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山,龍家勇(西南政法大學體育部,重慶 401120)
中外優秀男子短跑運動員克托萊指數結構特征分析
薛 山,龍家勇
(西南政法大學體育部,重慶 401120)
克托萊指數是衡量短跑運動員身體素質最重要的形態指標之一,研究分析該項指標有利于短跑運動員的選材。筆者通過檢索國內近20年來各種體育期刊文獻資料發現,此階段對我國短跑運動研究,絕大多數集中在短跑技術、訓練手段與方法、步頻、步幅、成績間的關系以及速度分配等方面,而把中外優秀男子短跑運動員之間的克托萊指數特征分別進行詳細歸納并進行對比分析的研究甚少。鑒于此,本研究試圖通過深入研究分析中外優秀男子短跑運動員這2個不同的群體克托萊指數的基本參數,找出各自間的特征以及他們之間的差異性,并以國外優秀男子短跑運動員為參照體系,認清發展趨勢,結合我國短跑運動實際情況,建立科學合理的選材機制和培養模式,為我國男子短跑運動員科學選材以及短跑運動的發展提供積極的理論和實踐參考。

圖1 中、外優秀男子短跑運動員水平結構簡圖
1.1 研究對象
中國優秀男子短跑運動員72名(來自于2006年、2008年100m、200m、400m成績排名前20名及第11屆全運會前8名的選手);國外優秀男子短跑運動員81名(2009年國際田聯公布的優秀男子短跑運動員排名)(主要來自歐美國家),以優秀男子短跑運動員克托萊指數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田徑協會官方網站、國際田聯官方網站、并通過CNKI網查閱近10年來體育期刊的相關論文40余篇,完成了對本研究結構框架和知識體系的設計。
1.2.2 數理統計法
數理統計為本研究采用的核心研究方法。首先將運動員的3項基本原始數據輸入EXCEL 2003進行統計匯總,再運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檢驗。
1.2.3 比較研究法
對中外優秀男子短跑運動員克托萊指數進行縱向比較分析,找出他們之間的差異性以及各自的特點。
1.3 指標解釋
參照曾凡輝等《運動員科學選材》中關于短跑運動員身體形態選材標準以及結合本研究樣本收集的實際情況和有效性,確定了指標選取依據。(圖1)
克托萊指數=體重/身高× 1000,它是評價人體形態發育水平和勻稱度的復合指標,反映運動員身體充實度,是運動員身體質量的基本評價標準。
2.1 中外優秀男子短跑運動員克托萊指數特征研究分析
對中外優秀男子共153名短跑運動員的克托萊指數各自特征進行了歸納并進行對比分析。根據體能主導類速度性項群的共同特征,以及國內外優秀男子100m與200m兼項的現象不斷增多的情況,本研究將100m、200m優秀男子運動員歸為一類進行統計,詳細統計情況見表1。
2.1.1 平均克托萊指數
克托萊指數這一指標反映了人體發育勻稱程度,短跑運動員要求身體勻稱結實,肌肉富有彈力,瘦體重相對較大,所以該項指標要求運動員處于一個適宜的位置,指數過大、太胖不行,指數過小、太瘦也不行,并且它是一個隨著訓練年限的增長而不斷增大的指標。由表1可知,國外短跑運動員平均克托萊指數100m、200m運動員為402.79,400m運動員為403.61。中國短跑運動員平均克托萊指數100m、200m運動員為376.58,400m運動員為370.72。中國短跑運動員克托萊指數平均水平整體不高,這也說明了中國短跑運動員身高與體重的比例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問題,結合現實中黃種人與黑人的遺傳基因來看,也存在這樣一些現象。
2.1.2 中外優秀男子短跑運動員克托萊指數對比分析
本研究首先對中外優秀男子短跑運動員的克托萊指數分布特點進行卡方檢驗(卡方檢驗屬于擬合優度型檢驗,適用于具有明顯分類特征的某種數據,用來檢驗屬于某一類別的對象或反映的個案數與根據零假設所得期望數目之間是否有顯著差異,主要能反映某組觀察值的分布問題。)該檢驗是對所得到的分類、分等的計數資料與依據某種假設所期望的理論次數之間2者進行差異的顯著性檢驗的方法。因而,本研究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各分類指標進行了卡方檢驗,檢驗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2者的克托萊指數不存在差異性(P>0.05)。
然后對2者之間的(100m、200m共計104名,400m共計49名)的克托萊指數進行獨立樣本檢驗(independent-sample T-test),檢驗結果見表2。結合原始數據和描述統計分析,可知中國短跑運動員與國外短跑運動員整體上相比較來看,克托萊指數平均水平前者遠低于后者(國外)。克托萊指數是體重與身高的比值,在身高平均整體水平不存在差異的情況下2者的克托萊指數存在顯著性差異,固體重的整體平均水平亦存在差異,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我國運動員身高與體重的比例不太合理,體重整體的平均水平遠遠低于國外短跑運動員,也反映了前者在專項力量、肌肉質量、身體充實度等整體上與后者有一定的差距。
表1 中、外優秀男子短跑運動員平均克托萊指數統計一覽表±SD

