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笑
[摘要]冒險電影是好萊塢最早的,也最受觀眾喜愛的類型片之一。對于中國電影來說,雖然很多影片,特別是商業大片,有著好萊塢冒險電影的諸多審美元素,但從“類”的角度去看,冒險電影還并不具有清晰的輪廓。上映于2015年的《尋龍訣》為國產冒險類電影提供了一次有益嘗試。本文以冒險類型電影的視角出發,從英雄主義、懸念敘事以及視覺特效三方面,分析了影片《尋龍訣》的審美特征,以期對國產冒險類型片的創作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尋龍訣》;冒險電影;審美特征
冒險電影是好萊塢最早的,也最受觀眾喜愛的類型片之一。同時,冒險元素也被很多導演借鑒,用于各類型的電影創作當中,以增強影片的吸引力,豐富電影的審美價值。當法國的“電影魔術大師”梅里埃創作出令人嘆為觀止的奇想式影片后,以動作與驚險效果為主秀的電影便形成一股潮流,在20世紀初期電影方興未艾的彼時,制作人馬上就看準了觀眾厭煩平日“一成不變”生活的心態。于是,以冒險為題材的影片逐一上市,而觀眾也樂得花點錢進電影院一圓冒險家的夢。《奪寶奇兵》《木乃伊》《古墓麗影》以及《加勒比海盜》等,都是好萊塢經典的冒險電影。這些影片雖然都遵循一定的敘事模式,但在影片背景、故事取材和人物形象方面,又呈現出新穎與多樣化的表現特征。因此,冒險電影始終是好萊塢類型片的常青樹。加之現代電影技術的發達,視覺特效進一步增強了冒險類影片的審美表現力,冒險電影也將擁有更多受眾群體。
對于中國電影來說,雖然很多影片,特別是商業大片,有著好萊塢冒險電影的諸多審美元素,但從“類”的角度去看,冒險電影還并不具有清晰的輪廓。隨著國產影片的商業化發展,類型電影的創作毫無疑問將成為創作趨勢。上映于2015年的《尋龍訣》為國產冒險類電影提供了一個范本。《尋龍訣》改編自網絡作家天下霸唱的長篇小說《鬼吹燈》。由于小說題材的陌生化、巧妙的懸念設置以及充滿奇幻色彩的劇情而受到讀者的青睞。因此,《尋龍訣》這部影片在上映之前,便具有廣泛和較高的關注度,擁有大量的潛在觀眾群體。這部影片有著好萊塢冒險電影的多種審美質素。《尋龍訣》講述了摸金校尉胡八一、王凱旋與Shirley楊探訪遼代古墓的驚險歷程。影片以彼岸花為核心展開敘事,在揭開傳說真面目的過程中,胡八一與王凱旋對死去的戰友丁思甜的愧疚和執念也終于釋然。本文以冒險類型電影的視角出發,從英雄主義、懸念敘事以及視覺特效三方面,分析了影片《尋龍訣》的審美特征,以期對國產冒險類型片的創作提供有益的借鑒。
一、《尋龍訣》的英雄主義敘事
英雄主義是好萊塢冒險電影一貫的主題。幾乎在所有的這類影片中,冒險與英雄總是成對出現,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穿越重重艱難險阻的過程中,英雄人物總是能夠以勇氣和智慧化險為夷,并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從人物形象上看,影片《尋龍訣》的英雄主義色彩也是較明顯的。如,胡八一的勇敢、智慧、正義感、過人能力和舍己救人的行為等。但與好萊塢傳統的英雄形象相比,《尋龍訣》在人物塑造上又有所差別。最為鮮明的是電影弱化了好萊塢冒險影片中最為突出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
影片中的三個主人公胡八一、王凱旋與Shirley楊是出生入死的伙伴。影片開始便引出“摸金校尉合則生,分則死”的信條。在影片開始的古墓探險段落,除了對陰森古墓、致命機關、主人公敏捷身手的展示之外,還有對這一探險信條的揭示。團隊間的默契配合,使個人在身處險境時總會化險為夷。雖然很多好萊塢冒險電影中也不乏團隊配合,但大多數情況下,隊員往往對主人公起著陪襯的作用,在冒險的歷程當中,很多陪襯人物相繼赴死,以“成全”英雄人物獨轉乾坤的壯舉。在《尋龍訣》中,胡八一、王凱旋與Shirley楊三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平分秋色的。這就避免了次要角色的單向度和扁平化。王凱旋與Shirley楊個性都十分鮮明,王凱旋開朗、率真、重情義,Shirley楊執著、颯爽、外冷內熱。他們與胡八一的關系不是陪襯與被陪襯,而是相互呼應、相得益彰。并且,在探險的過程中,王凱旋與Shirley楊不完全是胡八一的助手,而是抱持著不同的心態和目的參與其中。這種英雄敘事,削弱了英雄的神性,使人物變得更加人性化。
