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靜
摘 要: 單元復習的過程是“溫故”,目的是“知新”。“溫故”的過程是幫助學生回憶學過的內容,對已經學過的知識點,學生沒有新鮮感和好奇心,只有靜靜地坐在那里“被復習”。“話題式”英語教學模式是英語教學中的有效實踐,符合英語教材的編寫思路,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促進語言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好奇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提高學生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何在單元復習課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對復習的內容產生新鮮感,化被動為主動,充分發揮單元復習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作用,這是本文所研究和探討的方向。
關鍵詞: “話題式”教學模式 初中英語 單元復習課
目前大多數教師在上單元復習課時,都喜歡采用做習題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查漏補缺,對待已經學完的教材,可能會帶著學生快速地過一遍,從我多年積累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反饋看,這樣的復習方法往往是低效的,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
單元復習課的內容學生都學過,倘若復習方法單一的話,就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復習課上,教師往往覺得復習效果不盡如人意。學生則處于一種“被復習”的狀態,上課按教師要求,背記詞語,背誦對話和課文,強記語法規則,由于內容無新意,學生對重復機械記憶感到索然無趣,參與意識不強,下課后又不得不埋在一套接一套的題海中,導致學業負擔沉重。
“話題式”教學模式在單元復習課中的應用,就是選擇一個合適的話題,將本節課所要復習的單元中詞匯、句型、語法結構知識有機地融入其中,在活動設計中實現聽、說、讀、寫整合,并在活動中加以運用,進行各項語言技能訓練。在課堂教學中,以技能訓練為主,再配合相應的少而精的訓練題,適量進行有關的語法知識歸納與點撥,糾正和指導貫穿復習的過程,履行查漏補缺的職責,體現以生為本的指導思想。
“話題式”英語教學模式是英語教學中學習理論知識的有效實踐,符合英語教材的編寫思路,在學生運用語言的過程中促進語言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好奇心,使學生對英語學習時刻產生新鮮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提高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雖然“話題式”英語教學模式效果較好,但是畢竟它對于大部分老師來說是一種比較新的嘗試,尤其在上單元復習課時難免會碰見一些問題。首先是學生詞匯量缺乏,在話題中我們常常需要很多相應的詞匯,詞匯的貧乏會阻礙學生交談的順利進行,使得任務的完成受到挫折;其次是班級學生人數眾多,教師很難兼顧到每個人,使得有的學生在話題討論時不能積極參加,無法得到教師的及時糾正。
“話題式”教學模式應用到單元復習課中,就是選擇一個合適的話題,將本節課需要復習的內容有機地融入其中,進行聽說讀寫各項基本技能訓練。復習模式課歸納如下:
第一步:話題設計。(1)教師要注意宏觀備課,根據話題尋找有用的相關單詞、詞組和表達。對于基礎較弱的班級,可將這些表達整理出來,讓學生課前背誦;對于能力較強的班級,教師可給學生一個范圍,讓學生自行總結,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2)教師在選擇話題時應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話題,立足于生活設計話題,同時著眼于激發學生表達的愿望,著眼于真實的交際溝通,這樣學生才會有話可說,也會勇敢地參與其中。(3)教師在劃分話題討論小組時,要搭配好優秀生和后進生的數量,讓優秀生帶動后進生,使得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收獲和進步。
第二步:話題引入。(1)教師可以通過演唱英文歌曲、英文詩朗誦、游戲等環節引入與本課有關的話題,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進入本節單元復習課。(2)教師可以與學生對話,如談論某個時下流行的話題,或者自己的情況等,引出本課的話題。
第三步:話題討論。這一階段設計的話題討論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做事情”,活動一般帶有明確的目的性。例如在中考中閱讀占較大比例,所以教師應以學生需求特點為基礎,以所復習的話題為基點,為學生選擇適當的閱讀材料,將話題與閱讀相結合,從而促進學生聽、說、讀、寫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如復習到名勝古跡這一話題時,教師可提供諸多關于旅游的短文,以話題為線索,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讓他們走出去,進入更寬闊的天地。教師可多利用多媒體教學,開發網絡資源,讓學生從主動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因此,教師在復習課教學中要恰當運用相關的教學策略,以提高復習課教學的有效性。
第四步:話題拓展。預留一定的時間,等話題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話題討論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補充性的教學。
“話題式”英語教學模式應用到單元復習課是一種適應新課程要求的復習方法,它可以減少復習課的單調重復和低效,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實現針對性強的良好復習效果;幫助學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使他們的聽說讀寫各個方面都得到進步,同時能提高他們合作學習的能力,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