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文
摘 要:鍋爐及鍋爐房是供熱系統產生熱源的主要設備,學校在鍋爐及鍋爐房設備課程中全方位應用多媒體教學平臺,同時對精品課程網絡共享平臺的內容更新、補充,結合國家級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契機,學校和教師進行了本課程內容的全方位建設、注重校內、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增強學生在校期間的實踐能力,尊重前沿教學的特點,這些對鍋爐及鍋爐房設備課程的進一步改革具有參考作用。
關鍵詞:鍋爐;多媒體;課程建設;過程化考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7C-0077-02
一、課程教改的背景
鍋爐及鍋爐房設備課程(以下簡稱鍋爐課程)是供熱通風與空調專業的一門核心專業課。教學周期較長,為16周,每周6個學時,后續2周課程設計。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供熱政策和能源優勢不盡相同,因此,對鍋爐與鍋爐房的要求相差甚大。
鍋爐課程具有明顯區別于其他課程的特點。整門課程涉及內容非常豐富,涵蓋了大量設備結構圖和汽水、煙氣流程圖的識讀,對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很大的影響。
教學中使用的教材為杜漸副教授主編的《鍋爐》,這是一本專門為高職和專科院校教學編寫的教材,使用效果良好。
與此同時,鍋爐課程的教學方式、方法暴露出了許多不足,通過多年教學經驗的積累,各學校和教師對鍋爐課程進行了一些教學改革,取得了一些的效果。
二、 鍋爐課程的教改措施
(一)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全方位應用
1.多媒體設備的使用。
多媒體設備的更新伴隨教學改革的進程,學校配置了可觸摸平板電腦投影儀,尤其增加了實物展臺功能,一些較小的構件可以放大展示,在黑板上進行觸摸操作,這為我們教學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2.教學動畫的使用。
鍋爐教學過程涉及很多設備的構成及運行,學生僅憑借課本,很難理解,這對教學效果造成了不利的影響。為此,教師要盡可能多地提供教學動畫。我們主要利用三種手段進行教學動畫的搜集和制作:
(1)直接引進動畫;
(2)自己設計腳本,與軟件公司合作完成;
(3)網絡資源下載。
(二)精品課程網絡共享平臺的建設
精品課程建設在課程改革、教學資源共享、教師隊伍的優化、教材建設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鍋爐課程早在2008年已被評為院級精品課程,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教學內容過時、老化,教學理念未能與時俱進,原先不足部分也未及時彌補,原精品課程建設質量相對下降,已經不能在網絡平臺上發揮作用,為了使學生認識、理解這門課程,我們重新組建了精品課程建設隊伍,其中博士生1名、碩士研究生2名、高級工程師2名,在建設過程中,新增了動畫欄目、重點難點指導欄目、專業英語欄目、說課和現場教學欄目,所有課件和教案資源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更新和補充,同時補充了大量的課后習題,編制了考核試卷,豐富了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優質、形象、便捷的網絡教學資源共享平臺。
(三)國家教學資源庫的建設
高校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可以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有效地克服課堂實踐有限而導致教學深度不足的現象。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基礎知識的學習,學生根據學習能力及興趣,在課后利用教學資源庫進行補充學習,從而使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一個優質的教學資源庫可以整合教學資源,避免學生接受知識的零散性,達到系統學習的效果,同時沒有時間和地點的局限性,克服區域之間教學資源無法分享的弊端,特別是對解決相對落后地區缺乏優質教學資源的難題大有裨益。
這時,我校鍋爐課程被選為供熱通風與空調專業國家級資源庫子項目建設課程之一,通過不斷地建設和完善,預期達到以下效果:
1.具有系統的資源類別完善:有與鍋爐專業相關的標準、規范庫、網絡教學課程庫、精品課程共享庫、特色專題及重點難點指導庫、練習題與試卷庫、鍋爐設備圖片素材庫、鍋爐設備視頻動畫庫、與專業相關的校企合作庫。用戶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題材對教學資源庫的分類進行維護和自定義。
