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成亮,郝建峰,馬卉君
(1.山西農業大學體育教學部,山西 晉中 030801;2.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
山西高校體育競賽與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關聯性研究
——基于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視角
馬成亮1,郝建峰1,馬卉君2
(1.山西農業大學體育教學部,山西 晉中 030801;2.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1.1研究對象
山西省高校體育競賽與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互動關系。
1.2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以“校園體育文化”“體育競賽”等為關鍵詞在PubMed、中國知網等數據庫中進行檢索,并查閱相關書籍文獻,獲得大量相關資料,為本文研究提供方法依據和理論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 隨機抽取了山西省7所高校(大同大學、忻州師范學院、太原理工大學、中北大學、山西大學、山西農業大學、運城學院)為調查對象,對這些高校的教師和學生發放問卷進行調查,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訪談。這些高校分別分布在山西省的北部、中部和南部,使研究更具有代表性和均衡性。根據研究目的共設計2份問卷:一份為教師問卷、一份為學生問卷。問卷內容圍繞高校體育競賽活動現狀、高校體育競賽活動對校園文化的影響、體育競賽和校園體育文化的互動等。對山西7所高校的體育教師和學生發放問卷。共發放教師問卷36份,回收33份,回收率91.6%,其中有效問卷33份,有效率為100%;學生問卷995份,回收916份,回收率為91.5%,其中有效問卷876份,有效率95.6%。為保證問卷的有效性,對問卷進行了信效度檢驗。問卷的效度是通過專家評價進行測評的,通過運用“設計合理、設計較合理、一般合理、不太合理、不合理”五級評定標準請專家進行審核,征求專家意見。專家最終對問卷持基本認可態度,并對問卷進行了修改與更正。
問卷的信度檢驗通過運用重測法進行,根據2次調查結果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856和0.843,可見問卷信度較好。
1.2.3 訪談法 本研究共訪談了7
所高校體育教學部或體育學院負責人7人,并隨機抽取學生22人進行訪談。訪談內容具體圍繞學校對體育競賽的重視程度、校園體育文化的現狀、校園體育競賽的舉辦頻率等。
1.2.4 數理統計法 對問卷調查
和訪談獲得的數據和信息運用軟件
SPSS 19.0進行處理與分析。
2.1山西高校體育競賽的現狀
2.1.1 山西高校體育競賽的開展情況
2.1.1.1 高校開展體育競賽的類型 參加和組織響應體育競賽活動是每個高校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表1可知,山西各高校能保證每年至少舉辦一次全校性的校運動會。同時各校也會根據自身實際開展校內體育競賽活動,如大同大學、太原理工大學每年都會組織多場籃球比賽,同樣也會參與全省或市級的比賽。其中山西大學每年舉辦的體育競賽項目豐富且新穎,有啦啦操比賽、網球競標賽、乒乓球聯誼賽等,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參加體育鍛煉和發展體育愛好特長的機會。

表1 山西省高校開展體育競賽的主要類型
2.1.1.2 高校體育競賽衍生活動 調查發現,山西高校體育競賽衍生活動發展滯后。除了對體育賽事有時做一些簡單圖片宣傳和匯總之外,只有關于啦啦隊選拔和體育知識講座有所涉及,其他均有待開發。體育競賽衍生活動的開展可以吸引很多學生參與其中。例如,啦啦隊的選拔可以號召更多對體育運動不感興趣的女生加入其中;體育知識講座可以為學生彌補各種體育課堂學科知識的缺失之處;體育圖片資料的展覽可以吸引更多學生的注意,提高其運動興趣;體育知識競賽可以考查學生的體育知識儲備能力;體育征文比賽可以將學生的文筆寫作與體育相結合。總之,這些衍生活動擴大了學生參與體育的途徑,它告訴學生,體育不僅只是和運動員掛鉤,它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應該參與其中。(表2)
2.1.2 山西高校學生參與體育競賽的態度
2.1.2.1 學生對體育競賽的關注度 調查發現,學生對體育競賽的關注程度一般。非常關注的學生極少,在走訪學生的談話中得知,學校對體育競賽的重視程度會對其對體育競賽的重視程度產生極大的影響,由此可見,學生對體育競賽的關注和學校對體育競賽的關注呈正相關。

