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賢軍
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杭州 310018
?
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研究
王賢軍
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杭州 310018
摘 要隨著新媒體的飛速發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勢必緊跟時代潮流的必然選擇,要認清新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戰和機遇,不斷更新觀念,把新媒體作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載體,探索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徑和新方法,引導和幫助高職學生更好的成長成才,為社會培養出具有優勢品質和優勢技能的高素質職業人才。
關鍵詞新媒體;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創新
在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強調以提高信息化水平為載體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新媒體是依托當前的數字技術、互聯網絡技術、移動通訊技術等新技術向受眾提供信息技術服務,有別于電話、廣播、電影、電視等傳統媒體的新型媒體。新媒體使信息傳播資源更豐富、渠道更廣闊、整合更優化、交互更便捷。已經成為高職院校師生學習、工作和生活重要組成部分。新媒體一方面給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帶來便利,另一方面沖擊著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內容和方式,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面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規律,傳統的教育載體已不能滿足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基于新媒體環境探索適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特點的實踐是培養高素質職業人才的必然要求。
針對在杭高職院校學生調查顯示,每天使用電腦和手機上網3小時間內的占21.3%,上網4~6小時間內的占54.6%,上網超過6小時間的占24.1%。上網選擇項目順序及占的時間比:1)使用QQ和微信占38.6%;2)玩游戲占30.2%;3)看電影、電視占26.4%;4)看新聞占3.5%;5)查看學習資料占1.3%。從調查中可以看到,學生每天上網時間超過4小時占學生數的3/4,所以,現在課堂上,社交活動中“低頭族”就不足為奇了。我們思想政治工作要主動占領網絡教育新陣地,使新媒體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1.1 新媒體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機遇
新媒體具有信息傳播資源豐富,整合優化、交互便捷、開放共享等特點。新媒體的普及,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創新帶了新的契機。新媒體載體有效拓寬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路徑,擴大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輻射面,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幫助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便捷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新媒體打破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間空間的約束,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運用新媒體綜合手段,實現全時空育人的目標。新媒體的靈活交互以及自主選擇性,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與時俱進,作為教育載體,為我所用。新媒體帶來的機遇,及時創新并勇于運用新的教育載體,通過載體創新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生機和活力,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1.2 新媒體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挑戰
“95后”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成長期的關鍵期,隨著新媒體傳播方式的普及,學生之間的直接交流逐漸減少,隨之產生了部分學生由于交流障礙引發的孤僻焦慮等心理問題,以及海量信息缺乏辨別能力,容易導致迷失方向。這為我們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考驗。在實際工作中沒有清醒的認識到,新媒體是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的有效補充。存在忽視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也存在著過度重視新媒體,而忽視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運用,出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上班的主要任務就是在電腦前的情況,不能深入到寢室、教室和面對面交流。
高職院校在新媒體環境下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創新實踐中,要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的原則,形成傳統教育載體和新載體的優勢互補,形成合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最大化。
1)以制度為保障推進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舉措落地。要想在高職院校積極實踐和推進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效,要看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怎么樣,相應的配套制度和政策到位情況怎么樣,有沒有實質性的人員、資金、設備和激勵措施到位。有前瞻性、創新性的體制作為保障,是激發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的必要環節。
2)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的優勢實現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互通有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有效依托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權威性平臺來進行信息交互,還可以通過QQ、微信、微博等私聊工具進行信息互動。通過開展網絡問卷調查、投票等,及時了解“95后”青年學生的思想動態,并有針對性的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高職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之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依托新媒體使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展現形式更具多樣化。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從傳統的說教,到今天的文字、圖片、語音、視頻和課件等不拘一格的表現手法,更能夠吸引不同興趣學生的關注和互動,有條件的可以根據學生的需求開發心理咨詢、答疑解惑、就業創業方面的app,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有效地深入到學生中去。
4)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媒體素養。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要有互聯網+的思維,要有“跨界”的思維。要利用好新媒體,增強思想政治工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增強工作的即時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職業人才。
參考文獻
[1]薛榮生,眭國榮,李慧.新媒體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大學(學術版),2010(5):57.
[2]毛蔚.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創新研究[J].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3(4):79-82.
作者簡介:王賢軍,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360(2016)04-00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