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麗萍 (曲靖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云南 曲靖 655011)
曲靖師范學院學生急性運動損傷處理方法認知的調查
□ 高麗萍 (曲靖師范學院體育學院云南曲靖655011)
體育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常常因缺乏一定的運動衛生知識和出現運動損傷后的應急措施處理不當,受傷后往往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給后期康復帶來一定的困難。本文選取曲靖師范學院的在校學生作為調查對象,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現場觀察法等研究方法,得出結論: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發生損傷的機率高,且損傷好發的部位主要集中在手腕、踝關節和膝關節;學生對運動損傷的預防措施差;學生對認知處理方法的認識來源或途徑范圍狹窄;學生對損傷的解剖知識與認知途徑欠缺。提出建議及措施.
運動損傷認知度預防處理措施
運動損傷是指在體育運動中發生的損傷。體育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身體練習是體育活動的合理內核甚至是根本內核。而在體育活動中,經常不可避免的發生運動損傷,不僅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而且不同程度的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學校體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因此,了解運動損傷的發生原因,并能及時進行必要的處理,是作為高校體育工作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以曲靖師范學院的在校學生作為調查對象,采取分層抽樣,對曲靖師范學院具有代表性的的兩個文科大系:人文系和外語系,兩個理科系:數信學院和物電學院的學生進行抽樣調查;整群抽樣;隨機抽樣的方法,對這四個系的同學隨機發放問卷進行調查。設計了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25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為80%,其中有效問卷200份,占回收率的100%。在實際調查過程中對學校體育教學中和課余時間活動場地和設施進行實地觀察。與體育學院的相關體育教師進行交談,了解在體育課活動中出現的運動損傷的現狀。
2.1、學生體育運動損傷調查分析
有效問卷200份,其中經常參加運動的學生有156名,曾經受過傷的有96名,占經常運動學生的61.53%,少參加運動的學生有44名,曾經受過傷的有20名,占少參加運動學生的45.45%。可以看出,曲靖師范學院的學生運動受傷率較高,其中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學生61.53%受過傷,少運動的學生也有45.45%受過傷。
2.2、學生損傷部位調查分析
從調查中可知膝關節損傷占19.8%,踝關節占25%,足部占8.6%,腰部占13.8%,手腕占24.1%,頭部占5.3%,其它部占3.4%。膝關節、踝關節和手指手腕受損傷的機率占最高。占所有損傷內容的2/3以上。這是因為學生準備活動不充分,關節及韌帶沒有充分拉開所致。加之地面堅硬、表面光滑等原因,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差。終上所述:學生極易出現關節的損傷。而損傷多以下肢關節為主,上肢其次,其次是軀干部位的損傷。
2.3、學生對運動損傷常用的預防措施的調查分析
由表1調查的結果可知,同學們的預防措施多以充分做好準備活動為主(36.4%),還有場地的選擇和正確的掌握技術動作占了所有預防措施的37.6%,差不多是所有內容的1/3以上。這說明同學們對預防措施的了解只停留在做準備活動,技術的掌握和場地的選擇上,卻忽視了其他因素。說來說去還是應為學生的思想不重視和相關知識的匱乏。

表1 學生常用的預防措施調查
2.4、學生常用的傷后處理方法的調查分析
經過調查了解到,當損傷發生后有83.6%的學生都采用隨便處理一下,思想根本就不重視,想著簡單潦草的處理以后好好休息就可以了;只有16.4%的學生會使用專業的方法處理運動損傷.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說到底還是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低下。有65.5%的學生對傷后怎么處理一點也不知道,有25.9%的學生了解一點,只有8.6%學生知道怎么處理運動損傷。這是應為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對學生運動損傷防護知識的傳授力度不夠,學生本身缺乏必要的體育衛生知識。
2.5、學生對運動損傷的預防和處理方法的認識來源及其效果

表2 運動損傷的預防和處理方法的認識來源及其效果
由上表2可知,學生對運動損傷的預防和處理的方法的認識普遍都是道聽途說,曾經學過或者是看過相關書籍的很少,正規途徑掌握相關知識的人很少。這樣導致,急性運動損傷時大部分人,沒有經過正確的早期處理方法救治,以至于治療下來的效果不好,損傷的恢復周期長。
2.6、學生對運動部位解剖學知識的了解程度
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對容易損傷部位運動解剖學知識的了解程度普遍底下。85%的學生完全不了解膝手腕、踝關節和膝關節的結構,15%的學生認識一點,但不全面。完全不了解相關知識的人,有87%的人對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的位置不太了解,更別談對其解剖知識的認知。
3.1、學生在運動過程中損傷部位主要集中在手腕、踝關節和膝關節
體育專業的學生也好,非專業的也好發生的嚴重運動損傷的現象較多,受傷部位主要集中在手腕,膝關節和踝關節上。這是和這三個關鍵的組織結構復雜和運動時的運動特點有關。
