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昆侖,唐婉珍,李 軍,丁 鐳
●專題研究Special Lecture
中國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的時空分布(1994—2013):動力和機制
陳昆侖1,2,唐婉珍1,李軍3,丁鐳4
從人文地理學視角出發,關注體育文化現象的空間布局和擴散,利用數理統計、空間集聚模型和時空軌跡演化等方法,對中國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時空演化的動力和機制進行解析。研究發現:(1)我國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在城市經濟發展水平更高城市出現的頻次更高,在第三產業繁榮城市出現的頻次更高,與城市人口規模及其消費能力密切相關;(2)職業化20年來,其投資主體經歷了國有資本逐步退出,民間資本不斷擴張的過程,外資在總量上一直較為有限且總體上不斷趨于弱化,投資主體的行業屬性從傳統制造業轉變為壟斷性行業(煙酒、醫藥、能源等),再到后期轉變為地產、金融及信息技術等新興行業;(3)行政力量干預和體制機制改革等政治因素是影響我國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時空分布和演化的重要方面,城市足球文化積累、足球人才培養和儲備等文化因素則是更深層次和長周期的影響因素;(4)我國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的時空分布和演化主要有保持、擴散、重組和解散4種模式,其動力來自城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共同作用,其中社會經濟背景是中國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布局和演化的前提和基礎,行政力量和投資主體是影響其布局和塑造其空間格局最直接和重要的推動力量,而文化因素則是其存在和發展的無形保障和持續動力。
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時空演化;城市;動力;機制
2015年2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把發展足球運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實行“三步走”戰略,并提出足球事業與足球產業協調發展、青少年足球人口大幅增加、足球成為群眾普遍參與的體育運動[1],全社會形成健康的足球文化,這為中國足球的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和路線。足球事業和足球產業,以及由其代表的體育文化和體育產業得到了國家和中央前所未有的的關注。
自1994年以來,中國足球事業順應社會和時代趨勢,經歷了20多年的職業化發展過程,不僅促進了足球事業本身的發展,也見證了中國社會的進步,更是中國城市社會經濟文化變遷的縮影。1994年以來,職業足球俱樂部取代傳統體工隊,成為足球專門人才的培養主體,同時也擔負了足球產業發展和足球文化傳承的重任。從甲A時代到中超時代,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的發展經歷了艱難和曲折,目前呈現繁榮趨勢,尤其是受城市發展深刻影響并深刻影響城市發展的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2-3]。這一演進過程正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體育文化和體育產業發展的典型軌跡,更是我國城市社會經濟發展過程的真實體現[4-5]。因此,站在中國足球職業化20年的今天,面對深化足球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關頭,全面而深刻地分析和理解中國足球職業化發展過程變得非常重要。
與此同時,自黨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鎮化”以來,城鎮化內涵由土地城鎮化向“人”的城鎮化轉變,新型城鎮化也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四化”方針之一[6]。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了“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思路和重點。“人”自身的發展被政策強調的同時[7],個體“人”的自我意識也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而不斷覺醒。在日常生活層面,體育鍛煉的需求日益高漲;在精神生活層面,體育文化的訴求也更加深刻。無論是體育活動的開展還是體育文化的傳承,都離不開地理空間的承載,而這諸多方面恰恰是國內外傳統人文地理學研究關注的重點[8-12],只是有關體育地理空間的研究相對較為小眾,研究開展相對較少[13-17]。足球運動作為受眾最為廣泛的體育活動之一,其文化積淀和產業發展在我國均具有很好的基礎,一方面能夠滿足“人”的發展的日常生活層面的鍛煉需求,另一方面能夠滿足精神生活層面體育文化消費的需求,無論從體育產業還是體育文化層面均具有較好的代表性。
