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萬大華
在創新驅動社會轉型與經濟發展的趨勢之下,如何以更有效、更具實踐性的方式培養出不同類型的創新人才,已然成為中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重要任務。
當前,中職生就業形勢趨好,但也存在就業質量不高、穩定性差等問題。加強創業教育,符合中職生就業渠道多元化的需求,中職學校創業教育的內容和方式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加大力度,采取行之有效的對策加以解決完善。
當前中職生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對開展職業教育的認識不足、觀念落后。不少職業學校認為,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使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只要在校期間把專業學好就可以了。許多學校只重視招生,熱衷于開設社會熱門專業,把招生能否達到指標當作工作的重點,而忽視了學生畢業出路這個問題,甚至認為就業是社會和家長的事。因而,在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上缺乏前瞻性。部分中職學校開展了創業教育,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學生就業難題,通過創業促進就業。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條件下,職業學校要找到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立足點,就必須開展創業教育,把培養有創新精神、創業能力的勞動者作為自己的發展目標。
職業教育體系中缺少創業教育的計劃和內容。創業教育通常歸屬于德育,《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中并沒有把創業教育作為必修課,只是指出“其他選修課程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開設”。雖然各地創業教育方面的教材、書籍不在少數,事實上,很多職業學校幾乎不進行創業教育,也未開設創業教育課程。其畢業生對于怎樣創辦一個企業、怎樣研究和開拓市場、怎樣進行成本核算、怎樣進行經營和管理等,缺乏研究和了解。一些地方和學校在設置創業教育課程時,往往是為了設置課程而設置課程,沒有對教材進行甄別,課堂授課內容與市場創業實際存在一定的差距,忽視了創業教育課程的活動性和綜合性等特點,使創業教育課程失去了原本的目的和意義。
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貧乏。由于我國創業教育起步較晚,從事專職創業教學的教師非常少,有過創業實踐經驗的教師則更少。創業教育師資力量的嚴重短缺已經成為當前乃至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制約中職學校創業教育發展的主要因素。中職學校現有的教師絕大部分只是了解、精通自己專業方面的知識,缺少相關創業方面的經驗。另外,創業教育課程實踐性強,如果仍以傳統課堂講授、直接灌輸的方式進行教學,效果往往不佳。因此,開展創業教育需要有較強的案例分析和研討交流等綜合能力,需要有既精通專業理論知識,又具有實踐動手能力的“雙師型”教師。
創業教育的實踐平臺缺乏。創業教育離不開創業實踐活動,學校實施創業教育的重要目標就是學生通過創業實踐活動,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這些基本職業素養的養成是與學生的社會實踐聯系在一起的,二者能夠相互促進。中職學校學生的實踐層次和結構層次不齊,參與實踐的時間、機會不夠,學生的實習活動往往缺乏實際的指導,學生的實踐、實習活動成為一種教育形式,起不到實際的效果,不利于學生創業素養培養。社會也無力為中職學校的學生社會實踐提供實踐環境,學校更是沒有一套系統的學生實踐操作評價系統,缺乏引導和管理,造成創業教育的困難。
此外,創業教育不是一種單純的學校行為,它需要政府、社會和學校的通力合作。中職學生由于受年齡、知識、經驗、閱歷所限,并非我國現有創業大軍的主體,政府和企業對學生創業的一些優惠政策多集中在高校畢業生,中職學生的需求有所忽略。
中職生創業教育的有效對策
傳統的職業教育觀把職業教育僅僅看成是一種就業教育,這就難免導致培養目標偏窄、教育要求偏低、教學內容偏專,培養的學生雖掌握了一技之長,但社會適應能力較差。這種辦學模式也已經不能適應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職業教育應該拓寬思路,走職業技術教育與創業教育雙向融合的路子,以培養出既能就業又能創業、既有專業特長又懂經營管理等綜合性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轉變觀念,培養自主創業意識。觀念制約行動,理論指導實踐。提高對開展創業教育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是當務之急。中職學校師生要用時代意識武裝自己的頭腦,用開放的眼光看待人才培養。只有提高認識,才能把創業教育安排上日程,落到實處,真正將創業教育內容盡快納入素質教育體系之中,促進中職生創業素質的全面提高。要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對學生來說,與創業有關的知識、技能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強烈的創業欲望以及自信心和進取精神,因而需要讓學生意識到與其等待就業、靠關系、向家長要錢不如自力更生、自主創業,把創業作為一種人生追求,自我完善的完美形式。
推進改革,重構創業教育課程。在課程目標設置上,以新的創業型人才質量標準和培養目標為導向,推進課程體系、結構和內容的改革,將課程體系的建立從以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為主轉變到重視學生創業素質提高需要為主上來。在課程設置上,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變單一模式為統一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模式,以適應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設置與新技術密切、為知識密集產業第一線職業崗位群需要的專業,培養出開創性人才,使學生做到有業就業,無業創業,在不同崗位上,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在課程形式上,采用將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的形式,組織指導學生分析自己個性特長,選擇選修內容,把創業教育融于學科和整個教學過程中。另外,還可以推行創業實踐兌換學分制。調動參與創業實踐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加強師資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素質。中職學校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的前提和基礎是教師要具有創新的意識、創新的能力、創新的思維和創新的技能。中職學校教師從整體上講,他們的自主擇業、自主創業意識不強,創業精神不夠,創業能力不高,教學觀念比較落后。因此,教師要樹立創業教育的新理念,要從目前的“知識傳授型”向“創新全面型”的人才培養模式轉化。重點抓好“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選送教師進行創業教育的業務培訓學習,到企業參觀、見習或實習等,特別是通過組織教師開展創業教育活動,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教師的創新積極性,親身參與創業實踐,努力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創業教育教師隊伍。
開展創業實踐,提升學生創業能力。通過創業教育,鼓勵學生走上創業之路僅靠課堂上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學校要結合專業實際給學生搭建創業平臺,讓學生進行創業的實戰體驗。通過實際活動,擴大學生的實踐面,把傳統的“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轉變到“學生中心、實踐中心、社會中心”上來。創造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創業能力。有計劃地組織在校生進行創業知識學習和創業實務培訓,同時結合所學專業,指導學生進行創業方案設計,深入市場調研,用專業知識孵化創業項目。通過組織創業創新大賽,選拔優秀創業項目進行實際創業。利用假期先后組織學生參加創業夏令營、冬令營等活動。一方面是“走出去”,到相關企業參觀學習,到創業孵化器參與路演交流;另一方面“引進來”,邀約創業導師來進行“項目問診”,邀請專家學者對參與創業的學生進行培訓指導。在創業實踐過程中,學生“會學習”“會做事”和“會做人”實現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