從敘事模式上看,冒險電影通常采用二元對立的敘事手法。影片中總會有一個核心事物作為敘事動力。如,《奪寶奇兵》中的寶藏,《古墓麗影》中的古鐘,《加勒比海盜》中的“黑珍珠”號、聚魂棺和不老泉等。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目的去尋找傳說中的事物。當傳說變為真實,人性的善與惡、無私與貪婪、勇敢與怯懦便逐漸顯現出來。此時,真相為何已并不重要,影片開始轉變為善惡之間的斗爭。《尋龍訣》雖然沒有突破傳統冒險電影的這一程式化敘事,但也不乏新意之處。影片以彼岸花為核心,不同的人懷著不同目的走到一起。胡八一與王凱旋為了死去的丁思甜,Shirley楊為了愛情,虹姐為了救自己的命,虹姐手下則是聽信了世界末日的預言,尋找彼岸花以求拯救。虹姐是人性貪婪與自私的象征,但她卻并不像傳統冒險影片中的反派那樣強大,而是一個脆弱的將死之人。因此,《尋龍訣》的高潮部分,并非善惡斗爭,而是兩個主人公之間的矛盾沖突,和個體內部的精神沖突。影片結尾揭示了虹姐的騙局,剝落了彼岸花的傳奇色彩,胡八一與王凱旋也得到精神上的解脫。可見,《尋龍訣》中既借鑒了傳統冒險電影的二元對立敘事,也不乏創新性,使敘事層次更加立體和豐富。
二、懸念敘事
懸念敘事是經典好萊塢冒險電影最突出的審美元素之一。環環相扣的懸念推動著影片情節的發展。優秀的冒險影片不以畫面的華麗取勝,而是更加注重敘事技巧,通過巧妙的情節鋪陳,來調動觀者的情感和求知欲望,令其欲罷不能。
首先,神話原型是冒險類影片經常借用的元素。這些神話原型往往源于宗教或大眾耳熟能詳的傳說。神話原型的介入,不但為影片增添了神秘的氛圍,也由于原型所具備的較高知名度,能夠吸引更廣泛的觀眾群體。如,與基督教相關的事物、希臘神話、與金字塔和木乃伊有關的神話,以及本民族的古老傳說等,都是冒險類影片神話原型的來源。如,《神鬼傳奇》借用了古埃及金字塔的神話傳說——木乃伊詛咒。為了阻止木乃伊邪惡靈魂的重生,探險者們不顧一切地與強大的黑暗勢力進行斗爭。這種既為大眾所熟悉的,又是現代科技也無法解開其中謎團的事物,往往對觀眾有著很強的吸引力。
《尋龍訣》也借鑒了經典冒險電影的這一審美元素。如,鬼門關、奈何橋對于中國觀眾來說都十分熟悉。同時,影片還借鑒了佛教文化中關于彼岸花的傳說。彼岸花既有彼岸輪回之意,也是指引亡靈走向天界的花。彼岸花暗示了丁思甜的死,也暗示了胡八一與丁思甜的無緣相戀。對于了解這一佛教文化內涵的觀眾來說,必然會體驗到更多的解讀樂趣。又如,古墓與一個民族古老的歷史相聯系。對于現代人來說,古墓背后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是寶藏,是故事,是無數的神秘與未知。雖然這一事物在好萊塢冒險影片中經常出現,但對于國內電影來說,對這一元素的借用實屬寥寥,《尋龍訣》可謂開了先河。影片中的古墓場景設計十分用心,古墓內寬闊幽深。隨著胡八一一行人的深入,一個神秘的地下世界逐漸顯現,種種危險也接踵而至。并且,影片里的內蒙古遼代古墓并非出自于電影創作者天馬行空的想象,而是有著一定的歷史依據。其原型是吐爾基山遼墓。古墓中出現的八座獸首人身的石像與遼鎏金八邊形生肖奏樂紋飾牌異曲同工。而奧古公主,也與吐爾基山遼墓墓主的身份、配飾有諸多相似之處。這樣,影片的古墓與真實歷史取得了聯系,這無疑增強了影片的人文歷史底蘊。
