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學院 何調霞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無錫旅游從業者崗位需求變化分析①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學院 何調霞
經濟新常態加速了旅游業的發展轉型,促進了旅游從業者的崗位結構變動。本文以無錫為案例,通過企業問卷調查,分析了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的無錫旅游從業者崗位需求變化。研究顯示,圍繞旅游業轉型和新業態發展,旅游從業人員總量需求呈上升態勢,但不同行業需求差異較明顯,高素質人才和新型專業人才開始受到各類旅游企業的關注。最后,本文從高職教育的角度提出了高職旅游人才培養的相關建議。
新常態 旅游 無錫
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從高速到中高速的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階段,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引擎由投資拉動為主向消費拉動為主轉變,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不斷壯大,其消費結構日益升級,“互聯網+”下以“康樂”為主體的旅游業發展面臨重要機遇,對旅游崗位結構、旅游人才需求等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這引起學者的廣泛關注,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1)旅游人力資源結構評價。熊劍平等(2007)對湖北省旅游人力資源結構展開了分析,認為湖北旅游人力資源存在從業規模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張靜(2006)年分析了甘肅省旅游人才供給現狀;許愛霞等(2013)分析了山東省旅游人才需求狀況。
(2)轉型期旅游從業者職業道德研究。謝燕(2006)從外在塑造、內在修煉、動力支持、剛性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轉型時期旅游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對策;楚洪濤(2014)的研究認為,當前要從加強旅游行業職業道德教育、提高旅游從業者素質、改革薪酬制度、維護公平的市場環境方面入手,建設和諧健康的旅游環境。
(3)旅游從業人員職業能力方面的研究。陸恩等(2012)對蘇州涉外旅游從業人員職業能力的調查顯示英語語言能力、計算機能力以及關鍵能力和身心素質等是蘇州涉及旅游從業人員職業能力的基本要求;付業勤(2010)分析了臺灣地區休閑旅游從業人員專業能力;鄭瑩等(2013)分析了北京市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專業水平問題。
總體上看,已有的研究更多是從旅游人才需求數量、特定旅游產品能力需求以及旅游從業人員自身的單一維度對特定問題展開研究。
無錫市旅游資源豐富,近年來圍繞“四個無錫”(魅力無錫、創新無錫、創業無錫、幸福無錫)建設和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旅游度假勝地”目標,加快整合旅游資源,優化旅游產業結構。2014年接待國內外旅游者7614萬人次,實現旅游業總收入約1264億元。為了促進旅游業發展,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旅游消費需求,建設旅游度假勝地和旅游目的地,無錫市出臺了《無錫市旅游業促進條例》,這為旅游業的轉型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撐。本文以無錫市為樣本,通過企業調查訪談對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無錫市旅游從業者崗位結構演變進行分析,進而對旅游人才發展特別是高職旅游教育提出相關建議,無疑具有重要的學術與應用價值。
筆者于2015年9月至10月間,對無錫星級飯店、旅行社、景區景點進行了問卷調查。
截至2015年6月,無錫全市共有星級飯店45家、旅行社169家、景區58家。考慮星級飯店和景點景區等級、旅行社所在區域等因素,選擇30家星級飯店(其中五星級酒店8家、4星級酒店10家、3星級酒店12家)、85家旅行社(其中無錫市區55家、江陰20家、宜興15家)、35家景區(其中5A級景區2家、4A級景區15家、3A級景區8家、2A級景區10家)為樣本進行問卷訪談。共發放問卷150份,最終回收問卷145份,回收率達96.7%。對回收的調查問卷進行了嚴格篩選,最后得到136份有效問卷,有效率達到93.8%。