鑒于此,本研究從人文地理學視角出發,以20年的職業化歷程(1994—2013)為研究時限,綜合利用數理統計分析、地理空間分析和時空演化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前文《中國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的時空分布(1994—2013):格局和演化》對中國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時空格局和演化的梳理為基礎[18],進一步開展研究,細致解析中國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時空演化的動力與機制,以期在城市發展層面對中國足球事業的發展過程及其所代表的體育文化和體育產業的擴散軌跡形成新的認識。同時,在體育文化層面對城市社會經濟發展和變遷提供新的理解。
本研究為《中國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的時空分布(1994— 2013):格局和演化》(簡稱前文)的后續研究[18],旨在進一步討論分析中國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時空分布和演化的影響因素和作用機制。因此,本研究的對象、數據和方法均以前文為基礎,并保持一致。
1.1研究對象
如前文,本研究將中國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界定為我國足球職業化20年間每個賽季進入中國最高等級足球職業聯賽的足球俱樂部。為科學合理地反映中國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與城市之間的關系,繼續以“家/次”為單位統計其在城市中的分布,統計結果與前文一致(見表1)。

表1 1994—2013年中國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基本情況/家·次-1
1.2研究數據
本研究的基礎數據與前文一致,主要包括:(1)中國頂級職業足球聯賽參賽數據,主要來源于國家體育總局、中國足球協會等機構的官方網站,以及網易體育、新浪體育等專業體育網站;(2)與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相關的29個城市的社會經濟統計數據,主要來源于各城市的統計年鑒、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以及各城市政府網站;(3)各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發展歷史數據,主要來源于相關新聞報道、專業體育網站以及俱樂部官方網站。
1.3研究方法
前文已對中國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的時空分布格局和演化進行了細致分析,本研究在此基礎上探討影響因素和機制,沿用數理統計和時空軌跡方法(詳見前文)開展進一步研究。
1.3.1數理統計分析主要采用Excel和SPSS軟件,對影響中國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時空分布和格局的主要因素進行回歸分析或曲線擬合。
1.3.2時空軌跡演化圖時空軌跡演化圖是實現時空可視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以水平二維坐標表示地理空間,以縱坐標表示時間,將某一主體的時空軌跡用線條連接起來[19-21]。本研究構建了以X軸為時間軸,Y軸為要素軸的中國頂級足球俱樂部時空分布與不同要素的關系軌跡圖,對其空間模式、動力和機制進行分析。
前文研究已表明,中國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的地理分布和空間格局隨著城市社會經濟的發展,一直處在動態演進過程中,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的城市選擇和布局有著一定的區域集聚特征,普遍存在主場變遷現象[22-24]。那么,影響中國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分布及變遷的因素是什么?其驅動機制又是如何?本文主要從社會經濟背景、投資主體演替、管理體制變革和政治文化影響等維度進行分析。
2.1背景因素
職業足球俱樂部的選址和布局與城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關系十分密切,區域社會經濟背景是其空間分布和變遷的重要背景因素和基礎條件。雖然,職業足球俱樂部是舶來概念和新興行業,但其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國經濟發展到相應階段的產物,目前已成為體育產業重要的組成部分,受到宏觀社會經濟背景的深刻影響。從職業足球俱樂部在中國發展和擴散的路徑來看,其發端始于直轄市和東部沿海城市。究其原因,這些地區是中國經濟基礎較好、社會發展較快的地區,得到國家政策重點支持或較早受惠于外向型經濟。從空間格局上看,高水平職業足球俱樂部也多分布于這些城市,且密集度明顯高于其他地區。職業足球俱樂部在全國的不均衡分布,一定程度上也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區域不均衡相關。
為進一步論證和厘清社會經濟背景與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的關系,本研究選擇2013年各城市GDP、三次產業產值和人口規模等指標作為自變量,頂級足球俱樂部的出現頻次為因變量(y),構建y的最優擬合函數(見表2、圖1)。

表2 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出現頻次與城市人口、GDP和第三產業產值關系擬合關系

圖1 頂級足球俱樂部出現頻次與城市人口、GDP和第三產業產值關系