2.實現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學習者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通過網絡訪問上傳、下載、存放和學習庫中資源。
3.實現WEB集成模式:在WEB的應用模式下,教學資源從制作、管理、信息發布到教學交流、資源共享都能在網上順利進行。
4.實現資源全方位檢索:在資源庫的檢索方面,突破單一的檢索方式,為不同要求的使用者搭建資源的不同檢索方式。例如,課程章節導航、資源庫類別導航、專業專題、教學視頻導航等。
5.實現網上互動交流:搭建BBS鍋爐專業服務、教育論壇、建立電子郵件服務系統,使教師和學生形成以網絡教學模式為基礎的在線或離線網上交流、輔導。 同時,可以邀請行業、企業一線專家進入資源庫。
6.完整的自主學習平臺:提供完善的網絡課程庫、多媒體課件庫、圖片、視頻動畫素材和鍋爐施工、運行事故及預算案例庫,使用者可以自主完成專業課程的系統學習。
通過以上資源的建設,使我們的教學形成了優質的平臺。
(四)校內、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
我總結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學生提前接觸專業實踐,有利于就業。學生只有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使自己成為應用型一流人才。
據此,建立校內、校外實習基地。根據工作的性質,實習基地分為三個類型,鍋爐生產企業,讓學生了解鍋爐設備各部件具體形狀、鍋爐燃燒原理;鍋爐安裝企業,讓學生了解鍋爐怎樣進行安裝;鍋爐運行管理企業,讓學生參加實際鍋爐運行,使學生掌握鍋爐房各個工藝過程。這些實踐環節相當于頂崗實習,比如,校內燃煤、燃氣鍋爐房作為校內實習基地,尤其是燃氣鍋爐房,從施工安裝開始,學生就進行實習。
通過各個崗位的實踐鍛煉,學生畢業后可以順利承擔工作任務,這為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搭設一座順暢溝通的橋梁。
(五)完善課程的考核方法
凡教學計劃規定開設的理論課程都要進行考核,鍋爐課程也不例外。學校倡導學業成績考核過程化、對學生評價多元化。
理論課成績過程化考核具體由專業科、教研組教師根據課程特點討論確定后報教務科備案實施,可采取項目教學考核、任務驅動考核、單元測試考核、課程積分制考核等多種形式的過程化考核方式。
理論課成績過程化考核采用百分制,綜合考核。學校綜合考核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及實踐動手能力的提高情況,教師結合學生的課堂出勤、平時表現、回答問題、小組協作、作業完成質量等多個方面進行考核,也可采用現代多媒體交互系統對學生進行考核。這種考核方式對學生素質進行全面考核,旨在提升學生為人處事、勤于動手、善于思考、團隊協作能力,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教師應觀察、了解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廣度和深度,學生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解決問題能力。
對上課時精神集中,聽課專心,思考積極,能踴躍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服從教師的安排,配合教師課堂互動的學生,教師應酌情給分。
對上課不服從教師的管理、無故頂撞教師的學生,教師可視具體情況進行扣分;上課睡覺、講閑話、吵鬧、玩手機、看與課程無關的書籍的學生,教師也可酌情扣分。
三、教學改革的效果
通過三屆學生的教學實踐,師生反應良好,形成了鍋爐教學的新模式。網絡技術發展成熟,為課后輔導答疑以及實踐教學的開展開辟了嶄新領域,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課件的應用,實現了備課質量和備課效率的提高。鍋爐課程最新的技術和設備內容介紹給學生,使其了解本學科最前沿的技術及最新動態。
同時,教師可以把鍋爐教學的新模式在具有相近教學特點的其他課程中推廣。
參考文獻:
[1]譚華. 《鍋爐設備與運行》課程教改的思考與實踐[J]. 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6).
[2]韓風毅.大學建環專業鍋爐課程的教學改革[J].中國成人教育,2007,(4).
[3]喬春珍,趙玉清. 《鍋爐與鍋爐房設備》課程改革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