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成友
摘 要:數學的魅力無處不在,在數學教學中充分展示數學的魅力,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中展示數學魅力要做到樹立正確的教學觀,通過引導學生發現數學學習的意義、將教學和學生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引領學生發現和感受數學之美展示數學的魅力,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情感。
關鍵詞:中學;數學;教育;探討
前言:中學數學課程是集抽象性及邏輯性為一體,非常嚴謹的一門學科,也正是由于中學數學的這一特點,再加上數學知識極強的系統性,無論是對數學事物的感知,再到判斷和推理的思索過程都需要有較強的意志努力,也因此使很多同學對數學產生厭學的現象,認為數學知識非常枯燥乏味,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也不盡人意。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是當下許多老師和數學教育研究者所面臨的問題。本文從教學準備、教學的環境、教學的方法、教學評價以及教學的反思等方面對中學數學教學有效性提升的策略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旨在全面提升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給學生創建有趣且合理的教學情境
初中數學的課程標準當中曾經指出了數學的教學必須與學生生活的環境緊密相關,以學生現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出發點,創設能夠利于學生合作交流與自主學習的情境。中學數學要想實現有效的教學,設置合理、有趣的教學情境是關鍵,在中學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明確日的,從學生感興趣的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的提高著手,對課堂教學的情境進行合理的創設,使學生能夠在生動的數學課堂教學氛圍當中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并獲取更多的數學知識。
教師必須要重視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并通過多種教學情境的創建,把中學數學知識當中的原型問題充分的與課堂教學相融合,課堂上應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們討論并研究這些數學當中的原型問題,使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也能夠使學生數學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另外,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設計的問題情境,必須保證兼具趣味性和教學的有效性原則。課堂當中所設置的問題,一定要保證在民主和寬松的課堂環境以及生動而有趣的教學情境當中,數學教師必須引導學生能夠主動積極的對問題進行探究,讓學生能夠勇敢的將自己的看法與觀點表達出來,使學生可以在生動而有趣的教學情境當中,不僅使學生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得到了提高,還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以及問題解決時成功的喜悅心情。例如在乘方這一課的教學時,給學生講解了乘方后,讓學生們想象一張報紙經過50次的對折以后,高度會是多少,這一問題一經提出,學生們的情緒立時變得高漲,此時學生們有的進行分析和討論,有的則進行實踐推理計算,在吸引學生興趣的同時,也使學生們對乘方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可以這樣說,創設有趣且合理的教學情境,是中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能夠提升的有效措施。
二、恰當的應用多媒體是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的重要手段
以往的數學課堂教學,憑的是教師的一張嘴,手里的一支粉筆和墻上的黑板,而應用多媒體進行中學數學的輔助教學有著非常大的優勢。數學的邏輯性和抽象性極強,中學生缺乏實物感知的能力,思維上也有著一定的障礙,而多媒體教學的融入,能夠將抽象的數學問題變為實際的多媒體畫面,讓數學知識從復雜變成簡單,從抽象到具體,從難到易。像在學習幾何相關的性質、定理以及探究函數性質的課程時,數學教師可應用幾何畫板制作相應的課件,去激發中學生探索的心理欲望,學生們都會不由自主的跟隨課件動手去畫矩形、平行四邊形、菱形、梯形等,多媒體課件還可以將傳統教學無法展示的三角形平移、旋轉,正方形、矩形、平行四邊形和菱形的互變等,通過課前精心的制作幾何畫板課件并與多媒體PPT有效融合,可以用最短的時間,最直觀的展示方法,讓學生了解這些數學知識,可以使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明顯提升。
三、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方式是提升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當前,中學數學的教學評價過于單一,仍是以應試教育的考試成績為依據對學生進行評價。中學數學的教學評價主要日的就是激勵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因此需創建多元化的評價目標和評價方法體系,例如在數學課堂上可以把學生各自的表現分為聽課最認真、發言最積極、筆記最仔細、交流討論最透徹、學習態度端正以及學習進步較快的學生等,在課堂最后由分組學習的小組間各成員間進行相互的評價,再由各個小組長和教師共同進行評價,每周進行學習總結,對于表現突出以及進步較快的同學要在全體同學面前給予鼓勵和表揚。
另外,教學評價不要過分注重結果,要注重過程,注重學生學習數學的水平并注重學生的情感表現以及態度表現。如在二次根式乘除法時,對一個學習中等的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改時,學生的答案雖然只有一部分答對了,但還是可以給學生的作業留下了優秀的批語,并在批語后寫到本節課堂發言非常積極,而且非常精神,較之前進步很大,加油,再接再厲!教學評價的目的是要學生對自己形成一定的認知,從而提高學習的能力。教師作為教學評價的參與者,要將中學生考試的成績和他們在課堂教學的學習當中各種表現相結合,給予綜合性的評價,并將這樣的評價結果作為中學生的數學成績。通過評價方式的改變,中學生的數學學習有了更多的喜悅感與成功感,有效的使中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積極參與度明顯提升。
總之,中學數學的課堂教學當中,教師要精心的準備和設計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情境,創建民主而和諧的課堂氛圍,通過多媒體教學法的融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創新教學評價,不要過分注重結果,要注重過程,注重學生學習數學的水平并注重學生的情感表現以及學習態度表現,讓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使學生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學習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從而也使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結語:積極的情感因素有助于認知水平的提高。調查發現,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影響其學業成就的除傳統智力因素外,還有“非智力”的因素,如學習動機、興趣、自我觀念等。展示數學之美,引領學生感悟數學魅力,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樂學、愛學,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等。
參考資料:
[1] 馮麗.談中學數學習題講評課的有效性教學[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5,17(2):122-123.
[2] 葉偉嫦.中學數學分層教學的初步解析[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29(4):237-237.
[3] 吳李紅.淺談中學數學有效學習[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13(1):17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