(1)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出現頻次與城市GDP呈線性遞增正相關關系(R2=0.623)。這意味著,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在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更高城市出現的頻次更高。換言之,良好的城市社會經濟環境是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選址布局和健康持續運營的基礎。
(2)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出現頻次與城市第三產業產值呈二次曲線遞增關系(R2=0.616)。這說明,第三產業繁榮的城市其所出現的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頻次相對較多,即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在第三產業繁榮城市出現的頻次更高。足球產業作為最繁榮的體育文化產業之一,也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其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助推城市第三產業的發展。
(3)城市人口規模與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的出現頻次呈二次曲線遞增關系(R2=0.455)。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受眾基礎,足球產業也不例外,職業足球的發展離不開球迷和觀眾的支持,因此具有足夠規模和一定消費能力的城市人口是支撐足球產業和職業足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見圖2)。目前,各職業足球俱樂部都組建了自己專門的球迷和會員組織,發展忠實受眾群體和擴大社會影響,以形成穩定的經濟和社會文化根基,保障職業足球俱樂部的生存和持續發展[25-26]。

圖2 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上座率與城市人均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關系
2.2投資主體
(1)資本屬性。俱樂部的資金來源是影響職業足球俱樂部空間布局和變遷的重要現實條件。職業足球作為一種體育文化產業,與其他行業一樣,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來維系和發展,市場初期的持續投資是其發展壯大的前提,這往往依賴于具有強大實力的大型企業[27]。從我國足球事業20年的職業化歷史來看(見圖3),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的投資主體經歷了國有資本逐步讓位于民間資本的大致過程,期間也有外來資本的參與(主要出現于聯賽早期),但外資在總量上一直較為有限,且總體不斷趨于弱化(如吉林三星、延邊現代、天津三星、廣州松日、廣州太陽神和成都謝菲聯等)。1994年,足球聯賽職業化首年的12支參賽俱樂部中,有7家投資主體是國有企業或政府體委,占總數的58.3%;到2000年,國資背景的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達到12家;2000年之后,民企背景的俱樂部開始崛起,并實現逆轉,到近年基本保持在65%左右。無論是民企的漸進還是國企的逐步退出,都是一種市場行為,都反映出職業足球的產業本質,同時也與我國近幾十年來的市場經濟改革和民營經濟發展繁榮密切相關。
職業化早期,國有企業與職業足球俱樂部的“聯姻”對俱樂部的產生和成長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28]。職業足球發展初期,除比賽、訓練、引援、工資等日常開支外,還必須進行場地設施建設、人才梯隊培養等基礎性投入,這對運營主體來說負擔巨大。此外,職業足球雖是一種體育文化產業,但在政府看來還具有一定的公共事業性質,而國有資本天然具有服務社會的職責,因此國有企業成為真正有實力和有可能的投資主體,如職業化早期的北京國安、四川全興、沈陽六藥和上海申花等。在整個甲A時代,國企投資的俱樂部占據主導地位,期間轉會市場2次著名“燒錢”事件的發起者也是國資投資的俱樂部,如前衛寰島(其投資主體為公安部下屬企業)、上海中遠(其投資主體亦為大型央企)。由于大型國企的實力雄厚,其投資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的空間分布往往較為穩定。而這一時期,民營企業剛剛起步,數量不多且力量薄弱,缺乏足夠的實力和意愿,即使有參與者,往往也因實力或短期目的等因素而失敗,如已經解散的廣州太陽神、陜西國力、武漢雅琪和多次易主的遼寧隊等,相應俱樂部發生遷移的幾率也就更大。
職業化進入深度發展階段后,國企自身發展存在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職業足球俱樂部的發展。顧晨光等[28-29]研究認為,國有資產真正的所有者缺位會使得市場失靈,一些國資背景俱樂部甚至投入資金進行“地下交易”,影響比賽結果,讓職業足球市場充斥著非市場行為,進而影響俱樂部良性成長機制的形成。此外,產權不明晰、責任追究機制不足、市場精神缺失和選人用人機制不健全,也制約著一些國資背景足球俱樂部的可持續發展。這一背景下,部分俱樂部經倒逼形成現代企業制度(如國安、魯能等),部分俱樂部則在政策調整下國有資本被迫退出(如紅塔、中遠等)。2004年,以大連實德和深圳健力寶為代表的7家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發起了“G7革命”,提出“政企分開、官辦分離”,要求中國足協還權于俱樂部。此后,中國足球職業化進程經歷了低谷,國資不斷退出,民間資本緩慢進入。

