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探討實踐教學在漢語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及采用的方法。
【關鍵詞】漢語學習 實踐教學 采用方法 目的
【中圖分類號】H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027-01
少數民族學校教漢語課是讓少數民族學生掌握一門語言,借助漢語與人交往及為將來終身發展奠定扎實的漢語基礎。新疆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地區,漢語是少數民族學生掌握現代信息技術與知識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學習一門語言不僅僅是掌握一套規則積累大量詞匯讀課文做練習而且是學生能夠自然流暢地使用這門語言。衡量學生是否掌握一門語言最終是要看他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如何而不是懂多少。掌握交際聽說讀寫運用的漢語能力是目的又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重要基本訓練手段是學好漢語的必要途徑。
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漢語困難的原因很多,大部分學生來自邊遠農村和牧區,沒有語言環境和正規的教學方法。大部分來自邊遠農村和牧偏區的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方法。這些學生到高校后聚集在來自四面八方的集體中與生長在城市漢語基礎較好的學生共同學習生活。對自己缺乏自信心,用漢語回答問題有畏懼心理,害怕出錯,怕別人笑話,因知識面狹窄,教學方法陌生提問時不知道如何用漢語思維和表達等等這些因素都是課堂訓練太少,實踐環節在漢語教學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漢語教學質量。無論困難來自何方最重要的是到高校以后我們應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自然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有更多機會練習。
漢語教學是一門應用語言學科,而實踐教學在漢語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既是語言課又是訓練課,許多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不是光靠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參加各種活動練出來的。漢語教學中我們以情景為環境,活動為載體,交際為主題,我們只有抓住這三項要素才能加強交際的實踐性,才能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通過參與實際演練才能夠真正把握語言交際的真諦。
漢語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采用聽說演唱等方法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學會漢語。有些教師已經采取了相應的教學方法,竭力突現語言交際能力訓練,如注重課堂互動,精講多練,強調對話情境,要求學生理解會話背景等等。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會遇到什么問題?這些問題該怎樣解決?所有這些只能在客觀真實的現實生活中加以思考解決。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也看到有些學生漢語水平考試達到了八級,公務員考試筆試部分考得很好,面試和交流過程中還是感到力不從心,存在許多語句不通,把握不準的現象,這些大都緣于訓練少、實踐鍛煉的欠缺,沒有給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語言訓練空間。
要補充這個欠缺,光靠一本教材、一張黑板、一支粉筆和傳統的教學方法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語言課比較枯燥,形式比較單一,學生容易產生厭倦感,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們可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設備豐富教學內容,改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興趣。綜合應用文字、圖像、動畫視頻和放映幻燈等資料來進行教學,有效擴展知識面,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腦口,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喜悅。
實踐教學可以檢驗學生的漢語交際水平,也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語言能力的大舞臺。大多數漢語學習者的學習目的是提高自己用漢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學校根據學生的漢語水平安排實踐活動,暑寒假時間到鄉村實習,用漢語寫實習報告等。可以考查學生漢語學習效果,還可以給予學生使用漢語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也展示了自己的學習成績。理論和實踐之間架起橋梁它可以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學生的認識不再僅僅局限于書本和課堂而是對實踐環節有了明晰的體驗,學生可以運用已學知識增強學習興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培養漢語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基本的漢語學習方法為將來就業打基礎。
參考文獻:
[1]新疆職業技術教育2004年第1期
[2]雙語教學資料和本人實際教學中的經驗
作者簡介:
沙吾列·沙力克(1963-),女,大學本科,新疆伊犁職業技術學院漢語教師,從事漢維雙語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