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韶娟(西南民族大學 四川 成都 610225)
黔東南地區中學生鍛煉態度與體質健康現狀調查及其相關性分析
□申韶娟(西南民族大學 四川 成都 610225)
(1)目的:了解黔東南地區中學生的鍛煉態度和體質健康現狀,探討兩者之間的相關性;(2)方法:采用《鍛煉態度量表》,對黔東南地區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同時對其進行體質測試,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3)結果:該地區中學生的體質健康合格率為98.3%,但優秀率及良好率較低,58.1%的學生僅處于及格水平。鍛煉態度三因素中,情感體驗和行為意向的得分率較低。中學生鍛煉態度總評與體質健康水平存在正相關關系,行為意向和情感體驗與中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呈中度相關,但行為認知與體質健康水平之間相關性不明顯;(4)結論:培養正確、積極的體育鍛煉態度有利于提高中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要重視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體育情感體驗,提高體育行為意向水平。
中學生 鍛煉態度 體質健康相關性
青少年作為未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肩負著實現中華名族偉大復興的重任,他們的體質健康狀況不僅關系著個人的健康和自身的成長,而且關系著整個國家未來的發展,但是近年來我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結果顯示,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連年下滑,表現為肥胖發生率越來越高,耐力、速度、爆發力、等身體素質水平進一步下降。因此,本研究將通過調查黔東南地區中學生的鍛煉態度和體質健康現狀并對兩者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找出其中聯系,為充分調動該地區中學生的體育參與動力,促進其參與體育活動提高體質健康水平提供合理的參考依據。

表1 中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結果
隨機抽取黔東南地區湖里中學和黃平民族中學582名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年齡12-18歲,其中男生301名,女生281名。利用問卷調查法,采用張力為、毛志雄教授所編制的《鍛煉態度量表》,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該地區的中學生的鍛煉態度進行調查。本次研究采用的量表中的 “行為認知”、“行為意向”、“情感體驗”的克隆巴赫α系數分別為0.73、0.84、0.86,說明該量表各個分量表的信度良好。調查問卷采用Likert量表形式回答,分5級評分法計分。本次問卷調查共發放600份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582份,有效率為97%。
體質測試法嚴格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進行。測試與評價指標包括身高、體重、肺活量、50m跑、1000m跑(男)、800m跑(女)、立定跳遠、仰臥起坐(女)、引體向上(男)、坐位體前屈。調查數據的管理、分析采用統計軟件包SPSSV23.0完成。
2.1、中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結果與分析

表2 中學生體質健康成績等級分布
從調查中顯示,黔東南地區的中學生與全國漢族學生的平均水平相比,身高、體重指標較低,其他幾項指標均略高于全國漢族的平均水平。該地區中學生的體質健康及格率較高,但是優秀率較低,且大部分的學生僅處于及格水平,學生體質健康有待進一步提高。
2.2、中學生鍛煉態度問卷結果與分析

表3 中學生鍛煉態度得分(X±SD)
體育鍛煉態度包括行為認知、情感體驗和行為意向。其中行為認知指個體對 體育活動的知覺、理解和帶有評價意義的觀念或信念;情感體驗指個人對體育活 動在評價基礎上產生的情緒情感體驗;行為意向指個體對體育活動意欲表現出來的行為。本次調查問卷中,涉及行為認知方面共 7個問題,情感體驗方面 10 個 問題,行為意向方面 8個問題。
從表中可以看出,在行為認知方面得分率最高,情感體驗得分率較低,而行為意向方面的得分率最低。這說明該地區的中學生已經認識到參加體育活動是提高身體技能、促進身心健康的一種有效方式,但他們在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似乎沒有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對體育活動本身的興趣以及參與體育活動的行為意向也不是太高。本次調查的中學生鍛煉態度量表 3個維度之間都呈正相關,但其相關度各不相同。其中,行為認知與情感體驗和行為意向分別呈低度相關,而情感體驗和行為意向呈高度相關。這說明對體育活動的具有較高認知的學生,并不一定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和行為意向。相對而言,中學生如果在體育活動中獲得了快樂的情感體驗,其行為意向也會更積極。
2.3、鍛煉態度與體質健康的相關性分析

表4 中學生鍛煉態度各因素與體質健康的相關系數
從表可見,中學生鍛煉態度各因素與體質健康各項成績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其中鍛煉態度總評和體質健康總評之間呈中度正相關,表明學生體育態度越積極,其體質健康水平可能越高。此次被調查的中學生鍛煉態度 3個維度分別與體質健康總評之間的相關程度不同,其中行為認知和體質健康總評之間呈低度相關關系,而行為意向和情感體驗與體質健康總評標分別具有中度相關關系。這說明對體育具有較高認知的中學生,其體質健康水平卻未必較高。可能是因為中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價值和意義具有較為清晰的認識,但由于其它原因的影響,體育行為卻不是很積極。相比較而言,行為意向、情感體驗與中學生的體質健康相關性較高,說明情感情緒體驗越良好,體育行為意向越明確,就會越積極的投入體育活動中,其體質健康水平也就越高。
3.1、結論
(1)本次調查的中學生,在行為認知、行為意向和情感體驗 3因素不平衡。他們對參加體育活動的意義和價值認識很深刻,但在體育活動中沒有積極的情感體驗,參與體育活動的行為意向不高;
(2)體育情感情緒體驗越良好,體育行為意向越明確,其體質健康水平越高。相反,對體育具有較高認知的中學生,其體質健康水平卻未必較高;
(3)中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總體上大部分僅處于及格水平,而且優秀和良好的學生較少,其體質健康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3.2、建議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掌握不同的技巧和方法,并根據個體差異進行指導,防止由于體育活動過程中活動安排不合理而引起的身體不適,避免引起不愉快的負面情感體驗;
(2)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體育活動過程中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設置適合自己的、有可能實現的、具有挑戰性的且符合個人需求的目標,使學生不斷體驗到成功;
(3)豐富校園體育文化,在校園內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設法提高體育活動的趣味性和娛樂性,從而培養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不斷引導中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并能體會到體育鍛煉的好處,從中獲得愉悅。
[1]陳善平,張平等.體育鍛煉研究的測量工具及應用[M].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
[2]王躍,李哲.體質改善策略與實踐[M].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1.
[3]張蘇.安徽省大學生鍛煉態度與體質健康現狀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9.
[4]趙殿軍,徐金堯等.在讀碩士研究生心理健康與體育鍛煉的相關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
[5]李嬙,任文芳.大學生體育鍛煉態度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
G804
A
1006-8902-(2016)-06-ZQ
申韶娟(1992-),女,漢族,山西省壺關縣人,大學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