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紅 陳興義
【摘要】本文結合我院數控加工課程體系改革,以任務驅動為導向,科學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探索和實踐了數控加工新的課程體系,更好地滿足李克強總理提出“中國制造2025”高端裝備制造的發展對數控加工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關鍵詞】數控加工 任務驅動 課程體系 探索 實踐
【課題項目】本課題是甘肅省“十二五”2015年度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S[2015]GHB0216。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207-01
本課題根據中國制造2025對高職教育提出的總體目標和改革要求,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在數控技術專業中進行基于崗位能力需求的數控加工實訓任務驅動的項目式教學改革創新、研究實踐,把我院數控加工實訓專業課程、優化、創新、完善一套新的數控加工實訓教育模式,提高數控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與就業質量。
1.課程定位
課程以職業技能鑒定為參照強化技能訓練,讓學生在完成典型零件的工藝編制及實施過程中獲得職業崗位所需要知識、技能和綜合職業能力,真正實現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重點在使學生通過學習和訓練能夠于針對職業崗位中核心典型工作任務,以數控機床為對象,進行數控加工工藝規程的編制、數控程序的編制、數控機床的操作、數控加工參數調整、零件加工與產品檢驗、機床維修技術等方面的綜合職業崗位能力訓練,并取得中級及其以上數控機床操作工、部分學生能獲得數控工藝員職業資格證書。
2.學習情境設計
根據高端裝備制造崗位需求,與企業專家合作進行數控技術專業課程內容設計、教學模式設計、實施方案設計和評價體系設計,專家引領、反復研討、行業論證、逐步完善的方式,課程專家和企業實踐專家全程指導和參與課程建設,以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選擇典型載體,運用“任務驅動”教學觀創設教學情境,依據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并重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以典型零件載體為載體布置加工任務,根據加工任務選擇授課內容,講授與能力目標有關的編程指令和編程方法,借助仿真軟件模擬加工環境進行加工。模擬加工通過后,進入實際工作環境,實際操作數控機床調試加工。零件測量檢驗。實現教、學、做一體化。學生從分組討論、接受任務、分工合作、完成任務到分析得失、提出困惑,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整個教學過程實現做學合一,以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
3.教學組織
課程制定了完整、詳實、有效、規范、準確、可操作的項目運行標準、子項目運行標準、子項目運行卡;制訂了一套《教師工作手冊》,使教師能按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估六步法組織引導教學。
以典型軸類零件加工為例, 按照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六步組織開展教學,教師全程監控教學全過程,教師與學生互動,讓學生通過“獨立地獲取作息”、“獨立地制定計劃”、“獨立地實施計劃”、“獨立地評價計劃”, 倡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以及學中做,做中學,在自己動手的實踐中,掌握職業技能、習得專業知識,從而構建屬于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
4.結束語
任務驅動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能夠使學生以工作任務為主線,任務設計,任務操作,任務完成,任務評價實現學生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任務驅動法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成為學習的主體,每位學生都獨立承擔一項或多項具體的子任務,激發了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責任心以及引導促進學生,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團隊協作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委員會.機電技術應用會刊[J].北京:2005.
[2]楊建明.數控加工工藝與編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3]關雄飛.數控加工技術綜合實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4]費建.任務驅動法在CAD教學中的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06,(5).
作者簡介:
汪紅(1967-),女,山東微山人。副教授,數控車技師,研究方向為數控加工、模具制造。主編出版教材3部、參編出版教材1部,主持課題一項,參與課題3項,發表十余篇論文。
陳興義(1966-),男,山西芮城人。副教授,學生處處長。研究方向為高校教育、學生管理。主編出版教材2部、參編出版教材1部,省級教學成果一項,課題三項,發表十余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