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礪劍,再創輝煌
——第11屆湘雅國際糖尿病免疫學論壇成功召開
【本刊訊】第11屆湘雅國際糖尿病免疫學論壇于2016年4月22日至24日在湖南圣爵菲斯大酒店召開,本屆主題為“代謝免疫學:肥胖、免疫與代謝以及糖尿病和代謝性心血管疾病”。
本次論壇創下了兩個歷屆之最,首先是邀請的專家人數,共有六十余位國內外從事糖尿病基礎或臨床研究的著名專家及優秀青年學者加入;其次是參會的院校師生人數,相比于往屆參會代表絕大多數是醫生,本屆論壇有近百名來自多個醫科或藥科大學的師生注冊參會,這也反映出湘雅論壇的影響范圍在不斷擴大。從會場座無虛席以致不少人需要站著聽的情況也可以看出會議內容的精彩,下面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本次論壇。

4月23日全體大會主席潘長玉教授與劉峰教授

4月24日全體大會主席賈偉平教授與周智廣教授

紀立農教授

李蓬教授

Philipp Scherer教授
每天上午的開場節目都是全體大會,無論是主席還是講者絕對都是學界大咖。4月23日開幕式后的第一場重頭戲在我國著名糖尿病學家潘長玉教授和美國華人糖尿病學會第一屆主席劉峰教授的主持下拉開帷幕,2015年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班廷獎得主Philipp Scherer教授和來自清華大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李蓬教授先后做了精彩報告,他們圍繞這兩年國際糖尿病會議上的熱點之一——脂肪細胞在代謝中的重要作用,讓我們更深入地認識到脂肪細胞并不一定就是“壞”的,關鍵在于它的“質量”(大小、類型等)。在隨后的基礎專場里,還有多場有關脂肪代謝的精彩報告幫助大家追本溯源。4月24日早上的全體大會由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現任主任委員賈偉平教授和湘雅論壇主席周智廣教授主持,內容更加貼近臨床治療,講者都是來自國內外的有著豐富臨床經驗的醫生,來自美國的劉振啟教授(由美國最權威的獨立的醫生評審機構評出的“Best Doctors in America[美國最佳醫生]”)和來自北大人民醫院的紀立農教授(國際糖尿病聯盟西太平洋區侯任主席)對各大學術組織(美國糖尿病協會、美國臨床內分泌醫師學會、國際糖尿病聯盟)的指南應用結合個人經驗做了解讀,而在美國有著豐富從醫經驗的王湘兵教授則就非1型糖尿病患者的酮癥酸中毒診治這個臨床問題做了解釋。
本次會議專門設立了臨床熱點討論專場,為廣大參會代表提供了與專家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代謝性炎癥綜合征:魂系臨床?”討論會由胡仁明、陸菊明、劉振啟、文格波、雷閩湘等教授參與討論,和參會代表一起就炎癥與代謝性疾病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進行了交流。“1型糖尿病的分級診療:路在何方?”討論會則邀請了來自醫(包括美國醫生)、患、政府、媒體的四方代表來共同討論分級診療這個最近非常熱的話題。
據初步統計,本次會議的參與人數超過一千人,而且由于大會一直堅持“從基礎到臨床”的宗旨,除了臨床醫生,越來越多的院校師生和科研工作者加入進來,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聯合抗擊糖尿病的光明未來。

王湘兵教授




主會場

與會專家合影

臨床熱點討論

臨床熱點討論
doi:10.3969/j.issn.1672-7851.2016.0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