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世琴
摘 要: 在課堂教學中,向40分鐘要質量已成為老師追求的目標,教師應如何通過創設有效情境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愈來愈受到教師的重視,作者圍繞這個問題,結合實際教學和學生的特點加以分析。
關鍵詞: 教學策略 有效情景 體驗交流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情境教學得到教師的認可和使用,通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情景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適當創設生活情境,通過聲音、畫面等形式,設置生動形象的情境教學,教師通過運用游戲、故事等形式,有目的地引入生動形象的場景到課堂中。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技術,實現情景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促使學生的數學能力進一步提升。在數學課中,情景教學的運用在于把教學生活化,實現數學教學內容來自于生活,與生活息息相關。換句話說,運用情境教學使學生思想上產生共鳴,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以自己原有的認知、思維發現生活中與數學緊密相連的事物,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新鮮事物。經過教師在課堂上進一步的講授,使學生在原有的學識基礎上得以進一步的提升,從而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為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教學更好地了解情境教學法,以下針對情境教學方法進行分析。
一、設置有效情境學數學
課標倡導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即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與生活情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這樣學生就能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產生疑問,激發探究的欲望,從而積極地參與學習,如教學“立方米”時,我把全班學生每8人分為一個小組,每個學生準備一根1米長的米尺,要求學生用8根1米長的米尺,圍一個棱長是1米的正方形,從而讓學生明白棱長為1米的正方體體積就是1立方米。為了讓學生體會到1立方米的空間有多大,我讓學生分組鉆進1立方米的空間里,親自感受1立方米的空間的大小。當學生一個一個都擠進去的時候,他們既驚訝又高興,原來1立方米的空間這么大,能擠進這么多的學生,這樣教學伴隨著學生的情感和學生的參與活動,學生理解深刻記憶牢固。
二、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新課改的課堂教學應順應孩子的天性,從孩子的愛好和興趣出發設計教學,將學生喜愛的卡通人物“智慧老人”、“淘氣”、“笑笑”、“機靈狗”引進課堂,以學生喜歡的“開火車”、“找朋友”等游戲展示活動內容,或以闖關的形式貫穿整個課堂,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個性得以張揚,自主、實踐、活動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課堂教學輕松活潑,學生學得扎扎實實。例如:教學《小貓吃魚》一課的“試一試”,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充分感受“擲圓圈”和“吹泡泡”的可能性與不確定性;其次設計這樣一組習題:笑笑共擲了( )個,套住了( )個,用加法表示是( )+( )=( ),用減法表示是( )—( )=( );最后可以讓學生大膽地猜想,進行開放式的練習。
三、有效情景應立足于課堂面向課外
越是開放的時空,越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新教材與舊教材一個明顯的區別就是增加許多讓學生動手做的實踐活動,而這些實踐活動所要求的場所、器材等往往是課堂內不能提供和滿足學生需求的。因此,教師可立足課堂面向課外,讓學生走出課堂到生活中去做、去學,讓學生的大腦和雙手動起來,用心體驗和參與數學學習,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真正體會到探究的樂趣。例如在教學“平移和旋轉”,教師可帶領學生玩他們喜愛的玩具:飛天風車、陀螺、悠悠、玩具手槍等。教師提問:“在我們玩的玩具中,有很多的數學知識,你們想知識嗎?”通過課前與學生共同玩耍常玩的小玩具,學生初步感知物體的運動軌跡,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如在教學“利息”這一概念時,課本安排這樣的一個實踐活動:學生到附近的銀行或儲蓄所了解的儲蓄的有關知識。通過學生的調查活動,獲得許多有關的信息。生1:通過調查,我知道把錢存到銀行,到期時,銀行除了把存入的錢給我們,還會多給一些錢,多給的錢叫利息。生2:我知道存款種類有定期、活期、零存整取、整存零取等。學生通過走出課堂完成這一任務,既鞏固所學知識,又發展他們的能力,同時真正體會到探究的樂趣。
四、在有效情境中做體驗交流學習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常常會碰到學生在解決同一問題的過程中產生不同想法的情況,教師應適時抓住時機,多引導學生開展課堂討論,同伴協作、小組學習等,促使他們一起進行交流、溝通、協作,互相幫助、啟發,共同提高,從而使不同層次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學習,都能得到不同層次的發展。例如教學“圓錐的體積”時,學生自學課本后提出問題:“圓錐的體積真的是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嗎?”我通過分組實施,讓學生操作、質疑、討論、分析完成。全班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提供一個圓錐和圓柱,有的圓錐和圓柱等底等底,有的不是等底等高,讓學生用圓錐裝沙,倒入相應的圓柱內,看需要幾次才能裝滿。結果學生的意見不一,產生疑惑。我讓他們繼續進行小組討論,找出問題的原因。經過再一次的實驗、比較、分析,最后得出是由于“等底等高”和“不等底等高”所引起的變化。這樣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操作,既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又提高學生的觀摩、分析能力。
總之,情景教學法是數學教學中教師指導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且常用的手段之一,使得學生更直觀地學習。將情景教學法恰當地運用到數學教學中會使數學變得更生動、直觀、形象,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繁重的學業中得到解放,緩解學習壓力,所以對于打造高效課堂,情景教學法必不可少。
參考文獻:
[1]魏法德.小學數學構建情景教學的對策研究.中國校外教育,2015.7.
[2]姜忠偉.小學數學情景教學的嘗試.中國校外教育,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