圖3 頂級足球俱樂部投資主體的比重變化
(2)行業類型。我國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的投資主體經歷了“國退民進”的過程,國資在特殊歷史背景下介入,又在民企崛起后逐步退出,是中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大勢使然,與此同時,足球俱樂部投資主體的行業類型也發生著演替。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我國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投資主體的行業類型,經歷了從傳統制造業到壟斷性行業(如煙草、白酒、醫藥、能源等),再到后期地產、金融和信息技術等新興行業的轉變過程(見圖4)。2006年開始,地產行業明顯加大了對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的投資,這與我國同時期的地產市場持續繁榮密切相關,主要出現在一二線中心城市,如廣州恒大、廣州富力、江蘇舜天、浙江綠城、長春亞泰、河南建業、大連阿爾濱和原大連萬達等俱樂部,甚至老牌俱樂部上海申花也在2014賽季被綠地集團收購重組。此外,中部城市南昌的八一衡源足球俱樂部(亦為地產背景)更是出于市場開拓和企業品牌宣傳等需要搬遷至上海更名為上海申鑫。隨著俱樂部運營成本的不斷加大,經濟實力雄厚的大企業和大財團,將成為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新的潛在投資者,而一個成熟的、充滿吸引力的頂級職業聯賽,亦需要多元化的投資主體來改善和豐富職業足球俱樂部的發展環境,如2014年阿里巴巴入股恒大足球就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圖4 頂級足球俱樂部投資主體所屬的行業數量變化社會動力
2.3管理體制
我國足球事業職業化最初靠行政力量自上而下推動,后來逐步朝市場經濟發展,其中俱樂部制度的迅速建立就是由行政力量一手主導的。一定程度上講,中國足球的職業化歷程也是行政力量和市場力量博弈的20年。換言之,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的建立、發展和變遷過程,是與我國體育文化管理體制變革過程相伴而生的,這一過程從來都不缺政治力量的干預。
(1)管理體制。職業化之前,我國體育事業的主體是計劃體制下的專業運動隊,即體委領導下的體工隊,人員都是干部編制。1992年,“紅山口會議”拉開了中國足球事業改革序幕,隨后建立了“亦官亦民”的中國足球協會,并由其推動足球聯賽職業化改革。職業化初期,行政力量是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組建、擴散和傳播的重要推動力量。以解放軍體工大隊所屬的八一足球隊為例,進入職業化以后,他們先后轉戰西安、昆明、石家莊、新鄉、柳州等地,大大地推動了不發達地區足球運動的發展,并直接或間接帶動新的足俱樂部的建立和發展,如陜西國力、云南紅塔和上海申鑫(南昌衡源,原八一青年隊)等,原公安部下屬企業寰島集團主導的重慶寰島足球俱樂部也促進了重慶足球事業的發展。當然,由于體制和制度等原因,八一足球俱樂部一直不能向完全的職業俱樂部轉變,因而在甲A末年撤編解散;同樣的命運也發生在前衛寰島,由于中央出臺政策明令禁止部隊(含武警公安)系統興辦企業,脫鉤后的寰島集團放棄了對足球的投入,2000年底該俱樂部被轉讓給重慶力帆。
(2)聯賽制度。聯賽制度本身是基于市場經濟條件設置的,尤其是聯賽升降級制度的設計,給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的城市變遷和擴張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持。同時,由于該制度的建立借鑒自國外,缺乏足夠制度配套,又給聯賽帶來了突發性事件和足球腐敗等負面效應,反過來對聯賽升降級俱樂部形成了影響,并改變著頂級職業俱樂部的時空分布格局。如2008年10月初,武漢光谷俱樂部稱因中國足協違反程序對其進行不公處罰而退出中超聯賽,進而被足協取消注冊資格,這直接導致中部城市武漢,乃至湖北足球的衰落,直到2013年武漢卓爾俱樂部才艱難返回頂級足球聯賽。
(3)足球反腐。足球的腐敗與反腐敗[30],也一定程度影響著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的時空分布格局。2009年的中國足壇反賭風暴中,成都謝菲聯和廣州醫藥俱樂部因參與打假球而被處罰降級,從而使得該賽季本該降級的杭州綠城和重慶力帆逃脫降級噩運,進而影響了后續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的時空分布格局。此后,成都足球一蹶不振,雖然成都謝菲聯在2011賽季短暫重返頂級聯賽,但之后再未能重返中超,加之重慶力帆的衰落,近幾年來西南地區的足球市場不斷萎縮。此外,在足球重鎮遼寧大連,隨著徐明卷入貪腐案件和實德集團出現困境,大連實德2012賽季后被大連足協托管,進而被大連阿爾濱收購重組(2014后亦降級),大連足球呈現明顯頹勢,并對未來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的時空格局產生了影響。
2.4文化要素
(1)足球文化。職業足球俱樂部不僅是足球產業的載體,還是足球文化的傳播主體,也是目前體育文化事業中最為活躍和成熟的組成部分。足球文化的形成是足球事業和足球產業發展的無形基礎,遼寧足球在中國足壇舉足輕重的地位,一定程度上是與其相對較為深厚的足球文化積累相關的,遼足俱樂部的投資主體雖屢遭更換,但俱樂部本身卻一直得以支撐維續,而在一個沒有足夠足球文化基礎的城市發展職業足球俱樂部則困難重重。因此,城市足球文化的積累也是影響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時空分布和變遷的重要因素。
