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丹 葛書丹
?
PBL教學模式在中醫眼科教學中的應用
周丹葛書丹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長春 130021)
摘要:目的探討PBL教學模式在中醫眼科教學中的應用情況評價。方法試驗組應用PBL教學法,對照組應用傳統教學法。結果試卷一考試成績兩組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試卷二考試成績試驗組好于對照組,P<0.01有統計學意義。結論應用PBL教學法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靈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大大增強。
關鍵詞:PBL; 中醫眼科; 教學
PBL即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常被稱作問題式學習。該方法于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Howard Barrows首創,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為流行的教學方法[1],受到醫學教育界的廣泛重視。為提高教學質量,我院眼科教研室針對本科學生進行教學方法改革,提出了PBL教學模式。報道如下。
1.1對象長春中醫藥大學2009級中醫學專業60名學生隨機分為試驗組及對照組,各30名學生。他們基礎醫學成績經統計學分析無顯著性差異。
1.2課程設置
1.2.1試驗組PBL教學法課程安排。課前提問:策化提出6步問答法,課前布置給學生。具體問題舉例一:眼視光學,系列問題:人的眼睛為什么會看到物體?人的眼睛為了能看清物體必須具備哪些條件?眼睛的成像原理是什么?什么是近視眼?近視眼配戴近視鏡后成像發生了怎樣的改變?目前,臨床上針對近視眼有幾種矯治方法?舉例二:該病人綠風內障的診斷依據是否充分?綠風內障相當于西醫學的閉角型青光眼,共分為六期,該患者雙眼分別哪屬于哪期?綠風內障患者入院確診后的具體治療方案是什么?手術時機如何選擇?術中及術后的處理要點是什么?對于綠風內障的患者如何向患者及家屬交待愈后?
課后準備:圍繞教師課前提出的問題,向學生推薦《西醫眼科學》《實用眼科學》等參考書籍及相關文獻,鼓勵學生依靠互聯網收集資料,書寫發言提綱,準備課堂討論。
課上討論:將學生分成6人小組進行討論,結合自己所查的資料闡述自己的觀點,組長進行記錄,并歸納總結小組成員的觀點及尚未明確的問題。
教師講解:最后由教師講解,針對學生討論發現的問題,結合病人的診治資料,做出問題答案。并指出教學大綱要求應重點掌握的知識要點。
1.2.2對照組教師應用傳統教學模式教授知識。
1.2.3兩組學時分配試驗組應用16學時做PBL教學,其余20學時應用傳統教學方式。對照組全程應用傳統教學方式。教師為同一人。
1.3考核和評估
1.3.1試驗組與對照組考試方式相同均為百分制,評卷教師相同。試卷形式為:試卷一為基礎題,包括:填空(10分)、選擇(15分)、名詞解釋(10分)、簡答(25分)。試卷二為綜合分析題,包括:病例分析(30分),論述題(10分)。
1.3.2學期結束后,發放不記名調查問卷。
1.4統計分析統計方式按試卷一得分、試卷二得分分別進行統計學分析,統計學顯著性檢驗水平為0.05。
2.1試卷一、試卷二得分情況試卷一考試成績兩組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計學差異。試卷二考試成績試驗組好于對照組,P<0.01有統計學差異。見表1。

表1 兩組試卷得分平均值 ±s)
2.2調查問卷學期結束,我們發放了60份調查問卷,回收60份,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調查問卷結果情況 (%)
中醫眼科學課程特點為教學內容多、學時少,而且該科目專業性強,局部解剖精細,學習掌握相對困難。故針對課程特點,我們教研室提出了在眼科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法。
中醫眼科學為臨床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踐與知識的有機結合。以往的填鴨式教學,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整個授課過程單調,授課效果欠佳,考試前死記硬背,被動應付考試。而應用PBL教學法,課后學生帶著問題,查閱、整理大量資料,提高了判斷各種信息價值的能力,增養了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進一步通過分組討論、老師點評,增強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合作意識,不僅體現了教學互動,實現了教學目標,而且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本組研究試卷二為綜合分析題,不僅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要考查對知識的綜合分析能力。研究結果顯示:試卷二考試成績試驗組好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差異。由此可見,應用PBL教學法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靈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大大增強。所以,針對不同的授課內容,因材施教,因內容施教,充分發揮 PBL教學的優勢[2]。
PBL教學法起源于國外,近年在我國已廣泛應用于很多課程的教學中[3]。并且經研究表明PBL教學可應用于中醫教學領域并優于傳統教學法[4,5]。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核心的高水平的學習,這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教師真正理解PBL教學的真諦。教師要根據課程背景設計教案,提出具有較高真實性、引導性、代表性的系列問題。PBL中涉及的問題必須是遵循教學大綱的要求,并且是能夠自由探索的,具有一定臨床意義、臨床價值的問題。問題應該具有足夠的復雜性,并包含許多相互聯系的部分。一般不以具有固定答案的問題為主,如概念、診斷依據等,這樣的問題在相關書籍中就能找到固定答案,失去了PBL教學法的意義。如本研究中提出的問題:人的眼睛為什么會看到物體?人的眼睛為了能看清物體必須具備哪些條件?這樣的問題,既貼近生活又會引發思考,為了找到答案,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以便使學習者建構起更靈活的知識。
PBL教學法授課效果顯著,但也存在著一定問題。因為課時等原因,學生減少了對基礎知識的系統性學習的時間。另外,目前的教材暫不能滿足該教學法的要求等等。本項研究結果顯示:試卷一考試成績兩組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所以在基礎知識的考核中試驗組沒有顯現出明顯的優勢。
由于時間、師資等客觀原因,PBL教學法暫不能應用于大班教學,而且也不適宜在中醫眼科教學過程中全部采用PBL教學法。故本組研究人數為30人,且部分課時應用PBL教學法。
調查問卷結果顯示試驗組83%學生對PBL教學方式有興趣,對照組為46%;試驗組有91%的學生認為提高了學習能力,對照組為62%;試驗組有100%的學生認為此種方法提高了團體協作能力,對照組為15%;試驗組有83%愿意嘗試PBL教學法,對照組為88%??梢娫囼灲M學生對PBL教學法持肯定態度,而對照組大多數學生也非常愿意嘗試PBL教學法。
PBL教學法應用于中醫眼科教學為我教研室初步嘗試,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適應過程,不斷的摸索完善,以配合教學方法的改革。
參考文獻
[1]張祥英,宋楊,申靜波,等.淺析遵義醫學院1999-2005年課堂教學督導評估結果[J].遵義醫學院學報,2005,28(6):602-605.
[2]趙獻敏,杜彩霞,王健人,等.中醫院?!秾嶒炨樉摹分蠵BL教學法的運用[J].光明中醫,2012,27(3):598-599.
[3]賈蕊,屈秋民.PBL教學在神經病學教學中的應用及體會[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21(2): 86-87.
[4]李勇華,楊德全,易志龍. 高職高專中醫內科學PBL教學小議[J].光明中醫,2009,24(7):1389-1390.
[5]杜廷海,王永霞,程江濤.PBL日實習流程在中醫內科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中醫學報,2010,25(4):798-799.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4.073
文章編號:1003-8914(2016)-04-0597-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對:劉桂霞201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