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寶銀 杜寶印
摘 要:在生產彈性體產品時,因工件具有彈性,容易變形,加工內孔面和外錐面的質量不穩(wěn)定,易夾持銑刀、鉆頭等工具,使被夾持的工件受力不均勻,精度不高,影響加工質量.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成立技術攻關小組,通過2014年整個下半年試制摸索出加工彈性體必須選擇合理的加工路線,大幅度提高了彈性體產品質量及生產效率。
關鍵詞:彈性體工件;加工工藝路線;選擇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16.012
山東天源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彈簧夾頭系列產品,ER夾頭系列,銑夾頭中的彈簧夾頭和各種標準夾頭等彈性體,加工時會出現一些現象:一是夾持孔變形,不成圓狀而是橢圓形狀。二是各個槽間的間隙部分有漲開,有時縮緊。三是成品有時槽斷裂。四是整體產品歪斜,加工不起來,五是受力后不恢復原狀.由于產品質量合格率低,不穩(wěn)定,而且產量、銷量也一直不高,2011年公司生產彈簧夾頭產品(二車間生產產品)不足4萬件,而且退貨情況嚴重。針對此情況2014年下半年開始由我負責組成3人的技術攻關小組,解決產品的質量問題并提高生產效率,經過半年的時間多次試制,基本解決了問題,達到了目的,在不增加新設備,不需要增加較大資金投入的情況下,探索出了提高彈簧夾頭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的心得和思路。
1 編制合理的加工工藝,減少加工環(huán)節(jié),一次裝夾,完成多步工序
對于彈簧夾頭系列產品的生產,傳統加工工序是;下料;粗車外圓;鉆孔;(焊接);退火;車形;車錐;鉆空;銑槽;熱處理;磨錐;磨臺;磨圓;時效;開槽;粗磨端面;粗磨內孔;修刺;精磨;拋光等20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是為了加工單一工作面而設計的,存在許多誤差:每裝夾一次都有誤差,機床設備本身存在有精度誤差,操作時工具刀具有誤差、人為誤差。這些誤差形成整體誤差,直接影響加工質量,我們經過反復試制調整,最終確定為粗加工3道,就是車床一道、鉆床一道、銑床一道、熱處理淬火處理后精加工4道,就是磨外錐、外圓一道、割槽一道、時效處理一道、精磨一道,共8道工藝,比以前工藝減少12道工序。這就相應的減少裝夾次數、避免了機床本身、加工余量等部分誤差。完善產品的工藝裝備水平,提升產品質量,并且隨著工序步驟的減少,工件待機時間減少,上機時間長,生產加工緊湊,生產效率提高。
2 調整加工先后步驟、改變加工方法,提高產品合格率
由于加工先后步驟和方法不同,使用的刀具、工具和工裝不同,直接影響到產品質量。我們根據理論測算,借助其他廠家好經驗做法,多次試制,反復調整生產先后次序,尋找到一些較好的加工方法;
(1)對于較小的產品,毛坯用Φ20X20以下規(guī)格的產品,須二個產品同時加工,粗加工完截斷一分為二。大規(guī)格的產品每個單獨加工;
(2)精加工內孔后,檢驗合格后再開槽,進刀量少,轉速高;
(3)淬火后以車削替代磨削,留加工余量少,產量大,生產效率高;
(4)設計專用工裝,選擇合理刀具,均勻開槽,切割;
(5)選擇合理時效溫度數值和工位器具,兩次進行,著力穩(wěn)定內部組織;
(6)熱處理時調整個別技術指標,改造工藝裝備;
(7)利用專用檢測儀器,檢測開槽前和開槽后變化情況,及時調整和修復。
3 產品加工工藝路線、加工方法隨時變化
在同一個企業(yè)內部,針對某種產品機械加工路線和加工方法并不是一層不變的,對于同一種產品來說,不同的機床設備不同的加工工藝和方法,具有不同的工裝、工具、胎具還有不同的加工方法。操作人員的流動,加工產品規(guī)格的變化,工裝、胎具變動,產品受氣溫和溫度、濕度變化而變化。所有這些都需要加工產品的工藝、加工方法隨時進行調整和變動。本公司加工的彈簧夾頭系列產品,粗加工和精加工方面更改了原來的加工留量,更換了刀具和工裝,根據氣溫變化,調整了溫度范圍。
目前工藝和方法生產的彈簧夾頭系列產品與2011年生產相同的產品進行比較如表1。
通過探索加工方法和調整加工次序,克服了槽間夾緊力不均勻、漲槽、縮槽、整體斷裂、精度偏低的情況,月度檢查合格率由2011年的89%-90%提高到2015年的98%--100%。根據市場部對客戶使用產品滿意度調查統計結果表明:2011年平均為85%左右,2015年都在99%以上,客戶對產品質量非常滿意。
參考文獻:
[1]第1篇 機械設計總論.機械設計手冊(第1卷)[K].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第18篇 標準化與互換性論.機械設計手冊(第3卷)[K].機械工業(y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