(2)足球人才。無論作為文化還是產業,人才(球員、勞動力)因素都在足球職業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職業球員和后備人才也是檢驗區域職業足球俱樂部競爭力和發展持續性的重要指標[31-37],過分重視短期資金投入帶來的暫時成績改善,忽視職業足球俱樂部發展的長期因素,特別是忽略人才培養和梯隊建設,已成為我國足球水平明顯下滑和后備力量薄弱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中國足協公布的2011和2012年骨齡測試報告數據,結合趙柏林[31]對2012年各俱樂部上報足協的注冊運動員名單的統計結果(不包括后來補注冊球員),對2011—2012年中國各省市現役職業足球運動員及青少年儲備人才的數量情況進行比較(見圖5)。

圖5 2011—2012年中國各省市現役職業足球運動員及青少年儲備人才數量比較
2011—2012年,職業足球運動員注冊人數排在前5位的為山東、上海、湖北、北京和吉林,總人數均在50人以上,天津49人,廣東40人,河南、江蘇、遼寧和重慶均在20人以上,剩下的零星分布在其他省區。總的來看,擁有注冊職業足球運動員人數較多的省份其所擁有的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數量也相對較多,足球事業發展也相對更為穩定。如在2012和2013賽季,山東有2個俱樂部、上海有2~3個、北京和天津各1個持續參與中超聯賽。此外,廣東足球人才數量的增長,意味著足球事業的重新復蘇,廣州恒大和富力的崛起已經很好地改變了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在我國南北方城市的分布格局。相反,遼寧足球人才數量的減少,在某種意義上也顯示了曾經輝煌的遼足的衰落。
2011—2012年,青少年足球儲備人才數量顯示(不含通過企業或俱樂部派遣到境外參與培訓交流的人員),廣東以497人占據絕對優勢,遼寧、山東、湖北和云南分列2~5位,而寧夏、甘肅、西藏等省區的儲備人員較少,間接印證了這些區域足球運動和足球俱樂部發展的艱難局面。隨著經濟深入發展,當資金已經不能構成足球事業和俱樂部發展障礙的時候,推動足球事業發展、促進足球文化傳播、提高足球運動水平和建設頂級足球俱樂部的關鍵在于后備人才的培養,這也將是未來我國足球事業走上振興之路的重要基礎。
3.1時空模式
根據前文,本研究對職業化20年來的中國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的時空分布演化模式進行了分析整理(見圖6),其模式大致可以分為保持、擴散、重組和解散4種。(1)保持。這類俱樂部一般擁有穩定的社會經濟背景、投資主體、政府支持和相對深厚的足球文化積累,如北京國安、上海申花、山東魯能和天津泰達等老牌俱樂部,保持了良好的延續性和相對廣泛的受眾群體。(2)擴散。這類俱樂部一般擁有相對深厚的足球文化積淀、良好的政府支持和宏觀社會經濟背景,如遼寧足球俱樂部和甲A時期的八一足球俱樂部,由于投資主體屢次調整,其主場多次變遷,但俱樂部卻保持了較好的延續性,客觀上有效推動了足球文化的傳播。也有由于投資主體商業考量而產生遷移擴散的俱樂部,如上海申鑫,其前身為南昌八一衡源俱樂部。(3)重組。這類俱樂部一般沒有穩定的投資主體或遭遇突發事件,但所在城市的社會經濟背景和政府支持較穩定,足球文化積淀較好,如上海聯城被上海申花整合,重慶力帆俱樂部由前衛寰島改組而來,大連實德足球俱樂部已改組為大連阿爾濱。(4)解散。這類俱樂部一般在社會經濟背景、投資主體、政府支持和足球文化積累方面均較弱,如廣州松日、陜西國力和四川全興等俱樂部。同時,還存在個別俱樂部因政策性因素而解散,如八一足球俱樂部。

圖6 中國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分布的時空模式
3.2動力機制
綜上所述,職業化20年來,中國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的時空分布和演化的動力機制可總結為圖7。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的時空分布和演化是與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發展大趨勢,以及所在城市的發展過程密切相關的,是城市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動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具體來說,主要受到社會經濟背景、投資主體演替、管理體制變革和文化因素影響等幾方面因素的驅動。社會經濟背景是中國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布局和演化的前提和基礎,行政力量和投資主體是影響其布局和塑造其空間格局最直接的推動力量,而文化因素則是其存在和發展的無形保障和持續動力。

圖7 中國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時空分布變遷的動力機制
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是中國足球事業的基本載體,也是體育產業的基本單元,更是城市文化的組成部分,其布局和演化是典型的體育文化現象,這一現象具有顯著的空間性和復雜性,在之前研究中并沒有得到較好的關注。本研究從人文地理學視角出發,利用數理統計、空間集聚模型和時空軌跡演化等方法,對中國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時空分布的動力和機制進行解析,結論如下。
