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岳燕
【摘要】隨著科技的進步,人才的競爭在現代社會顯得尤為重要。而基礎教育對人的一生有著奠定基礎的作用,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起著重要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世界各國都對其基礎教育體系進行改革以適應社會的發展。中美對此都有著同樣的認識,有著自身的基礎課程的改革,但兩國由于國情的不同,教學對象的不一樣,教育環境的不同,在改革中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本文就深入兩國的基礎教育課程之中,分析其有何不同之處,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有更深刻的認識。
【關鍵詞】中美 基礎教育 改革 比較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001-02
現在社會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培養最關鍵的是加強學生的基礎教育。基礎是奠定學生一生行為習慣的根本,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所以基礎教育對整個教育而言都顯得特別重要。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基礎教育也必須有著相應的改變才能夠真正適應于人群,順應于時代,才能夠培養出真正的人才。
1.中美基礎教育現狀與改革近況
眾所周知,中美兩國的基礎教育方式存在較大差異。在美國,學生要不斷換教室上下一堂課,而在中國,學生則呆在同一間教室和相同的同學上課;美國課堂里,老師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小組討論,而中國學生在課堂上則比較保守;在文化上,美國學生有更多的自由去選擇他們想要探索的東西和參加課外活動來提高他們綜合能力;而在中國,學生將課外時間大多用于自學或休息。中美課堂教學差異的本質是基本理念不同:一個是教師注重“教”的細枝末節,一個是著重于學生“學”的深層根基。針對本國的國情中美兩國都分別制定了不同的基礎教育改革政策,美國從上世紀開始經歷了三次改革浪潮,并提出了《2000年的美國:一種教育戰略》、《2001年不讓一個兒童落后》和《美國2061計劃》等教育改革綱領性文件,我國在2001年頒布了《關于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如今仍在繼續。在改革中美國教育需要扎實學生的根基,中國教育則需立足于學生對學習的深刻理解,關注和把握。中美對基礎教育改革的政策都是在適應新世紀的發展需要,適應全球化競爭的需要。
2.中美基礎教育改革比較研究
2.1比較分析改革的需要
時代的發展就促使著社會上的一切都要能夠有著相應的發展,教育作為人才的培養與傳育媒介就顯得更加重要。自古以來我國就在選拔人才的制度上有過多次的改革,再縱觀國際社會更是有許多國家在順應時代的發展的同時也在對教育進行的改革與創新,以尋求與時代發展相應的教育方式。中國以往的教育存在著較大的局限性,學生也存在著較多的不足,如教師主導了課程,學生參與性不高,學生動腦、動手較少,學生思維能力沒有得到鍛煉。而且課程內容存在著較難、較偏、較舊等特點,致使課程教學不能滿足學生發展以及社會發展的需要;而且中國以往的教育還存在著教育的觀念較為落后,對學生的要求一味的追求成績,導致學生成為了讀書的工具,社會實操性較差,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等。美國的學生與我國的正好相反,美國的學生存在著動手能力強,更是愛動腦,學習氛圍較為輕松的優勢,不過美國的孩子基礎較為薄弱,在學術方面能力較為底下等,這些同樣也對美國基礎教育的進一步落實起到阻礙的作用。因此兩個都迫切的希望能夠在時代的發展中有著基礎教育的實際改變,進而來提高整個基礎教育的水平。例如中國就需要在基礎教育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而來做到學生的全面發展;美國則需要提高基礎教育的質量,需要做的就是對學生的基礎知識以及基本的技能,美國學生在數學、科學與英語的學習能力較弱,所以美國教育部門對這些方面就尤為重視。由此可見,雖然兩個國家都在進行著基礎教育的改革,但是兩個國家在具體的措施上又有區別。
2.2比較分析教學觀念的改革
教育觀念對自上而下的,是對教育的把握與整個方向。教育改革就必須與教學觀念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就教學的觀念我國與美國有著較大的區別。現在我國的基礎教育主要是在實行“素質教育”的方針,也就是在現在的我國基礎教育中學生的全面的能力發展是我國教育的主要方向,因此縱觀我國基礎教育大的發展現狀,各個基礎學校都在進行著教育的改革,都是進行著素質發展的政策,這就是由于教育觀念發生改變的結果。美國與我國不一樣,可以說是正好相反,一直以來,美國都比較重視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所以美國的教學課堂是比較靈活的,但是同時也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學生的基礎教育質量的不到提高,甚至是有落后的現象。在美國則是在改革中十分注重傳授知識以及考試在學習中的作用。以往的美國教育雖然說種類多,學生接受的知識面較廣泛,不過學生也存在著對知識掌握不夠全面與調理,存在著支離破碎的局面,而且有的功利性較強,使學生的價值觀發生了較大的改變,但是美國現在的基礎教育已經有了明確的五門主要學科(英語、數學、自然科學、歷史、地理)在課堂教學中滲透了濃厚的人文主義,因此學生在基礎教育學校的學習也是比較有目的性的。美國現在的基礎教育還明確規定學生必須要有知識檢測,也就是考試。這樣學生與教師都會有壓力,在就業壓力的學習中。學習的目的與重難點得到把握,塑立了教師的權威。雖然美國現在不少人對這樣的教育有著較多的指責與懷疑,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在美國仍然在繼續,甚至在加強[1]。
