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寒冰
(包頭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內蒙古 包頭 014010)
對唯物辯證法整體性的認識和把握
魏寒冰
(包頭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內蒙古包頭014010)
唯物辯證法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內容,為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唯物辯證法揭示了世界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唯物辯證法三大規律從不同角度闡釋了事物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事物的內部矛盾導致事物不斷進行自我否定,即在保留舊事物合理因素的基礎上不斷產生新的因素,當自我否定的量的積累突破度的范疇,實現了質的飛躍,最終導致舊事物的滅亡和新事物的產生。在這一過程中矛盾規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內在動力,質量互變規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階段形態,否定之否定規律是事物聯系和發展的中間環節。
唯物辯證法普遍聯系永恒發展三大規律整體性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其他部分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包括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而唯物辯證法又可以分為唯物論和辯證法兩部分。唯物論向我們解釋了世界是什么,即客觀世界的本質問題;而辯證法告訴我們世界是如何存在的,即客觀世界的內在規律。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
唯物辯證法揭示了世界的存在方式是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而“三大規律”進一步闡釋了世界是如何實現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三大規律”中每一規律在揭示世界是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中的地位和意義都不相同,理解了“三大規律”就理解了為什么世界是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以及世界是如何實現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
物質性是客觀世界的根本屬性,而物質世界存在的基本特征是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用聯系和發展的思維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則和根本方法。
(一)世界的普遍聯系
聯系是指世界上每一事物內部的諸要素以及事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關系。聯系具有普遍性、客觀性和多樣性的特點。恩格斯在談到事物的普遍聯系時指出:“當我們深思熟慮地考察自然界或人類歷史或我們自己的精神活動的時候,首先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副由種種聯系和互相作用的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1](P359)聯系普遍性包含了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聯系,以及事物與他事物之間的聯系,即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一切事物都與他事物相互聯系,絕對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可以通過一定的中介產生聯系。事物的普遍聯系是客觀存在的,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紛繁的世界由各種各樣不同客觀事物組成,客觀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以及事物之間,在事物聯系和發展過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因此,事物內部諸要素以及事物之間的聯系呈現了多樣性的特點,有些是直接聯系,有些是間接聯系;有些是內部聯系,有些是外部聯系;有些是本質聯系,有些是非本質聯系;有些是必然聯系,有些是偶然聯系。
(二)世界的永恒發展
唯物辯證法一方面承認世界是普遍聯系的,同時又認為世界是永恒發展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不停的運動、變化、發展之中,恩格斯說:“一個偉大的基本思想,即認為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2](P239-240)世界上沒有永恒不變的事物,事物的運動和變化最終導致了舊事物的滅亡和新事物的產生,但每一新生事物都是在舊事物的基礎上產生的,新事物一方面拋棄了舊事物的不合理因素,另一方面又保留了舊事物的合理因素,并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的因素,促使現有事物的滅亡和新生事物的產生,因此每一事物都有其過去、現在和未來,即事物的存在是一個發展的過程,世界是事物發展過程的集合體。事物的永恒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又不是一帆風順的,一方面舊事物不會輕易的退出歷史的舞臺,另一方面新事物的發展和完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是,新事物中包含著符合事物發展的必然要求,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有著舊事物無法比擬的優勢,因此,新事物最終會代替舊事物,實現世界的永恒發展。
矛盾規律揭示了客觀事物內部諸要素以及事物之間既對立又統一的哲學范疇。矛盾規律包括兩種基本屬性,即對立性和同一性。矛盾的對立性又稱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對立、相互分離的性質和趨勢,是促使事物不斷發展的根本原因。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是矛盾得以存在的前提條件。事物內部諸要素以及事物與他事物組成矛盾共同體,事物內部諸因素之間的對立統一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即內因;事物與他事物的對立統一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因。內因和外因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同的作用,內因是事物發展的主要動力,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對事物發展起到促進和制約的作用,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是事物發展的第二位原因。
(一)矛盾規律揭示了客觀事物內在聯系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事物得以存在的前提,是連接矛盾雙方的紐帶和橋梁,矛盾規律的同一性揭示了客觀事物的普遍聯系。毛澤東同志在講同一性的第一種情形時指出,一切矛盾著的方面“具備著同一性,所以互相聯結。”[3(P303)]毛澤東在這里指出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事物互相聯系的原因和依據。一方面,事物矛盾的同一性,決定著事物的發展方向,這個同一性使矛盾雙方相互轉化,使矛盾得以化解,促使舊事物滅亡,新事物產生,從而揭示了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聯系性。另一方面,事物矛盾的同一性使矛盾雙方互相吸收有利于自己的因素而得到發展,而這個有利于自己的因素就建立在矛盾雙方具有的同一性的基礎上,從而揭示了事物轉化過程中的聯系性。