(1)我國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在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更高城市出現的頻次更高,在第三產業繁榮城市出現的頻次更高;良好的城市社會經濟背景是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的選址布局和健康持續運營的基礎,同時,足夠規模和一定消費能力的城市人口是支撐足球產業和職業足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2)職業化20年來,我國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的投資主體在資本屬性上大體經歷了國有資本逐步讓位于民間資本的過程,期間也有外來資本的參與(主要出現于聯賽早期),但外資在總量一直較為有限,且總體不斷趨于弱化。從行業屬性來看,投資主體經歷了從傳統制造業到壟斷性行業(煙酒、醫藥、能源等),再到后期地產、金融和信息技術等新興行業的轉變過程。
(3)我國職業足球聯賽和體育俱樂部制度都是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動建立的,行政力量干預一直都是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時空分布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同時,引入市場體制、建立聯賽制度、足球反腐等體制機制改革也都是其布局和演化的重要影響因素。此外,城市足球文化的積累、足球人才的培養和儲備等文化因素是更深層次和長周期的影響因素。
(4)我國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的時空分布和演化模式主要有保持、擴散、重組和解散4種,這4種模式塑造了其時空格局和演化過程。其分布和演化動力來自城市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共同作用。其中,社會經濟背景是中國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布局和演化的前提和基礎,行政力量和投資主體是影響其布局和塑造其空間格局最直接的推動力量,而文化因素則是其存在和發展的無形保障和持續動力。
[1]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5〕11號)[Z].2015-03-08.
[2]高巍.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的經營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0,26(1):28-32.
[3]王景波.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發展現狀與展望[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1(1):16-18.
[4]陳昆侖,曾克峰,李軍,等.天津城市體育休閑區形成及驅動力研究[J].人文地理,2008,23(3):69-73.
[5]陳昆侖,王旭,曾克峰.體育中心在城市中的空間布局演變研究:以廣州為例[C].大連:2008年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2008.
[6]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Z].2015-04-25.
[7]丁華,陳杏,張運洋.中國世界地質公園空間分布特征與旅游發展對策[J].經濟地理,2012,12(32):187-190.
[8]姚華松,許學強,薛德升.人文地理學研究中對空間的再認識[J].人文地理,2010(2):8-12.
[9]孫中偉,王楊,田建文.地理學空間研究的轉向:從自然到社會、現實到虛擬[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4,30(6):112-116.
[10]甄峰,秦蕭,席廣亮.信息時代的地理學與人文地理學創新[J].地理科學,2015(1):11-18.
[11]PATTISON W D.The Four Traditions of Geography[J].Journal of Geography,1990,89(5):211-216.
[12]HAGGETT P.The Geographer's Art[M].Oxford:Blackwell,1990:19-20.
[13]鄭華.后奧運時代我國城市休閑體育空間發展趨勢探討[J].體育與科學,2009,30(2):18-21.
[14]蔡玉軍,邵斌,魏磊,等.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結構現狀模式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城區為例[J].體育科學,2012,32(7):9-17.
[15]王茜,蘇世亮,蘇靜.社會地理學視域下的城市休閑體育空間重構[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9,29(1):65-69.
[16]常乃軍,喬玉成.社會轉型視域下城市休閑體育生活空間的重構[J].體育科學,2011,31(12):14-20.
[17]彭濤,閆永濤.大型體育賽事場館設施建設對城市空間發展的影響研究:以廣州“亞運城”為例[J].規劃師,2011,27(S1):10-14.
[18]陳昆侖,唐婉珍,李軍,等.中國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的時空分布(1994—2013):格局和演化[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5,30(5):377-382.