膝關節由股骨內、外側髁和脛骨內、外側髁以及髕骨構成,為人體最大且構造最復雜,損傷機會亦較多的關節。
踝關節由脛、腓骨下端的關機面與距骨滑車構成,故又名距骨小腿關節。脛骨的下關節面及內、外踝關節面共同作成的“冂”形的關節窩,容納距骨滑車,由于滑車關節面前寬后窄,當足背屈時,較寬的前部進入窩內,關節穩定;但在跖屈時,如走下坡路時滑車較窄的后部進入窩內,踝關節松動且能作側方運動,此時踝關節容易發生扭傷,其中以內翻損傷最多見,因為外踝比內踝長而低,可阻止距骨過度外翻。運動中腕關節由手的舟骨、月骨和三角骨的近側關節面作為關節頭,橈骨的腕關節面和尺骨頭下方的關節盤作為關節窩而構成。關節囊松弛,關節的前、后和兩側均有韌帶加強,尺側副韌帶連于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橈側副韌帶連于橈骨莖突與舟骨之間,其中掌側韌帶最為堅韌,所以腕的后伸運動受限。手腕在受到重力的壓迫或者撞擊之后,通常會因為受損的部位和程度發生炎癥反應,如腫脹,局部發熱,發紅。有時候這些反映并不明顯,也有可能在受傷后幾個小時也沒有什么炎癥反應,只有失能(沒有力氣,受創部位或更為遠端的肢體不聽使喚,麻木)反映。
3.2、學生對運動損傷的預防措施差
運動損傷的發生是非心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形成過程是外在刺激和內在心理交互作用,從而影響運動者的生理機能和技術動作。突出表現在:一是學生的體育專業意識缺乏。二是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基本技能較差。三是思想麻痹不重視。在體育運動鍛煉中,很多學生對運動前做好準備活動的必要性認識不足,再加上缺乏必要的體育衛生知識,不懂得基本的運動鍛煉原則。在這種情況下,造成學生自我保護的思想覺悟低,運動安全意識淡薄,從而引發運動損傷的發生。
3.3、學生對認知處理方法了解的來源或途徑范圍狹窄
由于非體育專業的學院沒有開設運動解剖學,體育保健學,所以,學生不知道運動損傷的解剖學知識和體育保健學的相關知識。在對運動損傷的預防和處理的方法的認識普遍都是道聽途說,曾經學過、看過相關書籍或者是聽過相關知識講座的很少。以至于治療下來的效果不好,恢復周期長。
3.4、學生對損傷的解剖知識與認知途徑欠缺
運動解剖學是體育專業的學生必修的一門學科,而其他專業的就根本沒開這門課程。其他專業的學生都只是在上公共體育課的時候聽上課教師簡單的提過一下,自己也沒下去看過相關的書籍和視頻。在此背景下,其他專業的學生對運動解剖學知識的不了解的顯而易見。
4.1、認真做好準備活動,加強易傷部位的力量訓練
教師應該花費2-3個課時向學生講解腕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的組織結構,這三個關節的基本運動和運動特點及運動過程中各個關節容易出現的相關損傷及其預防和處理的方法。加強易傷部位的力量訓練。如踝關節力量訓練的方法,可以采用沙坑縱跳、負重連續縱跳、單腳交換跳、負重站立提踵等提高踝關節、跟腱和腓腸肌的力量。膝關節力量訓練的方法,可以采用負重深蹲、蹲起跳、連續欄架跳、蛙跳等以提高股四頭肌、腘繩肌、腓腸肌的力量。
4.2、加大對大學生運動安全衛生知識的普及力度
高校必須加大對大學生運動安全衛生知識的普及力度,加強對科學健身與預防運動損傷措施知識的宣傳,提高大學生運動安全意識。古話說的好“未雨綢繆”,我們應該要防范于未然。積極開展預防運動損傷的宣傳教育工作,教師應加強學生對運動損傷思想重視的教育。多渠道的普及相關知識,通過廣播、宣傳欄、知識講座、知識競賽和課堂教學等方式對學生加強安全、組織紀律性的教育,高度重視運動損傷的預防,使他們充分認識到運動損傷對身體的危害,預防損傷的意義。
4.3、應該加強改正同學們的認知和行動上的偏差
學院或者協會應多開展對運動損傷預防的知識競賽和處理突發性運動損傷的模擬比賽。各學院每個學期循序漸進地安排1-2次的知識競賽和處理突發性運動損傷的模擬比賽,要做到不僅讓學生知道相關的理論知識,而且讓同學們把理論付諸于實踐。用理論指導實踐,通過實踐操作來加深對理論知識的記憶。更多的將運動損傷的知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4、建議學校加大對體育設施檢查與修護
體育教師應在上課前2-5分鐘對場地和器材進行細致的檢查,排除安全事故的隱患。如場地上是否有尖銳的小石塊,碎玻璃等硬質的東西。經常性地檢修場地,對已經不規范的器材(籃球架,足球架,單、雙杠等)進行及時的更換,減少由于場地器材不規范所造成的運動損傷。而對于已經磨損的場地應在周圍貼上“注意安全”等相關標語,以警示學生在活動的時候注意保護自己。
4.5、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運動損傷防護知識的傳授力度,加大監督力度
體育教師是體育教學和運動鍛煉的組織者和實施者,他必須要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這在大學生運動損傷的預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每節課上課時都要向學生講一些運動損傷的案例和普及相關知識,知識內容不在多而在精,要循序漸進的進行,每節課傳授一點使學生潛移默化的就掌握了相關知識。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大管理和監督力度,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反復強調易發生運動損傷的技術動作,來引起學生的注意,以及教他們怎樣做才能避免損傷的發生。在學生練習的時候給予相應的保護,特別是在單、雙杠,前、后滾翻等體操項目上。
[1]于光遠.運動損傷的病因分析及預防措施[J].體育保健學.北京高等育出版社.2000(02).
[2]劉杰,王麗麗《常見的運動損傷和部位》[J].蘭州大學學報 社會學版,2001,29:240-242.
[3]閆楓.體院學生運動損傷的調查與分析[J].內蒙古體育科技,2007,(03).
[4]袁夢德《常見的校園傷害事故》[J].德陽教育學院學報,2006,(01).
[5]陳孟.常見運動損傷的簡單分析[J].山西體育科技,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