表2 山西省高校體育競賽衍生活動
2.1.2.2 學生參與體育競賽的熱情度 高校體育競賽始終是校園文化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其參與人數的多少也是衡量學校體育工作的一個重要指標。研究發現,學生對參加體育競賽的態度大多數是愿意的,但表示反感的人數還占一定的比例,這說明仍有學生缺乏積極性,需要進一步加以引導。
2.1.3 山西高校體育競賽的形式 學校舉辦體育競賽的形式主要圍繞以下4種形式進行:體育課堂競賽、課外體育活動競賽、單項競賽項目和學校運動會。調查發現,有2所學校偶爾利用體育課時間組織班級內部和班際間小型體育競賽,這種競賽時間較短,參與人數較少,娛樂性較強。有5所學校常常利用課外體育活動時間開展年級間比賽,比賽沒有連續性,也沒有賽程等規范文件,大部分學生為觀眾。有4所學校經常組織單項體育競賽,如健身操比賽、交誼舞比賽和羽毛球比賽等,參與人數較多。一年一度的田徑運動會是每個學校普及型最高的體育競賽,學校會花費大量經費舉行,時間集中、固定,有很強的紀律性,學生的參與度也很高。
2.2山西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現狀2.2.1 體育精神文化建設
2.2.1.1 學校的體育精神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核心是高校校園體育精神文化,體育精神反映體育的整體面貌。表3顯示,山西高校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的體育精神較為積極,美中不足的是體育運動過程中創新精神的體現還稍微欠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應對山西高校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投入更多關注。

表3 山西高校學生的體育精神調查表

表4 山西高校學生的體育觀念調查表
2.2.1.2 學生的體育觀念 良好的體育觀念對人們采取什么體育行為起著指導性作用。表4顯示:山西高校學生對于體育傳統的、表層觀念可以理解,但大部分學生對于深層影響還難以完全領會。除表4內容外,體育運動還有助于個性培養和增強自信心等。以上這些數據及變化趨向告訴我們,學生基礎的體育觀念是正確的,但也應大力引導學生積極認識體育深層次的理念,這對繁榮校園體育文化至關重要。
2.2.2 體育制度文化建設
2.2.2.1 現行的體育規章制度學校體育工作應面向全體學生,積極推行國家鍛煉標準。為保證學校體育工作正常開展,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學校會實施相應的規章制度見表5。學校體育工作應當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體育鍛煉與安全衛生相結合的原則,重視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體育,注意吸收國外學校體育的有益經驗,積極開展體育科學研究工作。

表5 山西高校現行體育制度
2.2.2.2 體育課程設置 我們一般認為體育競賽的開展會對體育課程的內容和設置有一定的導向作用,但在調查中發現,這種影響在大學層面影響極小。目前山西高校體育課程設置仍處于傳統排課模式,課程固定以球類、田徑為主,學校本身開展體育競賽就少,與體育課相協調的情況很難實現。調查結果充分說明體育競賽在大學生體育課的選擇上作用不顯著,影響效果不好。
2.3高校體育競賽與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關聯性分析
2.3.1 高校體育競賽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2.3.1.1 展示特色辦學理念學校的辦學理念是學校的靈魂,建設以體育文化為中心的辦學理念有助于形成具體特色的校園文化。在對學校教師和學生的調查中發現,體育競賽的發展可以揭示學校的辦學理念,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
2.3.1.2 提升學校知名度 之前就有研究證明,發展體育項目具有提高高校知名度的潛能。調查發現,將近一半的教師認為體育競賽的開展有助于提高學校知名度。學校必須認識到體育競賽的重要性,鼓勵師生參與體育競賽,使師生參與度提高,獲得一定的體育殊榮,學校的知名度也將得到增加。
2.3.1.3 增加體育經費 調查發現,各高校的體育經費較少,這也成為限制高校體育活動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學校舉辦各類體育競賽,可以讓領導們看到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情,同時也可以呼吁學校增加對體育活動的經費投入比例,從增加體育場地設施的投入開始。(表6)