表1 旅游飯店用人學歷要求

表2 旅行社崗位學歷層次要求

表3 旅游景點崗位學歷層次要求

表4 樣本企業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就業崗位需求
結合調查問卷的分析,無錫旅游從業者崗位結構需求演變總體呈現以下特征。
2.1人才總量需求不斷上升,但需求結構差異明顯
旅游產業規模持續的擴大引發了對人才需求的上升,旅游法規的完善和行業的規范運營也增加行業對人才的吸引力。統計顯示,2010年以來樣本企業年均吸收畢業大學生1000人左右,但專業化、精細化的分工決定了人才需求結構的復雜性,旅游飯店、旅行社、旅游景區所占比重各不相同。相對而言星級飯店是畢業生就業的重點,占總就業人數的70%~80%左右,旅行社用人規模次之,景點景區人才需求最少。從人才需求的學歷結構看,高職層次人員在旅行社和景區的人才需求中占有更大比例(圖1)。從崗位分布看,旅游飯店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需求集中于餐廳服務、客房服務等崗位,以操作型人才為主(表1~表3)。
2.2旅游企業對人才綜合素質要求明顯提高
隨著旅游業發展發展質量和水平的提升,旅游企業管理日益專業化、科學化,這對旅游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通過對樣本企業的訪談調研可以發現,旅游從業者的敬業精神、工作態度、忠誠度等職業道德素養是企業用人考察的首要因素。從業人員的服務意識、服務禮儀,學習能力等素質則是企業關注的共性素質。調查顯示(圖2),20%的企業認為從業人員應該知識與實踐并重,近80%的企業則更關注實踐能力的培養;從學歷需求看,旅游企業需求的本科以上骨干人員占62.84%,需求本科以上,英文較好的骨干人數占總人數的42.97%,充分說明了高素質、高學歷的外語類人員備受企業歡迎。其中,飯店對具備外語能力人才的需求集中在前廳崗位,旅行社的需求集中在導游、領隊崗位。相比之下,旅游景區對學歷與外語骨干需求最多,為總需求數的68.6%。

圖1 高職人才需求占企業人才需求總量比重

圖2 旅游企業對不同層次學生綜合素質期望值
2.3專業人才隊伍結構日趨復雜,新型專業人才需求上升
技術革新、旅游者需求變化、產業互相滲透融合等因素促成旅游新業態的出現和形成,這一方面促進了已有職業崗位的變化,旅行社導游隊伍中的領隊人員所占比例悄然發生改變,同時,對其他應聘人員外語能力的要求也在提高;景區講解人員數量上升,以應對自助游人數不斷增加的局面,旅游從業人員外語能力被日益重視。另一方面也刺激了新崗位的產生,高級營銷人員、策劃人員成為旅行社和景區的新寵;應對O2O的發展趨勢,無論是傳統旅行社還是旅游電商都需要大量的門店管理人員;特色酒店、精品客棧在體驗旅游時代愈加受歡迎,對酒店管理人才也提出新的要求;休閑旅游的盛行更需要專業的鄉村旅游管理人員。樣本調查分析顯示,旅行社中的電商客服(6%)、旅游策劃(4%)以及旅游景區中的景區營銷(9%)、景區策劃或產品設計(3%)等崗位需求開始出現(表4)。
通過對旅游業樣本企業的調查問卷可以發現,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旅游從業者崗位需求正在發生一些明顯的轉變。結合旅游從業者崗位需求變化的新特征,考慮高職層次人才需求狀況,今后應重點從以下兩方面加強旅游人才培養。
(1)以能力為本位,明確高職旅游人才培養定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應定位于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旅游人才,應培養從業人員職業意識、服務意識、法制意識、創新創業意識、團隊意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中英文應用能力、溝通協調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的培養。在專業能力方面著重培養旅行社獨立帶團能力、團隊業務操作能力、旅游產品(旅行社、旅游飯店、旅游景區)開發與市場推廣能力、旅游活動策劃能力等。
(2)加強校企合作,注重共同開發課程標準和教學項目。高職院校在旅游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建立以骨干教師、企業業務骨干或技術能手、課程專家組成的課程開發小組,以項目課程理論為指導,以任務為導向開發課程教學標準,以區域典型旅游產品、服務項目或旅游活動為載體設計教學項目。圍繞職業能力建設,細化課程內容,設計相應的實踐活動,將學歷教育與培訓考證緊密結合。
[1] 熊劍平,劉承良,王薇.湖北旅游人力資源結構性評價[J].經濟地理,2007(3).
[2] 張靜.甘肅省旅游人才供給現狀對旅游高等教育的啟示[J].甘肅科技縱橫,2006(1).
[3] 楚洪濤.我國旅游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現狀、問題及對策[J].華章,2014(7).
[4] 謝燕.轉型時期我國旅游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
[5] 陸恩,周廣濤,勵莉.涉外旅游從業人員職業能力要求調查——以蘇州市為例[J].湖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12,17(1).
[6] 付業勤.中國臺灣地區休閑旅游從業人員專業能力研究進展[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0,7(6).
[7] 鄭瑩,何艷琳.北京市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專業水平及能力提升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3(25).
[8] 許愛霞,張明.山東省旅游人才需求分析與預測[J].商場現代化,2013(24).
F590
A
2096-0298(2016)07(a)-094-03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改專項課題(SYKJ15D06)。
何調霞(1981-),女,漢族,甘肅天水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旅游經濟、旅游地理、城市旅游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