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雨
摘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的發展的主旋律,占有半壁江山的高職院校急需面對經濟新常態、環境新形勢、歷史新起點對自身創新創業教育做出相應的教育改革。本文簡述了當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擬定相應的改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教育改革
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教育觀念根深蒂固,對創新創業教育認識不足
雖然目前我國的高職院校幾乎全部開設創新創業教育相關課程,但是大多數的人們對創新創業教育認識不全面不透徹。教育者認為教育就應按照教學大綱講授課本上的知識,學生取得好成績。學生認為自己基礎薄弱,創業這種大事“與我無關”。家長們更多的關注孩子的課業成績,忽視創新能力的培養。高職院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的重要性缺乏理解,未能將其上升到經濟復蘇動能的高度,把實行創新創業教育僅當成是完成教育部規定的任務。國家雖然近幾年加大了對創新創業的支持,但相關的管理規范還是處于低級水平。以上種種都是片面的認識創新創業教育,未能從更高的層面認識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性,重要性和緊追性。
(二)創新創業教育形式空泛,脫離學生的創業需求
高職院校開設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上大多采用公選課或者社會上的成功創業者進校園講座兩種形式。公選課采用案例式的教學模式,多以馬云、俞敏洪等中國知名的創業企業家為范例講述創業過程,總結創業成功經驗,這些人物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學生們感覺可望而不可及,離自己太遙遠,不能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課程內容的設置僅僅是創新創業相關理論,與學生們的專業知識聯系甚少,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脫節,講授法缺乏實踐操作的環節,脫離了學生的創業需求。
(三)缺少創新創業社會實踐,束縛創新能力的培養
高職院校由于資金不足、場地受限等原因很少有運作機制完整的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有的學校即使有社會實踐環節,也僅僅是學生去企業內部參觀或者去生產線上做簡單的生產任務。無法有效的鍛煉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所必需的創新能力、經濟管理能力、抗壓抗挫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創新創業實踐應是一套組織機構合理、管理制度健全、考核措施完備的系統化的科學運營機制。
(四)創業教育師資匱乏,無法提供高效的創業指導
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課程沒有專業教師講授,都是由其他管理類專業教師或思政類專業教師兼職講授。這些老師都是由高校畢業后直接進入高職院校從事教學工作,沒有創業經歷,缺乏創業經驗,甚至對企業內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模式都知曉寥寥。缺乏專業教師資源,學生在創新創業平臺上實踐時得不到必要的關鍵的指導幫扶,導致學生多走彎路,浪費時間精力和金錢,更主要的是在創業路上得不到專業人士的指導,之前所有的努力成果很容易瞬間崩塌,極大的打消創業的積極性。
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對策
(一)樹立全新的創新創業教育觀,培養創新創業意識
推動由“接受教育”向“創新教育”的轉型,破除傳統教育觀中“教師中心”“學科中心”“課堂中心”的思想禁錮,重建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的創新創業教育觀。創新創業教育觀主要包括“學生為本”“能力為本”“實踐為本”。“學生為本”是指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按照不同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針對創新創業意識淡薄的同學,激活學生的思維,鼓勵獨立思考大膽創新;針對有創業意識但無創業行動的同學,鼓勵其追求夢想積極探索,做好相關準備,勇于邁出創業路上的第一步:針對有創業能力但沒有持久堅持的同學,教導其創業路上注定會充滿重重險阻,將最開始的創業激情保持到最后。“能力為本”是指相比創新創業理論化知識更注重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創新性學習能力,創新性感知能力,創新性解決問題能力等。“實踐為本”是指除了課堂講授之外,還通過創新創業設計大賽等活動和創新創業實訓基地組織實踐等形式,來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應變能力、管理能力,切實的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效性。
(二)構建具有高職教育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不同于本科大學,更多的是服務于地方經濟,為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高級技術人才,因此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應構建具有高職院校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特色化的人才培養方案應以創新創業教育為主線,以個性化教學為原則,以實踐活動為手段,以自主學習為導向,以自主創業為目標。
構建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是實現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首先要開設創新創業課。課程形式分為選修課程和必修課程、專業課程和通識課程等,課程內容包括創業流程、選擇商機、創業必備素質和一些相關的管理類內容等,教材的選擇要符合當地的教學資源。其次要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專業課程中,增設學科前沿的理論成果,講述專業領域內創業成功的案例,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再次,建立創新創業課程學分轉換制度,將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的創新成果,創報告、創新專利等折算為課程學分。
(三)搭建創新實踐平臺,為學生創業提供環境支持
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創辦創業實踐基地,整合高職院校和企業的優勢資源,建立產學研一體化實踐基地,如創業實訓基地、創業孵化園、創新研發實驗室等,在基地內同學們把創新理念付諸實踐,參與和體會系統化的創業過程。高職院校多多舉辦創新創業競賽,成立創業協會、創辦創客空間等。聘請創業專家對突出的項目進行指導,使其在活動過程中創業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鼓勵脫穎而出的同學能夠真正的走上創業之路。
(四)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師資的開發,提升教師隊伍水平
為改善我國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創新創業專業水平不高的現狀,可對講授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老師進行崗前培訓,課程輪訓和骨干研修;選派專業教師到企業內部掛職鍛煉;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將創新創業教育業績與教師職稱掛鉤;建立創新創業績效考核機制等方式引導教師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理論和案例研究,以提高創新教育教師的專業性。同時也可以聘請社會上創業實干家,創業校友來學校授課擔任兼職教師,此類人員具有豐富的創業經驗,能為學生提供實際性的指導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