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雯倩
摘 要:公益性場館是向社會公眾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載體,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軟實力,滿足人民群眾文化生活需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從各地來看,公益性場館的運營并不理想,需要從體制機制、政府扶持、市場化運作等方面進一步創新路子,激發發展活力,以促進公益性場館可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公益性場館;管理運營;問題及對策
公益性場館是指由各級政府投資建設、由政府相關主管部門主導運行、不以營利為目的、面向社會公眾提供公共服務的博物館、紀念館、體育館、文化館等公共文體服務設施。近年來,各地都高度重視公益性場館建設,加大投資力度,場館建設呈現出急速增長的態勢。這些場館對于完善城市功能、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提供了重要支撐。但同時也應當看到,公益性場館的管理運營在體制機制、場館利用、市場化開發等方面還存在著諸多現實困難和問題,必須引起重視并加以解決。
場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目前,大多數公益性場館主要由行政或事業主管部門管理運營,由于缺乏合理的激勵機制,各場館不同程度地存在管辦不分、效能不高、開放不夠、活力不足、監督機制不健全等行政化現象,影響了場館的發展活力。同時,受權屬關系和運行機制的制約,各場館基本處于各自為戰的分散狀態,在管理運行中缺乏橫向聯系和資源整合共享,各場館管理模式單一,場館利用方式趨于同質化。
場館功能單一,開發利用效率不高。公益性場館經營管理者缺乏提高利用效率的積極性,存在不求發展壯大、但求平安無事的消極意識。有些場館為了節約成本,盡量減少對外開放,惠民作用發揮不充分。隨著人民群眾文化素質的提高,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標準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而一些公益性場館提供的服務內容相對陳舊單調,活動項目少,服務方式落后,導致一些場館對群眾吸引力不強,場館利用率不高。
場館運行維護成本高,市場化運營難度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難以兼顧。運行成本高是困擾公益性場館尤其是大型場館管理運行的突出難題。各公益性場館隨著年限增加,其維護費用大幅度增加,運行成本也逐年提高。高昂的運行成本造成政府財政負擔重,場館管理難度較大。而公益性場館尤其是體育類、演出類、會展類場館,要實現健康持續發展,僅僅依靠財政扶持遠遠不夠,需要加強自身造血能力來提高經濟效益減輕財政負擔。目前,由于上級政策規定公益性場館在管理運行中首先要保證社會公益性,場館市場化運作缺少政策上的支持,各公益性場館主導經營性項目開發的能力比較弱,市場化經營很難實現突破。
可以說,公益性場館管理運營中的這些問題,已經制約了場館功能的充分發揮和可持續健康發展。在新的歷史發展背景下,公益性場館要擔當起傳承城市文明的重要載體,滿足“以人為本”的時代理念,促進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必須正視現實,進一步探索公益場館的發展規律,積極拓展和創新發展路子。筆者認為應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把握好公益性場館管理的方向。加強公益性場館管理必須把握好幾個原則:一是堅持政府主導、前瞻規劃。二是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社會。三是堅持分類指導,多元發展。同時,公益性場館管理要嚴格控制人員編制和聘用人員數量,避免“建立一個場館、成立一個機構、養一批人員、撥一筆經費”的現象。
完善場館管理績效考核,提升場館管理活力。針對場館“重建設、輕管理”、監督考評機制缺失的問題,應就公益性場館管理運行加強評估監督和績效考核,保證場館持續穩定發展。一是加強場館管理政策指導。制定出臺加強公益性場館管理運營的意見和管理辦法,為解決場館運行中存在的體制機制問題,提供強有力的政策和制度支撐。二是健全完善場館管理績效考核機制。探索實行場館管理績效考核與財政補貼掛鉤,制定場館績效目標任務,通過任務完成情況落實補貼資金,以此提升場館管理內生動力。
有效利用場館功能和資源,力求公益性與市場化運作互動雙贏。增強場館的生機活力,實現場館綜合效益最大化,必須創新場館設施的運行機制,統籌兼顧好公共服務與市場運作兩條路徑,發揮互補優勢,使場館使用更具效率。首先,要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確保公益性。公益性場館作為向社會公眾平等地提供廣泛、優質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載體,應始終堅持公益性的定位,堅持社會效益優先,最大限度向廣大市民提供優質公益服務。其次,要拓寬市場化運作渠道,激發場館運營活力。在確保社會效益優先、最大限度提供社會服務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場館資源,完善和豐富場館配套服務項目,提高市場化運作水平。
加大資金扶持力度,保障場館可持續發展。在資金投入方面,應采取政府投入為主、社會融資為輔的多元投入保障機制,保障公益性場館的正常運轉需要。一要加大財政投入,保障場館運營經費需求。切實增加對公益性場館建設運營的投入,將場館運營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確保開展公共服務所需經費充足。同時,拓寬投資渠道,完善社會化運作機制。制定和完善鼓勵捐贈和贊助公益場館的各項配套政策,鼓勵社會捐助,廣泛利用社會資金和民營資金,通過控股、參股、聯營、合作等方式吸引各方資金參與到公益性場館的建設和經營中去。二要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公益性場館管理在政府投入和資金保障上要堅持績效管理,在確保場館職能有效履行和公共服務有效供給的前提下,改革財政投入方式,變“養人”為“養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進行場館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對各類場館的財政投入,應該建立科學的補貼標準,在對場館運行進行嚴格評估測算的基礎上確定補貼數額,減輕財政支出負擔。
參考文獻:
[1]盧飛.重慶市公益文化場館改革探索[J].商場現代化,2009(24).
[2] 陳立旭.從“公益性文化事業”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N].中華讀書報,2008.11.26.
[3] 無錫市關于公益性場館管理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錫政發[2008]171號,2008.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