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華
摘 要: 成功的一節課,應該引人入勝,讓學生精力集中并產生興趣,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尋找快樂、體驗快樂、獲得快樂;繪畫是孩子抒發自己的情感最直接的途徑之一,美術課是孩子們感情交流的重要場所;通過教師的愉快教學,讓孩子在美術課堂中感受快樂是培養審美能力、想象能力、體驗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 繪畫 美術課堂教學 教學途徑
小學美術教學應遵循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看待教育,弄清內因與外因的辯證關系,明確教育中起決定作用的內因是學生。只有內因得到充分調動,教育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下一代。下面我結合美術課堂教學談談如何點燃學生的藝術火花,讓學生愛上美術課堂。
一、尋找創作的源泉,激發興趣。
在美術課教學中,我認為在教學中首先應考慮的是孩子對生活經驗的積累。例如我在教學“交通工具”一課時,發現有很多學生的作業上出現了多次抹擦的痕跡,還有學生在下面小聲地自言自語:“我不畫了,我不會畫!”我感到很奇怪,開始他們一個個興趣盎然,舉著手,爭先恐后地告訴我自己知道的交通工具。于是,我把一個原先要畫摩托的小男孩找來,問他為什么不想畫了,他指著自己只畫了幾筆的摩托告訴我,不知道該怎樣畫。這時,我才突然領悟:創作源于生活。沒有生活中的接觸與觀察,學生怎么畫得出原本的摩托的部件,構造都不明確,難道我還能要求學生憑空設計、想象嗎?那不是閉門造車嗎?
如五年級的《畫臉譜》,假設簡單地讓高年級學生仿造涂鴉,必定會興趣大減。老師將課題稍稍一改,變成讓學生當京劇演員大師,頓時,場面立即變得熱情高漲起來。臉譜上涂滿了五顏六色的濃厚色彩,以前學生只是在電視上觀賞過,現在要他們自己動手,給這些“演員”涂脂抹粉,立刻表現出極大興趣。在這堂課上,學生的參與率達到100%,學生興趣激增,情趣高漲,并在此基礎上認識并了解了一些簡單知識,擴大了自己的知識面,從中感受到藝術創作的愉悅。
二、在繪畫活動中培養色彩感知能力。
良好教育環境是幼兒視覺產生色彩美感的基礎。根據這些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原則,為幼兒創造良好的環境。如在窗戶、墻壁吊掛彩鏈、燈籠,在教室內布置“七彩園地”,準備色彩鮮艷的學生熟悉和喜愛的各種水草、嫩芽、動物、交通工具等圖片,我發現有不少學生在欣賞時,被有趣和色彩醒目的圖片吸引,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圖片,按類分別粘貼在各活動玩具柜面。通過這樣有趣的活動,使學生不僅觀察到了動物、蔬菜、交通工具、水果等物體形狀,而且全部樂于在多彩的世界里,鞏固對顏色的認識,豐富想象力。
在教學中要注重繪畫教育的趣味性,以游戲形式,激發學生對色彩興趣,在玩顏色的過程中因勢利導。讓學生自己動手,利用直觀實物,出示一些水果、香蕉、梨子、小雞等圖片,將已經認識的顏色同新認識的顏色一起對比使用,通過復習鞏固加深印象。
三、創設情境,調動學習積極性。
教學情境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所營造的情感氛圍,在美術課堂上根據教學內容引入相關生活知識,為學生創設可感、可觸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教《白雪公主》時,我說: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我是百看不厭啊??矗@兒有兩本《白雪公主》的故事書(一本只有文字,一本圖文并茂),你更喜歡哪一本?為什么?學生回答道:喜歡有畫面的,好看。今天我們也要來創作一本像這樣的有圖畫帶文字的童話故事好不好?此時學生高漲的情緒已呼之欲出,聽到老師這么說自然感到欣喜。通過創設與學生生活貼近的教學情境,學生興趣迅速被激發,同時出于其孩童的助人心理,樂于動手制造各種造型的房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提高小學美術欣賞課的培養。
小學美術欣賞教學對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培養審美能力、激發創造能力、陶冶情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美術教師要真正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揮美術學科的藝術魅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創新求變,以此發揮審美教育的獨特功效,促進學生審美能力培養。
如講授《家鄉古建筑》時,我有意識地結合本地的寺廟、古民居等一些具有特色的本土建筑進行講授,學生表現出極大熱情。在講授現代雕塑時,結合一些標志性的城市雕塑進行欣賞與分析,學生還主動提出自己獨特的看法與感受。因為課堂設置的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學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教學效果也有了較大改善。
又如在欣賞《美麗的風箏》時,我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心中的感受,一開始學生不太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我的不斷誘導之下,學生陸續提出“畫面上的人物動作較單一”“表情不豐富”“背景可以更豐富點”等意見。讓學生能主動地參與到藝術欣賞活動中,促使學生對名家名畫也敢提出不同見解和看法,增進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提高個人審美能力。
五、課堂教學為學生提供合作機會。
合作學習的這種教學模式在很多課程中都有被運用,當然,在小學美術教學中也可以采用這種教學模式。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過程中,不僅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會得到充分發揮,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在學生完成合作學習任務之后,教師應該采取合理的方式及時地展示學生合作學習的成果,這樣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勵學生更好地學習,激發學生對合作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欣賞到其他同學合作學習的優秀成果,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但教師應注意的是,不要輕易對學生的成果加以否定,而要盡可能地肯定學生與鼓勵學生,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空間。
美術教學活動要始終讓學生有一種期待,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一堂好課,必須有好的課堂氣氛,令學生如沐春風,如飲甘泉。美術課,更要讓學生輕松愉快,心馳神往,在美術的殿堂里流連忘返。
參考文獻:
[1]金彩鳳.小學美術教學與生活的鏈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7).
[2]吳章新.生活化視界下的小學美術有效教學策略探微[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2.
[3]尹少淳.美術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04.
[4]祝素江.淺談如何上好小學美術欣賞課[J].教育研究與實踐,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