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萍
學校教研工作是高中新課程改革有序推進的重要保證。高中課程改革的核心是“以發展為本”,“教育必須實現對人的尊重,必須落實對個體生命的尊重,以及對個體生命的獨特性、唯一性的尊重”。就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一切為了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必須加深對新課程理念本質的認識和理解,而不只是從表面和形式上刻意模仿和追求。如教學中出現的由于教師過多提問,導致教學秩序混亂;教師提問的次數雖然較多,但問題缺乏深度和思考,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新課程內容的知識點之間銜接性不強,如何保證其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只有靠強化校本教研工作才能逐步得以解決。
學校教研工作涉及的內容廣泛,包括課題研究、教法探討、新課程模式研究、實驗研究、習題研究、疑難研究、專題研究、教材研究、教研組活動、優質課觀摩等。從研究時間上看,有幾年的、有一學期的也有幾周的……時間長短,視具體研究問題的難易程度而定。可以說,教研活動貫穿于教師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要當好一名完全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教師,就必須具備超強的教研意識和能力。如何搞好學校教研工作,是一個值得大家深入學習和探討的重要課題。
一、提高認識,激發興趣
重視教研工作是一名教師極具探索和創新精神的重要標志,也是教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搞好教研工作,不僅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更有利于促進教學成果的交流和共享。現今進行的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學、教研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新課改中出現的許多矛盾問題都是由于受到教師的能力局限及對新課程本質深層次的思考理解不同所致,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自己、研究自己,加強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探討,重溫《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課程改革的六項目標,積極地充實補充自己。要結合教學工作,加強觀察和實踐,抓住一切機遇,從一些細小和局部簡單問題著手,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進行研究探索,不斷反思、糾偏、改進,并把其成果撰寫整理成學術論文,投寄給本專業的學術期刊予以發表,得到這些專業期刊的指導和幫助。研究探索的過程雖然艱難,但有成功的快樂和體驗,教師要注意保持和培養自己的科研興趣。要搞學術研究,必須具有淡泊名利、嚴謹扎實的工作作風,切忌產生貪圖捷徑、急功近利的思想。因為要做好一件事,必須花費一定的時間,解決許多問題和困難,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關注的是取得成果的過程而不是如何評價成果。只有這樣,由零散到系統,由局部到整體,重視積累過程,長期堅持不懈地做下去,就會實現對整個學科系統的把握理解,使自己的教學水平達到新的高度。
對暫時無法解決的,或條件不夠成熟的問題,要把自己的想法和進展情況如實地記錄保存,等以后條件成熟后再進行繼續研究解決。否則,有時不抓住時機,一時的懶惰現象就會使一個絕好的想法從自己的思維中消失,懊悔終身。任何一項教研成果都不是在極短的時間內能取得的,而是從醞釀、思考和實踐過程中花費大量時間、傾注大量精力取得的,甚至是幾年的時間。
二、重視資料收集,完善資料體系
翔實豐富的材料是搞好中學教研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在平時工作中要多觀察、多思考,養成樂于收集資料的良好習慣。由于新課程提倡的是“盡可能充分利用各種版本教材中大量的教學資源,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精選教學內容,有效實施教學”,以前多次改編的舊教材,國內各省市出版的其他教材,對教師的備課都有一定的參考利用價值,因此,我們要重視對使用過的舊教材、多次改編的舊教材、各種教輔資料、自己或別人以前設計的教案和教學反思、學生成績分析表、個別學生的學習筆記、各類考試的試題、教學案例、專題活動資料、學校下發的有關教學文件、工作計劃總結等各種相關教學資料的收集整理,這些極普通的資料是搞好教研工作的無價之寶。