[19]NOLL,ZIMBALIST.Sports,Jobs,and Taxes:The Economic Impact of Sports Teams and Stadiums[M].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1997:10.
[20]HOWARD D R,CROMPTON J L.Financing Sport[M].Fit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1995:214.
[21]謝志華,吳必虎.中國資源型景區旅游空間結構研究[J].地理科學,2008,28(6):749-751.
[22]王德智,方源敏,邱彭華.中國足球俱樂部空間分布變化及其影響力分析[J].人文地理,2015(6):60-65.
[23]蔡曉梅,黃莉蔥.中國女性競技體育人才的時空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以歷屆亞運會女性冠軍為例[J].熱帶地理,2012,32(1):79-86.
[24]田至美.略論體育文化的空間擴散:兼論我國足球俱樂部的地理分布規律[J].人文地理,2007(2):102-107.
[25]萬年生,劉慶青.我國足球俱樂部的發展與市場開發之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0(1):20-23.
[26]李吉慧.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經營狀況及對策研究[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1(2):5-8.
[27]RIESMAN D,DENNEY R.Football in America:A study in culture diffusion[J].American Quarterly,1951,3(4):309-314.
[28]顧晨光,何志林,馬志和.國有企業與職業足球俱樂部成長[J].中國體育科技,2005,41(1):54-56.
[29]張宏杰,倪剛,馮維勝.我國職業足球俱樂部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6,26(4):28-39.
[30]任建明,張傳勝.中國足球領域腐敗與反腐敗的標本意義[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3):5-10.
[31]趙柏林.區域經濟視角下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分布及變化的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3.
[32]高峰.中國足球后備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3,32(7):659-662.
[33]孫克誠,董眾鳴.我國足球后備人才多元化培養路徑現狀及對策[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1(3):76-79.
[34]吳貽剛,王健.我國優秀運動員職業競技體制與青少年兒童業余訓練制度銜接的模式[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1(3):17-21
[35]王瑞麟,高巍.我國足球后備人才培養現狀與發展對策[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9(3):290-294.
[36]韓勇,王蒲.我國足球后備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1(1):34-37.
[37]賀新奇.體教結合型足球后備人才培養規模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9(3):224-226.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Top Professional Football Clubs(1994—2013):Driving Forces and Mechanism
CHEN Kunlun1,2,TANG Wanzhen1,LI Jun3,DING Lei4
(1.Facul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Hubei University,Wuhan 430062,China;2.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Response Key Laboratory of Hubei Province,Wuhan 430062,China;3.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Tianjin 300381,China;4.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geography,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riving forces and mechanism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top professional football club based 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spatial agglomeration model and spatial-temporal trajectory metho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1)The number of top professional football club is relevant to the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tertiary industry.More top professional football clubs are located in the cities with mor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ities whose tertiary industry is well developed.It is also related with sufficient urban population possessing strong purchasing power.(2)Since the Chinese football team became professionalized during the two decades,the main investor had changed from the governmental investor to the non-governmental investor.However,the foreign investment on the Chinese football team was not only limited but also became less and less.Meanwhile,the industry that main investor belonged to changed twice from the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to monopoly industry such as liquor-making industry and tobacco industry,pharmaceutical and energy industry,then to emerging industry including real estate,fina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tc.(3)Political factors including administrative intervention and structural reform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ary mechanism of the top professional football club in China.Culture factors including urban football culture and football talent training affect it deeply for a long time.(4)Four types of evolutions of top professional football clubs are maintaining,diffusion,reorganization and dissolving,which are formed because of urban society,economy,politics and culture.The social economy is a basis and precondition for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top professional football club in China.The administrative power and main investors are the important and direct driving force affecting distribution of the top professional football club.Cultural factors ensu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p professional football club.
top professional football club;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city;driving force and mechanism
G 80-05
A
1005-0000(2016)02-099-07
10.13297/j.cnki.issn1005-0000.2016.02.002
2016-01-02;
2016-03-08;錄用日期:2016-03-0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41301443,41401186);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2M521420,2014T70693)
陳昆侖(1982-),男,湖北荊門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城市地理與城市規劃;通信作者:李軍(1972-),男,山東濟南人,教授,研究方向為體育新聞傳播。
1.湖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湖北武漢430062;2.區域開發與環境響應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武漢430062;3.天津體育學院,天津300381;4.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環境學院,湖北武漢43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