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蔣效宇
摘 要:近年來,隨著時代進步和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有“錢生錢”的理財意識,而銀行的平穩的低年化收入已遠遠不能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此時社會上應時的推出多種類的理財產品,其中包括:P2P和基金等,再加上互聯網屬性,在線理財意識已經深入百姓的生活,激勵大家開始向高收益高風險的理財產品進行嘗試。
而我希望,P2P可以進行互聯網轉型,線上線下同時經營運作,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交易信息對稱。對于國家金融監管部門來說,提高發現問題的準確性和及時性,確保公民的財產安全;對于客戶來說,客戶可以通過平臺數據披露,做最理性的分析進行最安全的投標選擇,;對于P2P平臺來說,不僅僅是督促自我,還可以放大平臺優點,以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展現給客戶。
接下來,我將對國內外P2P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的運作模式做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P2P金融;服務;互聯網;借貸
一、互聯網P2P行業分析
網絡借貸平臺模式從國外引入中國,于2007年,國內首家P2P網絡借貸平臺在上海正式成立,許多互聯網投資的投資者開始關注這一新的借貸方式——P2P。隨之在短短幾年的時間里,中國互聯網P2P金融服務平臺快速發展,已經具有相當清晰的規模。在2014年,國家也正式地表明鼓勵互聯網金融創新的態度,并在政策上對P2P網絡借貸平臺給予了大力支持。截止2015年底,網貸行業投資人數與借款人數分別達586萬人和285萬人。較2014年分別增加405%和352%,網貸行業人氣明顯飆升。2014年網貸行業投資人數與借款人數分別達116萬人和63萬人。
其次,所謂機遇,也由于國家對P2P的重視,于2016年國家出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等多項監管政策,表明國家把控P2P的健康發展的同時也表示國家對P2P的認可;與此同時,有越來越多的金融界精英和互聯網人才進入互聯網P2P行業,為互聯網P2P注入新鮮的力量。
所謂風險,則是由于中國目前還沒有完善的征信系統,在運作環節上還有很大的問題。據2015全年統計,全國網貸平臺將有896家出現嚴重問題,2015年是2014年問題平臺的3.26倍。在2015年有大量網貸平臺出現,造成平臺之間出現非常激烈的競爭 。
因此,目前急需研究市場上的互聯網P2P借貸運作模式,是否符合國情,是否符合互聯網發展規律,是否應該做進一步的優化。
二、互聯網P2P運作模式研究
首先,我們要知道P2P起源于國外的個人對個人借貸模式,國外P2P運作模式大致分為以下四類:
1.Lending Club模式
承擔的工作是最多的,主要包括:平臺需要為借款人信用評級,由平臺制定利率,并利用已有的大規模社交網絡作為服務手段。
2.Zopa模式
所做的工作主要包括:強制要求借款人按月還款,這樣的手段降低了出借人的投資風險,保障了投資安全;但是過多壓制了借款人的還款自由,提高了借款人的門檻。
3.Prosper模式
是典型的中介平臺,借貸雙方完全為自主交易,Prosper不進行干涉,投資者承擔的風險更多。
4.Kiva
是非盈利的公益借貸平臺,需要國家政府進行資金支持。
國內的互聯網P2P借貸經過最近幾年的發展,由剛開始的“水土不服”到現在獨具中國特色化的運作模式,中國的P2P網絡借貸已經有非常清晰的行業布局。有數據得出,行業中已有68家互聯網P2P企業得到風投的資金注入,此外,國資國企入股的平臺、上市公司分別為68家和48家,具有銀行背景的平臺為14家。
隨著戰略布局的逐步分化,中國的互聯網P2P運作模式也已經出現細分:一部分只做平臺,不介入交易,如拍拍貸,這類風險較小;而另一些則建立了資金池,如宜信、人人貸,介入了資金交易環節。另外,陸金所、有利網則把信貸資產證券化后,通過互聯網對外銷售。
接下來我將介紹國內P2P網絡借貸的運作模式:
(1)P2P模式——信息中介模式
P2P中國化歷程中,最開始是模仿國外P2P企業的運作模式,即個人對個人的借貸業務。中國的P2P在剛開始模仿國外P2P的Prosper公司。
信息中介P2P平臺是中國最開始的P2P運作模式。但是中國的個人信用信息庫不完善,導致P2P平臺驗證借款人的信息信息非常難,從而無法預測借款人逾期和壞帳的概率。所以,對于剛剛起的P2P來說,讓市場接受很難。
(2)P2P模式——信息中介與信用中介混合模式
對于純信息中介P2P模式水土不服問題,國內開始對P2P運作模式做的改變,P2P平臺公司開始承擔更多的責任,包括尋找優質的借款人、進行審核評價、參與調查和幫忙處置逾期、出現問題負責追償、處置。有點類似國外的Zopa和Lending Club,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P2P平臺為了讓貸款人相信,如果借款人的錢出現逾期情況,該平臺有能力將錢追討回來,一旦出現壞賬情況,該平臺負責將錢補償給貸款人,決不讓貸款人承受損失。因此出現了擔保方。大多數為與P2P平臺有關聯的擔保公司,P2P企業會先將錢償付給貸款人,然后擔保公司與P2P平臺后果做平分,P2P平臺通過這樣的業務轉變,開始形成P2P“中國特色”運作模式。
(3)P2C:個人與企業借貸模式
之后,P2P業務在中國發生了第二次的中國特色轉變,出現了諸如P2C,即個人對公司的借貸業務——“個人向企業貸款,企業向個人借款”的方式。
借款企業代替了原來的借款人,因為借款的范圍拓展到各行各業的實體企業,包括像傳統金融中介們,例如傳統線下的擔保公司、咨詢公司、小微金融中心、沒有足夠資金的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等,開始向P2P平臺推薦他們的線下企業客戶。
(4)P2B、A2P模式:個人與類金融企業債權與資產收益權受讓模式
P2C階段后,傳統類金融機構開始意識到自己也是要借款的企業,擁有的牌照和大量客戶,因此眾多擔保公司、小貸公司、房貸、車貸、融資租賃公司紛紛積極與P2P平臺接觸。相比中小制造業客戶來說,擁有相關牌照類金融企業對于P2P借貸平臺風險更小,自此快速衍生出更多形式的P2C、P2B(個人對非金融企業)、A2P(資產對個人)模式。此刻,國內P2P開始向中國特色化的P2P平臺轉變。
此時,投資人取代原來的出借方,因為出借方已經對接借款方,最終借款方直接對接的是類金融企業,投資者更像是在買類金融企業發行的某種理財產品。
三、總結
通過國內P2P網貸運作模式分析,根據不同企業的資源和戰略組織方式不同,發現相互之間有很大差別。但無論何種運作模式,都要歸結于最重要的一點:如何保證投資人的資金流入靠譜的借款方。然后圍繞這一點,衍生出了中間環節,包括:保理公司和融資租賃公司;還衍生出多種類的借款方,不單單指個人借款方,包括:企業借款客戶和類金融企業等,分攤風險;為了提高P2P網貸平臺的資質,自己也不單單制作平臺,還會多扮演一個角色,多承擔一份信用擔保責任。
參考文獻:
[1]尤瑞章,張曉霞.P2P在線借貸的中外背景分析——兼論對我國的其實[J].金融發展評論,2010.
[2]Prahalad C.K,Hamel. 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66):77-90.
[3]Parsons, G. L. (198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 new competitive weapon.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5(1),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