其次,《尋龍訣》在敘事上,為觀眾設置了兩處懸念。一是彼岸花,二是丁思甜,兩者之間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胡八一、王凱旋與丁思甜三人插隊時在地下的石像身上看到花朵的圖案。認識彼岸花的丁思甜向胡八一與王凱旋講述了關于花朵的傳說:“只開在陰陽交界,有接引亡靈和聯通生死的神奇功能。”時間過去20年,彼岸花再次出現。花對兩人的誘惑不僅在于其背后的神秘傳說,還在于它與丁思甜之間的聯系。胡八一和王凱旋都喜歡小丁,小丁又是為了救二人而死。因此,再次見到彼岸花,兩人的內心都是極其復雜的。埋藏在心底的愛戀、愧疚與思念,于彼岸花再次出現的那一刻襲來。因此,“為了小丁”是兩人決定再次探訪故地的根本原因。可見,影片中這兩個懸念——探險與愛情并非并行,而是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這與經典冒險影片單一的懸念設置有著一定的差別。
三、視覺特效的運用
通過虛擬技術所能實現的特技效果,使幻想的事物既可以與現實融為一體,又可以替代現實,對情節的感染力也具有積極的作用。正如電影理論家巴贊所說,對于電影藝術來說,特技是一種花招,但是它對敘述的邏輯來說是必要的。視覺快感是冒險類影片所必備的審美元素。特別是在電影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電影特效鏡頭所實現的畫面視覺沖擊,是觀眾最重要的審美訴求之一。對于冒險電影來說,觀眾對視覺審美的要求更高。畫面是否具有吸引力,能否帶給觀眾獨特的視覺體驗,對冒險類影片的成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尋龍訣》在視覺特效上顯然也下了一番功夫。
首先,冒險電影重在營造危險、神秘與緊張的氣氛。在胡八一回憶插隊時,與戰友一起進入禁地尋找神女墓這一橋段,影片的視覺特效令人印象深刻。當無知的青年推倒一座座石像不久,石像底座下便蜂擁出不計其數吸人血的草蜢子。一瞬間,飛蟲匯聚成迅速流動的黑云,在草原上兇猛地沖撞。蟲群又猶如一條黑龍,上下翻飛,追逐著驚慌失措的紅衛兵們,所到之處,人被層層包裹,瞬間便成為一具僵硬的骷髏。當一行人躲入地下古墓后,影片再一次借助視覺特效,帶給觀眾更為強烈的視覺沖擊。當古墓上空彼岸花發出刺眼的紅光,整個古墓都被浸染成可怕的血紅色。此前遍地的日本兵干尸突然遍布于古墓各處,紅衛兵被殺戮殆盡。此后,影片又展現了炸彈引爆裝置被觸發,地下墓穴變成一片火海的景象。在這段畫面里,電影融僵尸片、魔幻片、戰爭片等多種類型電影的視覺特效于一身,將視覺沖擊推向極致。
其次,好萊塢經典的冒險電影十分注重奇幻元素與現代科技的融合性。這在視覺特效上,也有突出的呈現。冒險家總會配備先進的科技裝備。無論是面對魔鬼,還是僵尸,都有相應的武器進行對抗。這與西方理性主義占優的文化氛圍有著極大關系。在這一方面,《尋龍訣》顯然有不同的表現,保留了獨特的東方風韻。影片中胡八一、王凱旋與Shirley楊所使用的裝備相對簡單,更傾向于“祖師爺留下來的”傳統工具。王凱旋在進入古墓時,還不無埋怨虹姐手下動用的先進設備“真沒勁,什么都用電動的,這叫倒斗嘛這叫”。更加詼諧的是,號稱“避邪驅摩的法寶,大粽子的克星”不是別的,而是大金牙所說的“黑驢蹄子”。胡八一的飛虎爪、Shirley楊的金剛傘、王凱旋的鐵鍬,三人隨身攜帶的,既是工具,也是武器,極為輕便,且分別與人物特點相吻合。這一設置與好萊塢冒險影片中炫目的高科技武器大相徑庭,更接近中國武俠片中的冷兵器。可見,在視覺效果上,電影創作者既借鑒了好萊塢冒險影片,又保留了自己的風格。
綜上所述,《尋龍訣》采用冒險類型電影敘事模式的同時,又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內容,加之視覺特效的運用,都對影片審美效果的實現起到重要的作用。若從冒險電影的視角審視影片,《尋龍訣》對于國產商業電影來說具有一定的開創性意義。雖然影片在很多方面不夠成熟,仍處于試驗與模仿階段,甚至缺乏清晰和獨特的審美風格,但該片仍是創作團隊對冒險類型片本土化的一次有益嘗試。
[參考文獻]
[1] 冒險電影[J].電影文學,2002(01).
[2] 王麗君.指向性、體系性和東方感——郝藝在《尋龍訣》中的影像造型設計概念[J].電影藝術,2016(01).
[3] 周雯.謀求中國電影的工業化樣本——與劉松談《尋龍訣》的視覺特效[J].電影藝術,2016(01).
[4] [法]安德烈·巴贊.電影是什么[M].崔君衍,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