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乾
摘 要: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國家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實現京、津、冀優勢互補和促進環渤海經濟區迅速發展的客觀需要。作為高職院校,要站在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高度,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對人才的要求重新定位課程體系,通過大力開展校企合作和實訓,提高各個專業的對產業的服務能力,培養滿足需求的專業人才,為京津冀系統發展搞好人才服務。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展;人才培養;服務能力;對策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是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重要舉措,是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決策。京津冀協同發展,指的是京津冀三地作為一個整體協同發展,打造現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標同向、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京津冀協同發展對于推進環渤海區域經濟體制改革,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資源和人才優勢互補具有十分重大意義。在這一背景下,高職院校應積極調整姿態,做好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充分準備,承擔起高職院校應有的作用。筆者結合本校教學實際和人才培養目標,針對性地提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該校主動承擔起服務職能的有效對策。
一、增強敏感性和前瞻性,盯準社會需求進行人才培養
高職院校是以培養具有專業技術、技能等綜合性應用人才為目標的院校,多年來它為我國傳統經濟培養了大量專業人才,形成了比較固定的專業學科,并逐漸打造了與當時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品牌專業。高職院校服務于京津冀協同發展主要是培養優質的人才和提供一定的科技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北京集中發展高端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天津集中發展高端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河北集中發展基礎制造業和交通物流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新興產業的出現,勢必會使人才需求發生變化。這就要求高職院校不斷增強敏感性和前瞻性,以精準獨到的眼光和敏銳的嗅覺科學進行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積極預研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調整傳統專業,積極建立適應社會崗位需求、具有特色的專業群,并不斷調整和優化專業布局,在對傳統專業改造的基礎上,不斷拓展新興專業,建設具有品牌和特色的專業,以此來適應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客觀需要。
二、科學進行專業課程分類,建立符合需求的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要始終以培養目標為統領,努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培養學生的應用技能。這就要求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結合培養方案,不斷細化課專業分類,使專業課程設置更加準確,從而提高專業的引領性作用。高職院校在進行各個專業課程設置時,要根據基礎課程、核心課程和拓展課程的實際需要科學進行設置,具體為:專業基礎課要突出基礎知識,注重對學生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基礎課程應有的作用,為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核心課程在整個專業課程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是不可撼動的,在進行核心課程設置時要突出特色,彰顯學科的獨特性和無與倫比的優勢。專業拓展課程培養學生個性化和職業專長的拔高課程,則要注重是否能夠達到培養學生未來崗位群需要的職業專長水平。總之,在新形勢下,高職院校要加大課程改革的力度,推進課程改革的進度,建立滿足京津冀協同發展要求崗位技能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要在原有的教學模式基礎上,積極探索學分制的培養模式,實現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考核方式的改革同推進、同實施,以切實提高不同專業的教學成果,培養滿足崗位需求的專業技術實用人才。
三、創新職業培養方式,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使京企大量向河北轉移,這無疑為河北的發展帶來了動力。我們知道,京企規模比較大,且大多都拓展了海外業務,它們的目標是踏出國門,走向世界。這就要求人才在具備專業技術技能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具備一定的外語語言能力和計算機操作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崗位的現實需要。因此,高職院校應根據形勢的變化,積極創新職業培養方式,在對學生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培養鍛煉的基礎上,注重外語知識的學習,將專業外語、計算機作為一門核心課程,嚴格考核,注重實踐,從而使學生能夠成為職業所需的復合型人才,具備一專多能的本領,為京企轉移后順利就業,實現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傳略的完美對接做好充分的準備。
四、堅持能力本位的原則,突出實訓教學,增強人才的實用性
高職院校要始終堅持能力本位的培養原則,不斷拓展實訓基地,通過校企合作等方式,把以課堂上的間接知識與生產過程中的直接經驗相結合,培養學生實際動手、動口能力,使學生切身體會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從而主動地、有準備地適應社會。高職院校要將實訓教學擺在突出位置,通過積極加強與校外企業的聯系,拓展學生實訓基地,讓學生能夠真槍實彈地操作,親身體驗崗位,從而發現自己只是的短板,有針對性地彌補和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將理論課堂所學的知識轉化到實踐中,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才能使培養的人才迅速進入崗位角色,滿足崗位對人才的需求。
總之,僅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為環渤海區域特別是河北省的高職院校帶來了較好的發展基于,各高職院校要以此為契機,緊盯崗位需求,洞悉經濟轉型趨勢,根據產業的變化和未來發展的趨勢積極調整專業設置,及時進行課程體系改革,推進產、學、研一體的教學模式,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儲備實用型、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肖紅.高職外語院校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策略研究.科學論壇.2016.4:207.
[2]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方位.[N].人民日報,2004年10月16日20版.
[3]張麗媛,李巖.京津冀協同發展下秦皇島市高職高專院校發展的對策分析.東方企業文化.2015.5月:174.
注明:文章為河北省高等教育學會2015年度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課題《高職院校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研究》編號GJXH2015-375,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