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灌輸教育模式已經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了很久的應用時間,并且目前也發揮了較為顯著的作用。但是隨著信息技術和新媒體的不斷發展,灌輸教育也呈現出了很多不足之處,必須要進行必要的改善。因此,針對傳統的灌輸理論,結合教育環境的新特點,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輸教育進行創新發展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也正是從這方面入手,展開了詳細的探討。
【關鍵詞】灌輸理論 思想政治 創新發展 可行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072-01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輸教育長期以來都被我國作為基本的教育模式,在歷史上也具有了較高的成效。但是在當代的發展中,這種方式越來越體現出其不足之處。其主要就是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給傳統的灌輸模式帶來了較大的沖擊,越來越多的教育者開始提倡素質教育,并將精力放在新的教育模式中。但是,灌輸教育模式能夠應用很長一段時間,也是有一定優勢的,不能隨意的拋棄。本文正是基于此,探討新環境下灌輸理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創新發展策略。
一、思想政治灌輸教育的內涵及特點
思想政治灌輸教育在不同的時代定義也不同,但總體上仍然分為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的定義。狹義上的思想政治灌輸教育主要是指教育機構按照一定的教學目標,把教學內容以課堂授課等方式傳輸給學生,并轉化為學生本身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而廣義上的思想政治灌輸教育主要是指無產階級利用宣傳教育等方式,把政治觀念和理想傳播到廣大民眾,讓廣大民眾理解并認可這種觀點和理想,并將其轉化為廣大民眾的行為規范,達到社會和諧與發展。
思想政治灌輸教育的特點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動態性。灌輸教育的發展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以受教育者為核心的教育。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就是忽視了動態性,不能在信息時代和多媒體時代中完善灌輸教育,將時代元素融入教育過程。第二,系統性。在我國各個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輸模式都有較強的系統性,同時灌輸模式能夠將教育體系中各個板塊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其教育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輸模式創新發展的可行性
(一)灌輸模式本身比較完整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輸教育主要是指滿足相應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的發展規律和每個受眾本身的不同,形成一個系統性的教育體系,是一種理論與實踐高度結合的教育模式。在當前社會中,灌輸教育主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為主要的導向,并且還有“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等各類先進的教育理念作為重要支撐,同時其內部的各個模塊之間聯系都比較緊密,是一個比較完善的教育模式。而在這種模式下進行創新發展只需要對教育模式本身進行一定的改良就能夠較好的滿足需求,不必創新太多內容,因此創新發展的難度會大大降低。
(二)灌輸模式創新發展的環境優良
馬克思認為,生活環境會隨著時間不斷變化,在物質決定意識的理念下,人的思想意識也會隨環境變化而改變。因此,環境本身對于個人的觀念形成就有較強的感染作用。灌輸教育能夠全面的對個人進行教育,利用手中可支配的教育資源創建出一個最適合受教育者的教育環境,是一種動態的教育過程。而對灌輸模式進行創新以后,教育環境必然會得到相應的革新。特別是創新的過程是結合時代特點的革新,因此創新后的教育環境一定會更適合受教育者,從而具有較強的可行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輸模式的創新發展策略
(一)融入信息教育技術
在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教育體系之所以會發生巨大變遷,最重要的就是互聯網帶來了較強的互動和溝通,體現出了教育的平等性和自由性。因此灌輸模式要想得到創新發展,也比如融入信息教育技術。目前適用性最好的技術就是對話互動式的網絡灌輸平臺和疏導系統模型。這些技術的詳細應用主要分為三步。第一,利用網絡環境搭建一個網絡平臺,比如BBS論壇、留言板等,創建一個網絡環境。第二,督促所有的黨政干部,受教育者和思想政治教師都加入到這個網絡平臺中,讓他們通過這個平臺進行互動。第三,教育者要明白平臺的建立僅僅是一種輔助手段,灌輸模式的最終任務還是教育而不是互動,互動交流是為了更好的教育。同時在平臺應用的過程中不免會出現一些不合的言論,這個時候要使用疏導系統進行必要的屏蔽,并糾正受教育者的思想誤區,避免受教育者出現思想污染。
(二)創新教育方法
傳統的灌輸模式強調說教式教育,但在新環境中,這種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但是新媒體環境中,人們的思想更加活躍,更容易受到其他不良思想的污染,因此必須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灌輸模式的力度。這個時候,教育者應該認識到當前受教育者都有較強的個體性,摒棄傳統的灌輸教育模式,轉而發掘受教育者的自覺學習能力,引導他們進行自主的反省、總結,通過分析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在下一步的學習中糾正自己。簡單來說,就是不能使用以前的那種強制灌輸教育模式,而應該采用當下的引導灌輸教育模式。
(三)更新教育內容
傳統的思想政治灌輸教育效果之所以不理想,在很大原因上也是因為其灌輸內容與時代發展不協調。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首先就應該不斷豐富灌輸教育的內容,在教育過程中多引用一些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新成果,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灌輸內容進行精煉和總結,保證內容符合當下時代的特征和潮流。其次,還應該不斷的拓寬灌輸內容。優秀的人才應該是綜合素質都比較突出的人才,因此灌輸教育的內容在未來的發展中也應該進行相應的拓寬,不但要關注政治素質的提升,還應該注重培養教育受眾的技術素質和心理素質,保證其全面發展。最后,灌輸教育的內容必須要聯系實際,致力于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在這之中,可以將一些社會熱點事件加入到教育體系中,通過探討這些熱點事件讓教育受眾能夠理性的分析各類社會問題。
四、結語
灌輸模式對于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來說,依然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具有較強的可行性。灌輸模式之所以在當今教育體系中應用效果不明顯,歸根到底就是沒有與時代發展相結合。所以,灌輸模式的應用要融合當下發展非常迅速的信息技術,同時還要強調受眾的主體性和個體性,及時更新教育內容,從而使灌輸模式能夠跟上時代的潮流,更好的為思想政治教育服務。
參考文獻:
[1]楊林. 灌輸理論在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與創新[J]. 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2(8):97-98.
[2]武從琴. 灌輸理論視閾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 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3(1):102-105.
作者簡介:
楊再旭,男,侗族,貴州凱里人,本科,學士,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理論理課教師,副教授,主要從事思想政治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