2.3比較分析改革政策的清晰性
隨著教育改革措施的頒布,教育改革在我國就如同鮮花般的遍地開放。不過就兩國的改革政策的綱要上進行分析還存在著較大的不同之處。我國的《綱要》在具體的措施中顯得比較簡單,如我國基礎教育的現狀在《綱要》中只有短短一句“我國基礎教育總體水平還不高,原有的基礎教育課程已不能完全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并沒有對我國基礎教育的現狀水平不高在何處有具體的闡述,也沒有說清楚在哪些地方是不符合時代的發展,這些不清晰的措施對基礎教育的改革存在著較多不利因素,對教育改革的推廣與實施帶有較多的阻礙。美國的教育改革則不一樣,美國的改革綱要在具體實施的條例上則顯得比較清晰具體。例如在美國的改革法案中就有這樣一段話“今天,將近70%的城區四年級學生在國家閱讀測驗中未達到基本的閱讀水平。在國際數學測驗中我們的高中學生落后于塞浦路斯和南非的學生。將近三分之一的大學新生在他們能夠開始正常的大學課程前卻不得不參加補習課程。”在這句話中包含中具體的數據,較為清晰的分析,對所產生的結果也有著具體的措施。這樣對教育改革的開展起到了促進作用[2]。
其實,這樣的比較不僅出現在兩國教育的分析上,在教育的具體實施方案與措施方針上都存在著這樣的問題。中國的《綱要》在許多問題上主要是運用著較為模糊的概念分析,此處的方向也是比較粗略的,不夠具體。[2]但是美國的方案卻對每一點都有落實在具體的分析之上,甚至達到什么樣的人才都有做出具體的指示。例如像“增強對學生業績的責任制。提高成績的州、教育學報2008年地區和學校將獲得獎勵,失敗將受到處罰。家長將了解其子女在學校的學習情況。此外,3~8年級學生在州年度閱讀和數學評估中的表現將與評判學校效率好壞緊密結合起來。”其目的明確,操作性較強[3]。
2.4比較分析改革的一致與穩定
政策的落實并不是一蹴而就,是需要有較長時間的調研做準備的。我國的《綱要(實行)》就經過了較長時間的實踐才得以正式的推行。在1996年7月九年義務教育就開始在教育部的帶領下進行調研,直到1997年才完成調研,再到1998年形成與推廣,最后2001年的正式頒布都需要實踐的積累與時間的調研。2006年我國的《綱要(實行)》才得到初步的推廣。同樣,美國的基礎教育改革也是經歷了一個改革的時期,從1983年的發現問題,到80年代的尋找方向,再到以后沒有休止的各種修訂[4]。這條教育改革之路還在繼續著。由此可見,兩國在教育改革中都是依據于實踐之中,都是在以學生的發展為基礎上。在基礎教育的改革上具有一致性和穩定性。
不過,就從這也可以看出我國的《綱要》與美國的法案也有不同之處,我國的《綱要》就只有調研與推行,并沒有較多的后期修改,但是美國的方案更能夠體現出一種循序漸進,有一定的時間積累與較深入的研究,而且在推行之中不斷在進行著修訂與完善,這修訂之路還沒有截止,還在繼續著。由此看來我國的基礎教育改革在實施中肯定會出現較多的問題,因為學生的學情是不一樣的,時代發展也是不同的,并且人們的需求更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國更是需要在基礎教育改革之時借鑒美國的不斷完善與及時修正的特點,努力使我國的基礎教育改革措施與時代發展與學生的需求相結合,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培養時代需要的人才。
2.5比較分析改革的權威性
中國的基礎教育改革自《綱要》推行以來對教育人員的獎勵措施并不多,主要是由于《綱要》中并沒有明確的提出相應的政策策略,最多也只是在《綱要》中有說到“予以獎勵“的字眼,所以使基礎教育改革的權利受到阻礙,影響到改革的實施。并且就我國目前的教育情況來看,實行基礎教育并不是全國都均勻,存在著地區的差異性,西部地區的基礎教育在物質上顯得更加不足,政策的獎勵措施不明確就會進一步加深基礎教育在落實上都存在較大的問題。美國在基礎教育中的改革許多措施是落實到具體的法律之中,有法律的保障對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起到了積極推進的作用[5]。
參考文獻:
[1]李水山.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教育新政及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2012(16) :56-64
[2]穆嵐.中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政策的比較與分析[J].現代教育論叢.2013(03)
[3]周小虎,孫啟林.試析利益集團對美國教育政策的影響[J].比較教育研究.2013(11) :188-201
[4]胡東芳.論課程政策的定義、本質與載體[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1)
[5]李水山.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教育新政及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