表6 高校體育競賽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2.3.2 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對高校體育競賽的影響
2.3.2.1 渲染和活躍體育比賽氛圍 一方面,具有鮮明體育文化色彩的校園文化建設早在各類體育競賽宣傳之際,就已通過海報、廣播、標語,甚至更多的是微信、微博平臺將體育氛圍渲染到了極高點,極大拓寬了學生了解體育活動的途徑;另一方面,啦啦隊、校報采訪記者、高水平運動隊等都將提升比賽現場的精彩程度,活躍比賽氣氛。
2.3.2.2 增強凝聚力 引導師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并使其產生共同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功能之一,在體育比賽中這種功能尤為突出,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就是加強凝聚力的具體表現。
2.3.2.3 提高學生體育競賽參與度 體育競賽的參與途經多種多樣,運動員、啦啦隊隊員、組織者、裁判、志愿者、后勤人員都是體育競賽不可缺少的元素。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注重針對學生不同基礎、不同愛好和不同能力進行引導,吸引不同學生走進體育競賽,再結合自身情況選擇參與方式,這是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對高校體育競賽最基本的作用。(表7)

表7 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對高校體育競賽的影響
2.3.3 山西高校體育競賽與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互動缺失 高校體育競賽應與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相互作用、共同發展,二者間的互動因素包括競賽制度、理論指導、宣傳力度、學校領導、體育經費等。通過對山西高校體育競賽和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互動情況進行調查,發現二者互動出現嚴重缺失。教師們認為體育競賽活動制度還不健全的比例最大,達到83.3%,同時指出學校領導不重視占71.4%,體育競賽經費缺乏占66.1%。這3個要素都應引起學校管理層的重視。
33.6%的教師提到體育組和社團沒有發揮作用,部門間沒有明確分工和合作,這不僅加大了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學生無法參與其中。此外,還有42.9%的教師認為宣傳力度不夠,事實上宣傳工作應由學生會和各社團完成,因此應督促學生完成這些工作。
3.1結論
3.1.1 高校體育競賽對山西高校校園體育文化有一定的影響,但從整體上并不明顯。
3.1.2 高校體育競賽對校園體育精神文化層面的影響效果較好。通過體育競賽,師生的體育觀念得到了很好的引導,形成了良好的體育道德風尚,體育精神也得到了強化。3.1.3 高校體育競賽對校園體育制度文化層面的影響效果較差。學校關于體育管理制度、規章章程沒有明確行文,學校體育競賽活動沒有計劃和制度。且被調查學校中,只有2所高校每年定期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
3.2建議
3.2.1 完善學校體育竟賽賽制,提
供更好的平臺,使更多教師和學生有機會參與到體育競賽中,使體育競賽能走進校園,學生的角色由參與者轉變為組織者和實施者,從而促進校園體育文化的發展。
3.2.2 學校要拓展體育衍生活動,增加新興體育項目,挖掘學生的興趣點,吸引更多教師和學生;定期舉辦體育文化節,吸引更多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3.2.3 學校領導應重視體育競賽,不僅在財政上要保證充足的經費,而且要轉變辦學理念,將鼓勵學生參與體育競賽放進學校體育發展目標中,加大對體育競賽的宣傳力度,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
參考文獻:
[1]潘前.美國紐約州中學競技體育發展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0(1):153-156.
[2]楊越.體育強國:未來10年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對體育事業的需求[J].體育科學,2010(3):3-10.
[3]童錦,縱艷芳,王紅雨.高校體育競賽發展的思考:以安徽省部分高校體育競賽現狀為例[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2):76-79.
[4]章羅庚,何曉知.課余體育競賽現狀與發展對策:以湖南省高校為例[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9(2):68-72.
[5]馬志和,張林,郭培,吳貽剛.國外教育系統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共性經驗及其啟示[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5(1):18-21,43.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51X(2016)07-128-04
收稿日期:2016-05-24
基金項目:山西農業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編號:zxsk1516)。
作者簡介:馬成亮(1966~),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運動訓練。
通信作者:郝建峰(1979~),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