除此之外,教師還應適當訂閱和收集一些本學科的專業期刊,按時間先后分類保存,樹立“身邊有資料,資料有備份”的資料收藏意識,設立專柜建立小型的個人資料庫,為自己查閱資料提供方便。
三、健全評價獎勵機制,激發教研興趣
為了充分調動教師積極參與教研活動、取得教研精品的積極性,學校要結合教研內容科學合理地制定和完善獎勵措施,把已通過評審并完成的各級優秀課件、課堂實錄、微課、教學設計、論文、課題等教研成果與教師的年終獎金、評優晉、職稱評聘制度等結合起來,獎勤罰懶,并長期保證獎勵政策的穩定和持續,這樣做既顯示了學校對搞好教研活動的重視和決心,保護了教師搞好科研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又有效地促進和保證了以后教研活動的順利開展。
四、立足本職工作,夯實教研基礎
實際教學工作是搞好教研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如果脫離教學工作,教研工作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教師要熱愛教學工作,才有做好教學工作的信心和熱情,亦才有搞好教研工作的基礎和契機。實際上,任何教師在教學中,以及各校組織的各種教育、教研活動中都有符合本校實際情況的、具有本地特色的經驗和感想,有很多有重要價值的研究課題,只要你認真地發掘、加工、提煉總結就是很有價值的教研案例。事實說明,本職工作是自己最熟悉、最擅長的工作,也是最能尋找規律,發現具有一定價值、一定創新性的問題,也最容易取得研究成果。
五、加強語言訓練,確保成果科學規范
扎實良好的語言文字基本功是總結撰寫教研成果的基本保證。科研成果對語言文字的表述要求很高,最基本、最起碼的要求是做到符合特定成果的行文格式,題目要簡明扼要,字數不要太多,語句通順、文字規范,要用書面語、準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不要求過多的修飾,字母、符號的呈現要符合本專業的規范標準,圖形、圖片要達到精美清晰,符合學科論文要求格式,邏輯推理要嚴謹周密,案例要典型,具有實際的操作價值。
論文既要充滿科學性、趣味性、知識性,又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底蘊,優秀論文給人以美的享受。因此,理科教師要有選擇閱讀一些本專業的權威雜志,他們編輯稿件時態度嚴謹,稿件質量規范標準,對提高教師的寫作能力有很大的指導和幫助。當然,理科教師要選擇性地閱讀一些文學史類雜志,既要陶冶自己的性情,又要開闊自己的知識視野。文科教師亦可閱讀一些理科雜志中刊登的科普類、方法教育類等文章,加強文理交互滲透,培養教師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科學素養。
我們不妨借助平時完成本職教學工作的大好機會,靜下心來,扎實完成與本職工作有關的所有文字材料,平時注意收集積累相關的資料,重視教學反思,重視語文文字基本功的修煉,注意培養對文字工作的興趣。多看一看、寫一寫、練一練,寫作的基本功自然就提高。
六、立足課程改革,引領教研創新
高中課程改革是一項規模宏大的綜合性系統工程,它涉及的內容很多,教師的專業水平如何提高?如何處理傳統教學方法與新課程的關系?如何進行課程的二次開發?學習的實驗器材如何配備才能滿足物理課程改革的需要?如何準確對中學生的探究創新能力進行切合實際的界定?如何科學合理地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問題式教學等?
新課程改革為教師搞好教研活動提供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們一定要抓住機遇,把教學活動、班主任工作、校本課程開發等其他工作與教研活動有機結合,用研究問題的方式方法處理一些教學問題,對出現的問題不要過早下結論,要發揮集體備課的優勢,多看看、多聽聽,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高中課程改革是需要集體智慧、需要時間、需要全校教職工提高認識、通力合作的。我們取得的所有教研成果只有立足于課程改革,才具有一定的創新價值和學術價值。
七、加強檢查監督,有序推進教研工作
檢查監督是做好教研工作的制度保證。學校教研處是指導和管理教研工作的職能部門,它既要為教研工作的信息交流、技術指導提供良好的服務,當好教研工作的參謀和助手,又要加強對教師的教研工作計劃的擬訂、完成對教研工作記錄檔案的收集與整理,這樣才有利于對教研工作的總結評價,積累經驗,發現問題,彌補不足,推進教研工作更好地開展。
綜上所述,學校教研工作是搞好新課程改革的有力保證,只有搞好教研工作,教育教學才會充滿生機和希望。全體教職工要立足于本職工作,立足于課程改革,相互交流,相互協助,嚴謹治學,扎實工作,學校教研工作一定會取得更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