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杰
【摘要】新課程標準要求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并適應學生年齡段的心理以及接受能力的需要,使數學教育在廣大學生范圍內得到不同的發展以及提升。本文,我結合自己在布置批改作業的時候的一些心得,簡單描述一下自己的想法。以供廣大同行借鑒使用。
【關鍵詞】初中數學 作業 布置 批改 差異化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126-01
一、初中數學作業差異化的布置
(一)布置作業的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
1.合理歸類。我根據學生平時學習數學的基本情況,以及每個學生的差異把學生分為三個層次。一是金牌生,也就是學習能力強,習慣好,對學習數學的興趣非常高,有很強烈的學習數學的欲望,成績穩定、優異。二是銀牌生,即數學的基礎扎實,也喜歡學習數學,但就是學習效果一般,缺乏“一題多解、舉一反三”的悟性。三是銅牌生,就是數學基礎缺乏,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效果較差的學生。
2.合理分組。在合理歸類的基礎上,我將學生們劃分為若干個小組,并將每個小組的成員配置合理的將金牌生、銀牌生、銅牌生穿插,并有金牌生擔任小組長。分組的工作,并不是把學生簡單的組合,要掌握一下原則:分析學生的生活環境、興趣愛好、學習能力、身心性格、包括人際交往能力。這些因素綜合考慮,爭取使每個小組的實際情況多元化。在分組的過程中,也要考慮到學生們的實際情感意見,在盡量尊重學生們的意見的前提下,把學情與個性完美結合,以保證小組的學習過程的順利開展。
3.分完組后,還要注意觀察,因為學習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學生學習的效果也會隨著時間或者學習動因、態度在某個階段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畢竟學生們都是一個活生生的個體。如果發現情況,要及時調整。通過調整的動態化,來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
(二)布置作業的差異化要把握因材施教的原則,要根據學生個體的不同的情況,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力爭使每個學生都能喜歡上數學,體驗到數學學好后的喜悅。
1.作業的內容要精練,在選編上由易到難,在題型上要多樣化,讓學生每做一道題,都可以得到鍛煉和啟發。同時,在作業量上不宜過大,每天的作業量控制在30分鐘左右完成為佳。太久的話,很容易讓學生作業疲勞,并產生逆反心理,就達不到合理設置作業的效果。
2.我把作業題目的設置細分為三類:A類是概念作業。也就是根據數學知識點的概念、公理、定理等演變出來的作業題,這些題目沒有復雜的推理和思維轉換,比較容易,這些作業題主要針對銅牌生。讓他們通過簡單記憶、推理進行一定的知識的積累掌握。B類是基本作業。即是根據教材知識點,經過一定的推理和演變出來的作業題。這些題目針對銅牌生,讓學生們通過模仿、例題,在充分理解定理、性質的前提下所完成的基本題型的作業,為進一步提升學習數學的能力打下基礎。C類是拓展作業。就是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礎上的綜合性、拓展性強的作業題。這些作業題需要嚴謹的數學思維,縝密的推理和巧妙的計算才可完成的作業題。
3.讓學生做作業的形式也差異化。在根據教材以及課堂上講述的知識點的基礎上,設計好不同類型的作業。在布置作業的時候,讓金牌生完成B類跟C類題,這樣讓他們的基礎知識更夯實,并能更大程度的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為以后向更高層次的發展打下基礎。銀牌生需要完成A類題和B類題,選作C類題,這樣可以使學生有充分的選擇,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增加在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完成拓展作業題的信心。銅牌生只需要完成A類作業題,選作B類,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們掌握基礎知識,也可以通過減輕作業負擔緩解他們學習數學的困難心理,從而引發學習數學的欲望。
二、批改數學作業差異化的想法
(一)批改作業的現狀
1.批改作業的時間比較長。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關鍵的階段,數學課程每天都有,作業也是如此。教師們不僅要準備第二天的課堂教學計劃,還要批改作業。如果教師在第二天上課以前完不成作業的批改,就沒有辦法了解學生對上一節課中的知識點的缺陷,也就無法根據實際情況幫助學生彌補知識的不足。所以大量的作業批改任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作業批改的時效性。
2.不能了解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作業本身就是課堂知識點的鞏固與理解運用。也是師生交流的過程。但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一部分教師只是注重作業完成的準確度,對學生完成作業的態度不關心。批改這樣的作業,教師省心省力,但對學生掌握知識點的情況知之甚少,更不用提對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況了如指掌了。
(二)批改作業實效性的方法
1.批改作業的形式多樣化一些。教師并不是唯一修改作業的人,也可以讓學生參與到修改作業的過程中。這樣既可以減輕教師修改作業的壓力,也能夠讓學生發現學習課堂知識點過程中的問題。學生在互相改作業的過程中,關注準確性是一方面,還會在改作業的過程下意識的發現出錯的原因,并思索解決的方法。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提高數學能力的好方法。
2.引導學生在批改作業的過程中反思。學生批改作業的過程也是對課堂知識點溫故知新的過程。教師在讓學生修改作業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比如在批改有關正數負數的作業的時候,學生在做負數的減法時,很容易出錯。像-5-5=,6-(-3)=,這樣的題目,總會有學生把結果寫成“0”和“3”。當學生批改到這樣的情況的時候,讓學生寫出錯誤的原因。教師在反復強調,并強化訓練,從而提高學生們少犯錯誤的概率。
3.理性公正的對學生的作業做出評價。科學的評語會激發學生們學習數學的動力。所以,教師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評語,讓學生們意識到錯誤的同時,又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多用“你會更好,老師相信你”、“老師相信你會做得更好”等積極一點的評語,激勵學生找到反思作業的動力。
綜上所述,多樣化的批改作業,可以使學生們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并為教師反思教學漏洞提供依據。也會讓學生找到學習數學的信心,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最終實現數學教學的完美目標。
參考文獻:
[1]《初中數學教學與學生學習優化設計的研究》階段性研究情況報告書[A];中國名校卷(云南卷)[C];2013年
[2]趙保傳;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A];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上卷一)[C];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