同時,還會在學生放學會后每天或每周布置課外體育作業,使學生的課外體育鍛煉能長期堅持,不斷強化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也得到了大部分學生和家長的積極認可和支持。
2.5 鎮江市初中布置和完成課外體育作業的時間及場所
調查顯示,由于課外學生主課作業量較大,占用課外時間較多,76.3%的教師布置課外體育作業的時間控制在15~45min以內。而從家長和學生的調查結果來看,選擇15~30 min的占比最高,分別為47.2%和43.7%,其次為30~45min和<15min,占比為37.7%和33.7%。而選擇>45min的占比分別為15.1% 和22.6%。根據2007年5月中央7號文件的指示精神,要求確保學生每天鍛煉1h,至少1h的體育鍛煉指凡沒有體育課的當天,學校必須在下午課后組織學生進行1h集體體育鍛煉并將其列入教學計劃嚴格執行。從調查數據和訪談情況來看,雖然學生完成課外體育作業的時間達不到每天1h,但是從目前課外體育作業的的布置內容來看,多是以某個小的單項技術和局部身體素質內容出現,所需時間不長,難度較小,主要起到課內的延續、補充和強化作用。同時從每周學生體育鍛煉的總體情況來看,鎮江市初中各學校每周一般有3次體育課,每周有2~3次25~30min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再加上學校布置的課外體育作業,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基本能達到教育部要求。此外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課外體育作業能得到家長和學生的普遍接受、認同和實施,也反映了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得到了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廣泛認同和重視,對樹立學生終身體育意識、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進一步提高體育教育的社會地位有著積極的意義。
調查顯示,有80%以上的學生完成課外體育作業的場所主要集中在家中和社區閑置的場地,只有少部分學生會在學校和其他收費場所完成。而從對教師的調查來看,教師希望學生完成作業的場所主要集中在學校(占比55.3%)和社區專用運動場地(占比42.1%),與學生和家長的實際完成選擇不同,教師是從學生鍛煉更有效和安全的角度考慮。調查顯示,有72%的學生和家長的實際做法是在做完主課作業后進行鍛煉。
2.6 鎮江市初中學生完成課外體育作業的動機與態度
調查顯示,鎮江市初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動機排序前3位的分別是:強身健體76.2%、調節身心60.5%、運動娛樂52.9%;完成體育課外作業時的態度,比較認真的為51.3%、非常認真的為31.8%,而不太認真只有0.4%;可見絕大多數學生的參與鍛煉的動機明確,完成作業的態度積極端正,主要是以提高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健康成長為出發點,這對提高課外鍛煉的積極性、促進鍛煉質量和效果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2.7 鎮江市初中實施課外體育作業反饋及評價方式
調查顯示,鎮江市初中各學校教師布置的課外體育作業主要反饋方式中通過家校聯系簿中家長簽字反饋得最多,占52.6%,其次是通過體育課或課外活動過程中的學生具體表現及學生自我反饋,占34.2%,同時還有通過課外活動老師和班主任反饋的,分別占13.2% 和10.5%。而課外體育作業實施效果的評價方式,主要通過體育課中的各項技術、身體素質的測試,來檢驗學生一段時間完成體育作業的情況,調查問卷的結果占比達到92.1%。同時教師也會結合學生詢問、家長座談會和班主任的意見等的反饋方式,了解學生完成體育作業的情況。從以上數據來看,反饋方式的調查中書面反饋雖然占了50%以上,但從作業檢查的正式性和有效性角度來看,進一步提高學生作業反饋的家?;?、讓家長進一步參與檢查和督查、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細化和完善。
2.8 鎮江市初中實施課外體育作業的效果
學生實施課外體育作業一段時期后的效果如何,是判斷課外體育作業成敗的最關鍵的因素之一,從家長、學生和教師不同層面調查的結果看,有92.5%家長認為有效果和非常有效果,教師認為實施課外體育作業對學生身心健康提高有利的占到了100%,而學生認為課外鍛煉最大的作用是鍛煉了身體的占63.6%,認為使精力旺盛的占13.8%。由此可見,實施課外體育作業的效果是非常有效的,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提高、緩解學習壓力有積極的作用。
3.1 結 論
3.1.1 鎮江市初中各學校領導和體育教師非常重視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組織和開展,教師、家長、學生的認可率較高。但存在各年級實施統一性不夠、全員覆蓋率不全的現象,組織實施工作的細化和深化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3.1.2 課外體育作業重點圍繞學生的身體素質、中考體育項目、運動技術技能3個方面展開,其中身體素質鍛煉內容最多。教師在布置課外體育作業時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對于體育運動之本的各項運動技術以及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和重視程度還不夠,樹立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體育生活方式的培養還有待進一步改善和加強。
3.1.3 教師主要通過口頭傳達、短信方式以及家校聯系簿方式在體育課中進行布置和反饋作業,學生主要集中在學校的課外活動時間、寒暑假中和每天學生放學回家后這3個時段布置課外體育作業。
3.1.4 有76.3%的教師布置作業時間控制在15~45min以內。82%的學生實際完成作業選擇的時間大于15min,其中15~30min最多為47.2%。有72%的學生選擇在做完主課作業后完成體育作業,80%以上選擇在家中和社區場地完成作業,大部分家長能積極支持并共同參與。
3.1.5 學生參與鍛煉的主要動機是強身健體、調節身心和運動娛樂,認為課外體育鍛煉的最大作用是能鍛煉身體、旺盛精力和性格開朗,83.1%的學生鍛煉時態度認真,有92.5%的家長認為課外作業實施效果顯著。
3.2 建 議
3.2.1 學校、社會和家庭應當進一步轉變“應試教育”觀念,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出發點,進一步加強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及體育生活化觀念教育和宣傳,提高學生自覺鍛煉的意識。
3.2.2 政府應加大對學校和社區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及開放使用力度,為鎮江市中學學校體育教育及家庭體育活動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物質環境,營造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
3.2.3 鎮江市教育主管部門及各初中學校應當圍繞初中體育教育目標,制訂相應激勵政策和保障措施,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進一步加強實施體育教育課內外一體化,“學校、社會、家庭”體育教育一體化的研究和設計,并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統一實施,不斷促進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有效實施,切實提升學生鍛煉效果。
3.2.4 體育教師應當積極鉆研業務,不斷提升自身綜合業務能力,加強科學研究,結合學校各學科發展的統籌安排,積極瞄準對學生開展體育教育的時機和切入點,提高實施課外體育作業的科學性,有效地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發揮體育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3.2.5 學校應當進一步完善家校溝通協調機制,建立友好、暢通、有效的家校溝通渠道,共同促進學生體育教育效果。
G807 文獻標識碼:A
1674-151X(2016)01-125-03
2015-12-10
2014年鎮江市體育局局管課題(編號:ZJTY2014003)。
陳昱(1971 ~),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