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柳蠲
(四川文化傳媒職業學院,四川 崇州 611230)
淺談《美術鑒賞》課程
劉柳蠲
(四川文化傳媒職業學院,四川 崇州 611230)
《美術鑒賞》課程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于提高學生審美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涉及到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風格,不同流派,其欣賞價值和文化價值是不容忽視的,廣泛的汲取人類一切文化成果的養分,不斷拓展我們的視覺感受領域,是高職高專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
大學生;美術鑒賞;審美素養;教學手段;課程實踐
大學美術鑒賞畢竟不同于高中美術,很多教師在講授美術鑒賞課時,教學方法單一,使用教學設計陳舊,例如介紹一些大師級的作品時,就簡單的放映幾張幻燈片,教師用語言對作品僅僅講解了的時代背景等常識性的美術教育,而學生在這個過程里,無法體會到藝術作品的美感和作品傳遞的信息,學生無法體會到作者的創作背景,對作品的鑒賞就變成了欣賞,從而違背了審美教育的宗旨。我們應該結合時代特征,對各個歷史時期的藝術流派和藝術理念的發展和變遷進行重點的講解。把傳統美術和現代美術對比分析,把多樣形式的作品所處的領域加以介紹,增加美術鑒賞的知識深度。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注重教學方法與教學方法的改進。
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必須做好準備工作,就是常說的備課,備課是否充分是課堂教學能否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備課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美術鑒賞課程是不能僅僅依靠教材提供的圖片信息,這樣的課堂沒有趣味性,學生也沒有學習興趣,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時候大量收集恰當的圖片、視頻、典故資料等等,選出既最具有代表性,又經典的作品,引導學生發掘其內涵,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
課程中導入部分是非常重要的,是課堂教學開展的起點,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通過新穎的導課方式可以增強學生的興趣。例如,講解美術鑒賞中中國畫的章節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首音樂《青花瓷》,把時代感和流行元素引入課堂,在優美的旋律中賞析中國水墨畫的藝術價值,以此展開中國古代山水畫的鑒賞教學。又如,在講國畫之前播放一段《四川歡迎你》的宣傳片,四川風景優美,與國畫息息相關,從而使學生與真實的風景和大師的畫面作對比欣賞。也可以在講西方后期印象派代表人物梵高時,可以利用《Van Gogh》電影片段,使學生了解梵高的創作背景與人生經歷。這些方法都可以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主講的方式,使學生對美術欣賞產生濃厚的興趣,加深對抽象藝術作品的理解,從而使課堂的主講轉為學生,讓學生盡其發揮。
當代大學生將理論知識有效應用于實踐的能力普遍比較弱。許多大學生雖然有著扎實的理論知識,但實踐操作能力卻不盡人意。黨和國家領導人也深刻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根據當代大學生的現狀,國家提出并實施了“培養創新型人才”、“大力支持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等措施,這些措施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在美術鑒賞課程中,實踐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可以在實踐過程中修生養性,再者學生親自體驗后才能更加了解作者的毅力與創作歷程的艱辛。例如,美術鑒賞課程的書法章節,是非常容易與實踐相結合的內容,書法的練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首先保證自己有足夠的耐性,其次在選貼應以自己喜好的為好,一般正楷字帖有歐、顏、柳、趙四大家,歐體勁秀,顏體方正,柳體風骨,趙體圓潤。初學者選字帖最好選擇有筆法分析,和結構練習的為佳,從基本筆畫開始,通過教師的講解再對照字帖可自己臨習。網絡上的字帖非常多,學生無論在教室或者寢室,只要有時間就可以練習,特別是脾氣暴躁沒有耐心的同學可以通過書法來改變自己。又例如,美術鑒賞中民間美術之剪紙,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于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代大學生有著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承傳統的責任,我們可以通過實踐讓大學生增加意識。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實踐中,美術學科日益彰顯其在育人方面的獨特作用,它的價值在于學科本身對人的全面發展所起到的積極作用,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的重要渠道。然而,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強調教師的“教”,忽略學生的“學”;重視美術學習結果,忽視美術學習過程;推崇“工具理性”,淡漠人文關懷,情感潤澤及直覺培養。結果使學生的探究式思維自由的空間日益狹小,主體性逐漸喪失,研究能力及審美能力的培養成了一紙空文。探究式教學是以研究為基本特征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是一種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美術教學改革。它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創設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析、處理信息,感受和體驗知識產生的過程,進而了解社會、學會學習,最終培養學生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式教學是師生雙方都參與的活動。
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據教材內容,設計探究課題,讓學生主動收集信息,做成相應的課件,將自己的成果傳遞給其他同學。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思路與收集的信息以及講解的是否深入進行打分,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方法,教師也可以在他們身上學習到很多。
在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認識到,不論是繪畫還是工藝,不論是具象還是抽象,都是美術家精心的構思并結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感受,按照自己的和時代的審美理想創造出來的。同時,美術家創作一件美術作品,除了通過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題之外,往往還有其更深層的內涵和更隱藏的意蘊,是一種文化、精神層面的要求與體現,是美術作品的最高價值所在,也是時代、社會、民族精神的寫照。
[1]《美術鑒賞》主編:劉境奇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7
[2]《大學美術鑒賞的教學方法》網絡資料
G642
A
1671-864X(2016)08-0178-01
劉柳蠲(1989.11-),女,漢族,四川省崇州市人,美術學本科,四川文化傳媒職業學院,研究方向: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