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駐香港部隊秭歸希望小學 譚曉霞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待時
——駐香港部隊秭歸希望小學“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的行動框架
■駐香港部隊秭歸希望小學譚曉霞

2006年3月,我們有幸結識了潘海燕先生,加入到他的“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課題實驗研究中來。經過十余年的實驗研究,駐香港部隊秭歸希望小學以“生本”課堂教學改革為載體,不斷地審視自己,不斷地改進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以學期為周期,以“自我診斷——培訓研磨——同伴互助——反思拓展”為框架的“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我們的做法是:
“用課題研究解決課程改革中的問題,讓課程改革促進課題研究的深入”是我校教科研一貫堅持的原則。作為新課程倡導的教研方式,“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實驗課題提供了一條“為了學校、基于學校、在學校中”的校本教研的特色道路。在課改實驗中我校充分發揮她“為了教學”、“在教學中”、“通過教學”的特質,讓她為課改實驗“保駕護航”。學校把每個星期一的上午定為集體備課日,分教研組開展集體備課活動,集體研討本周的教學目標,相互交流本周的教學策略;每月的雙周三下午定為課題研究日,分學科集體開展研究活動,探討教育教學中的困惑,分享各自的讀書學習收獲,碰撞反思后的個性體驗。教師通過這些活動,不斷檢驗自己的教學行為,拷問自己的教學思想,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藝,使得教師參與教學研究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以提升。如語文課例《掌聲》的磨合便是一例。試教下來,大家七嘴八舌議論開來:有的說,課堂的脈絡結構應考慮到單元的訓練主題的落實,設計成一條清晰的主線;有的老師說,教學環節的起承轉合不能提前預設,應該根據學生適時的生成,使各環節渾然一體;有的說課堂的激勵評價應及時、客觀等,在集體智慧的幫助下,該課被推薦為全縣送教下鄉的語文課,為三個鄉鎮送去了語文常態課的范例。
新課程實施需要專家的引領。為了充分發揮校本研修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校內涵發展中的積極作用,我們不放過每一次讓老師們外出學習的機會,去長陽借鑒他人課題實驗的先進經驗,去孝感感受專家的前沿引領,還借助兄弟學校聘請專家授課的機會,所有實驗教師都去聆聽潘海燕等教授的學術報告,感受教研論壇上吹來的清新之風,請縣教育科研信息中心的老師到校實地指導,感受專家的細節牽引。
學校的“土專家”更是我們利用的最優資源。根據我們老師迫切之所需,校長向長春作了《生本課堂評價標準》的理論講座,教科室組織開展“網絡混合式課例研究”培訓,微機老師也做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報告。
“立足校本,開展課題研究”的教研活動就是教師成長的一個平臺。為進一步提升教師的反思能力,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我校每學期以生本課堂教學研究為突破口,開展了課題研究活動。
1.開展“享受讀書快樂”活動。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才能吸收新的教育理念,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我們組織學習了郭思樂教授《教育走向生本》及魏書生《我是這樣做教師的》等理論著作。學校開展了“營造書香校園,享受讀書快樂”的教師讀書活動,對教師的讀書不僅提出了時間的要求和量的要求,而且提出了質的要求。學期結束,學校舉行了“教師讀書筆記展覽會”,評選優秀讀書筆記。如姜從玲老師撰寫的讀書體會《“生”若安好,便是晴天》,王亮老師撰寫的《行走在生本課堂的路上》獲得學校讀書征文一等獎。
2.“教育教學大家談”活動。課題組開展以具體、真實的課堂為對象,抓住課堂中的“小現象”,突出課改中的“真問題”的活動。
3.開展“同課研究”活動。課題組注重對課堂教學的行動研究,指導老師們在“教”中“研”,在“研”中“教”,學會在研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此課題組組織實驗教師開展“同課研究”活動。以備課組、教研組為主陣地,通過授、說、評為教師提供了展示的舞臺,各位教師在活動中都能踴躍參與,積極探討,受益匪淺。
在研究如何上好一堂課的環節上,我們學校建立了同伴互助機制,以教研組為單位,構建了“三人五步”磨課法。這是基于學校每個年級三個班額的實際情況提出的互助式教研方式,即同年級同學科的三位教師就一節課通過“研、講、評、比、展”五個步驟完成教學實踐的過程。“三人五步”磨課,讓每一位參與磨課的教師都受益匪淺。
4.開展“教研組課改論壇”活動。每組討論一個有針對性的話題,如“以讀為本,優化閱讀教學過程”,“追求實與活的語文教學”,“自主課堂教學模式探討”等。這樣的“教研組課改論壇”活動凝聚了各實驗小組的集體智慧,充分展示了實驗教師的教學風采和精神面貌,也折射出了課題研究的氛圍和團隊精神。
5.開展“聚焦課堂”和“教學開放周”同步活動。敞開大門,歡迎社區人士和家長到校觀摩指導,讓他們更多的了解我校的校本研訓活動,了解我們的實驗教師的教學魅力,向社會折射我校的校本特色。
6.開展“教學敘事”活動。教學中時刻都會遇到一些點滴小事,如果我們關注它們,反思每一個細節,將能更深入地了解學生,更好地促進教學工作。每學期,學校都以“自修—反思式”課題研究為載體,開展了教學敘事活動。活動中老師們做到了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童心,用孩子的眼光去讀懂孩子的行為,用包容的心去對待孩子的過錯,用親和的心態去探知孩子的想法,用發展的態度去面對孩子的成長。
總之,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實驗研究就像一輪春風,吹走了課堂中陳舊的灰塵,吹拂著教師的心田,讓我們每一位師生都感受到她的溫暖,讓我們從中獲益,也深切體會到了它的魅力。
“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課題研究工作不可停滯,縱使我校的“生本課堂”校本研究工作有了一些欣喜,但我們仍感到任務之艱巨。在今后的教研教改工作中,我們將堅守“一切為學生著想,為每一個學生謀出路、謀未來、謀幸福”的思想,勇于超越自我,堅定不移地聚焦“生本”課堂,致力于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和學校的發展。
責任編輯成弘
【光杰手記】
綜合+實踐=?
有人說,教育有三種境界:接受教育、感受教育、享受教育。
今天的青山之行,不經意間讓我感覺到:
孩子們在享受著“教育”!
享受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帶給他們幸福快樂的成長!
半天的“走進”活動展示,內容飽滿、底蘊深厚、理念超前、學科特色濃郁。
真正是讓教育過程成為每個參與者愉悅的生命感受,在教育中品味“日常的幸福”!正所謂:“學者以學為樂,教者以教為樂”。
青山的孩子們會“玩”!他們玩出了創意,玩活了思維,玩出了一片新天地!
“青山小學”的每個孩子都會騎獨輪車,表演的孩子們還加上炫傘、丟帽、轉球、舞旗、頂竿、飛盤等戲法,讓人嘆為觀止……
鋼花小學的IPAD樂隊演奏了經典的樂曲,頗有明星范……
鋼城一小表演了航模;鋼城九小表演了魅力排球;鋼城十小表演了足球;鋼都小學表演了籃球……
作為身處老工業區的青山教育同仁們,能夠以一種“扎實工作、靜待花開”的良好狀態,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域取得如此不俗的成績,實屬不易!
在此,我要為他們點個“贊”!
今天的活動,綜合了孩子們平時的實踐,彰顯了學校的特色,體現了青山區教育同仁們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追求。
所以,如果有人問我“綜合+實踐=?”
我會告訴他:
等于個人潛能的激發;
等于成長空間的提升;
等于素質教育的潤澤;
等于課程改革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