表1 中、外優秀男子短跑運動員平均克托萊指數統計一覽表±SD
中-總體(72)中-100m、200m (48)中-400m (24)外-總體(81)外-100m、200m (56)外-400m (25)克托萊指數374.63±24.59376.58±27.23370.72±17.95403.04±30.96402.79±31.77403.61±29.81

表2 中、外優秀男子短跑運動克托萊指數統計檢驗情況一覽表
2.2 中,外優秀男子短跑運動員克托萊指數結構特征分析
2.2.1 中,外優秀男子短跑運動員克托萊指數結構特征分析
克托萊指數作為體重和身高的派生指標,其合理性在于身高主要受遺傳控制,而體重更多受環境、營養及運動訓練等后天因素影響。本研究把克托萊指數劃分為370及以下、370~400、401~430、431~460、461及以上5個區間。由表3可知中國100m、200m、400m優秀男子短跑運動員克托萊指數結構分布所占比重,主要集中370及以下、370~400這2個區間,累計百分比分別為81%,95.9%,累計運動員數量依次是39人、23人。國外100m、200m,400m優秀男子短跑運動員克托萊指數結構分布所占比重分別為14.3%、39.3%、26.8%、12.5%、7.1%;12.0%、44.0%、32.0%、8.0%、4.0%,國外優秀男子短跑運動員克托萊指數結構分布相對集中在370~400、401~430這2個區間,累計百分比分別為66.1%、76.0%,累計運動員數量依次是37人、19人。總體來說,中外短跑運動員克托萊指數結構整體上各自存在較穩定的特征,但他們之間的區間分布存在顯著性差異,兩者相比較,前者(國內)的克托萊指數顯得較低,克托萊指數大于400所占的比重相對較小。
可見中國短跑運動員的體重與克托萊指數兩個參數符合國外頂尖短跑運動員體型特征的運動員較少。調查顯示,反映中外優秀男子短跑運動員的克托萊指數數據與理論直線基本重合,具有典型的正態分布效果。

表3 中、外優秀男子短跑運動員克托萊指數結構特征統計一覽表
從描述統計結果的結果來看,國外優秀男子短跑運動員的克托萊指數均高于國內優秀男子短跑運動員。在分布上,克托萊指數的結構特征各自基本上符合正態分布。該結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今中外優秀男子短跑運動員選材已經初步形成一個相對平衡且穩定的結構。
中外短跑運動員之間,中國運動員克托萊指數平均水平低于國外短跑運動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優秀男子短跑運動員克托萊指數發展不符合國外優秀男子短跑運動員發展趨勢。
G825 文獻標識碼:A
1674-151X(2016)02-043-03
2015-12-13
薛山(1961 ~),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體育統計學與運動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