(二)矛盾規律是事物永恒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根本原因
矛盾促使事物處在不停運動中,毛澤東同志說:“世界上一切事物的過程里和人們的思想里,都包含著這樣帶矛盾性的方面,無一例外。單純的過程只有一對矛盾,復雜的過程則有一對以上的矛盾。各對矛盾之間,又互相成為矛盾。這樣地組成客觀世界的一切事物和人們的思想,并推使它們發生運動。”[3](P302)由此可見,一切事物都是由矛盾構成,世界是由各種充斥著各種矛盾的事物構成,事物的矛盾促使事物不斷進行自我否定,保留合理因素,去除不合理因素,促使事物不斷向前發展,毛澤東同志說:“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賴和相互斗爭,決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動一切事物的發展。”[3](P280)因此,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根本原因。
質、量、度是構成質量互變規律的三個最基本的范疇。質是一事物區別于它事物的內在的規定性,量是事物的規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數量關系表示的規定性,事物的質和量統一于度,度是保持事物的穩定性的數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圍。事物的發展過程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事物發展過程的量變體現了事物發展的連續性,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質變體現了事物發展的中斷性,當一事物發展的量的積累突破了度的范疇,事物即發生質變,舊事物滅亡,新事物產生。
(二)質量互變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普遍聯系
當事物處在量變階段,即事物只是出現了數量的增減或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變動,此時事物的質相對穩定,即事物表現為相對靜止的階段,事物還處在舊事物的質之中沒有變成他事物。當事物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突破了度的范疇,事物的性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一事物變成他事物。在發生質變之前的量的積累過程即事物的暫時性靜止狀態,為事物的質變提供了前提條件和可能性,同時也是一事物成變成他事物的連續性反映,揭示了事物發展過程的普遍聯系。
(二)質量互變規律揭示了事物永恒發展的狀態和形式
唯物辯證法認為客觀事物是處在不停的運動當中,事物的變化和發展具有階段性,包括量變和質變兩個階段。在量變階段,事物在舊質的范疇中,不斷發生微小的變化,這種微小的變化本身不會使事物發展為他事物,但是這種微小變化的積累會使事物最終轉化為他事物,事物量變的過程是事物發展的階段性狀態和形式的反映。事物發展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突破度的范疇,最終引起事物的質變,一事物轉化為他事物,質變是事物發展的飛越階段,標志著舊事物的滅亡,新的事物產生。
事物內部存在著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兩個方面,肯定因素使現存事物得以存在,否定因素促使現存事物走向滅亡。馬克思認為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4](P24)因而,辯證法必然“自身包含著否定的因素,并且這是它的最重要的因素”。[5](P244)因此,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聯系和發展的環節,即新事物是在舊事物的基礎上通過自我否定而產生,一方面是對舊事物的肯定,保留了其合理因素,體現了事物的普遍聯系;另一方面是對舊事物的否定,產生了舊事物所沒有新因素,體現了事物的永恒發展。
(一)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系的內在原因
事物內部既有肯定因素,又有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事物得以存在的內在原因,事物內部的否定因素促使事物不斷克服自我實現發展,一事物由諸多肯定因素構成,隨著事物不斷發展變化,事物原有一部分肯定因素隨著事物的發展被否定,被新的肯定因素代替,但一部分合理因素被保留下來。事物通過自我否定,批判的繼承了原有事物的合理因素,并在此基礎上產生了新的因素,當事物的新因素積累到一定程度,超過了原有事物舊質的度的范疇,舊事物滅亡,新事物產生,從而揭示了新事物的產生是在舊事物的基礎之上逐步完成的,因此,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系的內在原因。
(二)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永恒發展的實質
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否定是自我的否定,事物通過自我否定而獲得自身的發展,在自我否定的過程中,既保留舊事物的合理因素,又拋棄了舊事物中不合理的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添加了舊事物沒有的新內容,因此,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事物在否定的過程中經歷了三個階段兩次否定。事物通過自我否定,拋棄其不合理因素,產生新的合理因素,促使事物不斷向前發展,揭示了事物的永恒發展。首先,事物經過第一次自我否定,去除不合理因素,使事物獲得更多的新的肯定因素而得以繼續存在,在這個過程中事物的仍然處在舊事物的質中,第一次否定是事物發展的量變階段。其次,事物經過第二次自我否定,繼續拋棄其不合理因素,使事物所獲得新的肯定因素積累突破了度的范疇,從而引起事物質的飛躍,第二次否定是事物發展的質變階段。事物通過否定之否定從而完成了事物發展過程的量變到質變的飛越,當新事物產生后新一輪的否定之否定再次開始,事物在如此反復的自我否定作用下,實現了永恒發展。
由于事物內部存在矛盾——內因,導致事物不斷進行自我否定,從而使事物內部一部分不合理因素被拋棄,事物的發展進入到量的積累階段,因為矛盾存在于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因此,在事物內因不斷的作用下,事物不斷的進行自我否定,當自我否定的量的積累突破度的范疇,實現了質的飛躍,最終導致舊事物的滅亡和新事物的產生。
例如:一事物由A、B、C、D四部分組成,在事物內部矛盾的作用下,事物進行自我否定,使事物的組成變成了B、C、D、E,從而開始了事物變化的量的積累階段,事物在這一階段,不斷進行自我否
定,不斷進行更新,變成C、D、E、F,變成D、E、F、G,最終變成E、F、G、H,至此,新事物產生,舊事物滅亡。
如圖所示:

但從整個過程看,E、F、G、H是從A、B、C、D一點一點演化而來,在這個過程中,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內在原因即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矛盾,又體現了事物發展是自我的否定,自我否定成為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自我否定的過程中經歷了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量的積累和質的飛越是事物發展的階段形態,體現了事物發展的持續性和連續性,揭示了世界的普遍聯系;同時矛盾的普遍性決定了矛盾無處不在,矛盾無時不有,一事物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產生了,事物在矛盾如此反復的作用下進行自我否定,從而揭示了世界的永恒發展。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
[3]《矛盾論》《毛澤東選集》[M].合訂本.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
[5]列寧全集(第38卷)[M].
*本文為包頭醫學院學分制下課程改革課題立項階段性成果。
*作者姓名:魏寒冰,女,包頭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婚姻、家庭與性。
B02
A
1007-9106(2016)08-0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