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會
【摘要】 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克服學生的惰性思維,提升學生對于信息知識的分析和轉化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時代特征和創新需要,優化課堂教學方法,創設課堂教學情景,充分利用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力。
【關鍵詞】 高中 化學教學 創新能力
世界的進步與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產業革命的創新,而推動科學技術和產業革命的核心動力是人才的創新能力。高中化學教學必須正視課堂教學的現狀,建立完善的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和實踐內容,創新化學實驗基地建設,側重培養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高中化學教學中創新教育的突出問題
1.1傳統化學教學模式的局限
在傳統的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學都是圍繞著教師這個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教學形式是從教師單向傳遞到學生,學生是被動吸收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重點是保證教學權威性,要求學生對于學習知識保證無條件接受,這樣極大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獨立性,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而應試教育的弊端造成了化學課堂教學成為“唯考試論”,所有的教學成果都是用學生的學分來展現,阻礙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學生成了學習的工具。
1.2克服學生惰性思維的束縛
由于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的束縛,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往往跟著老師的節奏走,一旦教與學發生脫節,很容易造成學生的抗拒心理和厭倦心理,使得化學教學倡導的實踐和探索精神無法貫穿實施,使得學生陷入到惰性引發厭學、厭學又催生惰性的惡性循環,惰性思維的產生嚴重阻礙了學生創新意識的發展,導致他們缺乏發現問題的能力,只能是被動地適應和接受知識。
1.3學生信息分析轉化的缺陷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直接來源于他們對于信息知識的分析和轉化能力,高中化學的教學知識相對比較復雜和抽象,學生如果信息儲備不足的話,他們很難對于現有的化學信息進行有效的分析,更不能實現最高形式的創造力,這樣容易造成學生的信息認識障礙,進而阻礙學生開展有效的問題分析,更談不上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總結歸納高中化學教學的突出問題后,教師應該側重優化教學方法,創設課堂教學情景,建立完善的課外活動場景,才能優化我國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2.1優化課堂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力
化學教學的主體應該是學生,而化學教學中的創新能力培養應該認真圍繞著學生這個教學主體開展,必須結合時代特征和創新需要,認真優化課堂教學方法,學會運用現代科學的教學理論指導課堂創新實踐教學,從而處理好課堂教學知識與培養創新能力之間的關系。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將課堂45分鐘進行有效分解,在教與學的各個環節中,組織對化學知識、化學規律和化學成分進行多方位解析,引導學生從“學會”向“會學”的轉變,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開展有針對性的拓展訓練,增強他們的學習成就感。
2.2創設課堂教學情景,培養學生的創新力
高中生處于青春發育期,他們對于外界事務充滿了好奇心,而興趣是引發創新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景,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開展有效的討論分析,培養他們的化學邏輯思維能力,實現他們對于化學實驗現象的積極思考。
在課堂實踐中,教師可以將化學知識轉化成學生熟悉的生活問題,然后利用生活現象引導學生去理解掌握抽象的化學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創新能力。在平時的習題教學中,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習題開展討論分析,從而實現“動腦-討論-比較-回答”的動態思考過程。
2.3充分利用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力
化學教學是來源于生活,又是對于生活的高度提煉。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可以極大提升化學在學生心目中的魅力,培養學生的化學特質,實現教學成果的生活化,引導學生通過課堂學習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難題,提高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外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特長,結合他們的生活狀況,開展有針對性的課外活動,它可以是根據化學現象組織的專題講座,也可以是根據化學實驗編排的家庭實驗,也可以是根據化學規律組織的有獎問答,它側重提升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動手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三、總結
綜上所述,創新是促進我國各項事業發展的主要動力,我國在教育發展綱領和新課程標準改革中,高中化學教學必須圍繞著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發展思維來開展,這需要確保化學教學能緊跟時代的步伐,培養具有高素質的創新人才,提高他們的自主創新能力,這是時代賦予高中化學老師的重任。
參 考 文 獻
[1]張釗.淺談高中化學教育中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J].電子制作.2015(12)
[2]周軍.淺談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學教學參考.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