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云
產業政策、產品結構調整與經濟后果
——基于馬鋼股份的案例研究
劉思云
現有文獻大多研究產業政策對整個產業的作用,而研究產業政策對企業資源配置行為的影響的文獻較少。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馬鋼股份為研究對象,分析產業政策對企業資源配置行為的影響及其產生的經濟后果,研究得出產業政策可以通過信息、政府補助等手段間接引導企業的資源配置行為,進而產生相應的經濟后果。
產業政策;產品結構調整;馬鋼股份
產業政策是絕大多數市場經濟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公共政策。隨著國內外學者對產業政策研究的不斷深入,產業政策對企業資源配置行為的影響逐漸受到關注。尤其在十八大三中全會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如何通過產業政策引導企業行為實現產業發展這個問題更顯重要。而當前關于這方面的研究較少。本文采用單案例研究方法,以馬鋼股份為案例研究對象,分析鋼鐵產業政策頒布后馬鋼股份的資源配置行為,并分析其產生的經濟后果,以期厘清產業政策與企業資源配置行為及其產生的經濟后果的邏輯關系。
本文所選案例研究企業為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馬鋼股份”)。馬鋼股份主營業務為鋼鐵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擁有冷熱軋薄板、車輪(輪箍)等世界一流的生產線,形成獨具特色的“板、型、線、輪、特”產品結構,板帶比超過50%。
馬鋼股份作為國內大型鋼鐵企業之一,鋼鐵產業政策對其必然會產生影響,同時該公司的信息披露比較完善,這是筆者選擇馬鋼股份作為案例研究對象的原因。
(一)對馬鋼股份產生影響的產業政策
1.鋼鐵行業
我國第一部正式的產業政策文件《國務院關于當前產業政策要點的決定》于1989年3月由國務院頒布,該文件指明“要大力發展像鋼鐵產業這樣的關聯到眾多其他產業發展的基礎產業”,之后又頒布了《90年代國家產業政策綱要》等促進鋼鐵企業發展的政策文件。1989年至1999年,我國鋼鐵產業發展迅速,鋼鐵產量逐年增長。
2000年至今,面對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的現象,國家相關部門提出了加強鋼鐵產業政策和規劃導向的系列措施。2005年7月8日,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頒布了《鋼鐵產業發展政策》,確定了鋼鐵企業在發展規劃、布局、技術、組織結構、投資、原材料等方面的政策導向,該文件提出需“推進結構調整”,“實現產業升級”。2011年,工信部印發《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通知,該通知將高鐵等重大裝備用高品質軸承鋼、車軸鋼、車輪等作為特殊鋼發展重點。
2.高速鐵路行業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高速鐵路逐漸成為國家戰略型新興產業。2011年,《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提出“十二五”加快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重點之一就是依托客運專線和城市軌道交通等重點工程建設,大力發展軌道交通裝備。
(二)馬鋼股份的主要資源配置行為——產品結構調整
由馬鋼股份年報披露信息可知,在鋼鐵產業政策頒布后,馬鋼采取了一系列資源配置行為響應國家政策并引導企業發展,具體有:加強高附加產品的研發,在節能減排方面持續加大投入,改進生產工藝,加大降本增效力度。在這一系列資產配置行為中,馬鋼股份長年的重點是產品結構調整,即生產上加大高附加值車輪的比重,研發上將重點轉向動車組車輪及高速鐵路車輪等產品。
這一產品結構調整行為一方面是由于上述提到的鋼鐵及高鐵產業政策的刺激,另一方面則由于馬鋼對車輪生產的技術依賴。1964年7月,馬鋼輪箍廠正式建成投產,7月29日23日10分,國產第一個直徑840毫米的整體車輪由該廠成功軋制。馬鋼股份是亞洲第一的火車輪生產商,在車輪生產方面有著50余年的技術積累。
產業政策主要通過財政補貼、稅收、信息等手段實施。本文選取馬鋼股份年報中披露的政府補助款期末余額這一指標來衡量產業政策對企業的影響。如下表所示。

表1 2012-2014動車組車輪用鋼生產線工程政府補助期末余額變動表 單位:元
鋼鐵產業政策頒布后,馬鋼股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并取得了系列成果。
2008年,馬鋼股份動車組火車輪研發工作正式啟動。公司全年支出科研開發費用約人民幣11百萬元。
2011年,“十二五”將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高端裝備制造等列為發展重點。自此之后,馬鋼股份繼續深化產品結構調整,提升產品檔次和附加值,將產品研發重點轉向動車組車輪、高速鐵路列車車輪等。2011年10月,馬鋼特鋼公司建成投產,用于高速、重載等客貨車輪、車軸用鋼研發生產基地。
2012年,大功率機車車輪試運行進展順利,車輪鋼、車軸鋼等特種鋼成功開發。
2013年,高速動車組車輪研發完成裝車試驗前所有認證試驗,通過裝車技術評審。“大功率機車輪”被批準為國家級重點新產品。
2014年,大功率機車輪通過CRCC(中鐵檢驗認證中心)認證并實現批量使用,250km/h動車組車輪裝車試運行,350km/h高速動車組車輪試制達到技術標準。目前,馬鋼股份在車輪、高速動車組車輪、大功率機車輪產品在國內處于技術龍頭地位。
下表是馬鋼股份火車輪及環件的銷售量。

表2 2009-2014年馬鋼股份火車輪及環件銷售量單位:萬噸
由表格可知,馬鋼股份車輪銷量總體保持穩定。2014年馬鋼股份年報中的產品品種中正式加入特種鋼,產品結構由“板—型—線—輪”變為“板—型—線—輪—特”,2014年特種鋼的銷量為7.3萬噸,其中包含車輪輪箍鋼,軸承鋼等高速鐵路車輪用鋼,因此2014年馬鋼股份的實際車輪用鋼銷量多于18.80萬噸。
(三)馬鋼股份產品結構調整后的經濟后果分析

表3 2008-2014年馬鋼股份產品毛利率
由上表可知,火車輪及環件的產品毛利率在馬鋼的產品結構中是最高的。尤其是2012年,馬鋼股份的板材和型鋼的毛利潤均為負值,火車輪及環件的盈利使馬鋼不至于虧損更多。
但同時,馬鋼股份火車輪及環件的銷量及銷售收入占比較小,由表4和表5可知,2008年-2014年車輪產品的銷售量占比少,維持在1%-2%之間,銷售收入占比最高也僅為4.34%。同時,一方面受制于下游需求的單一性限制,車輪銷量難以增長;另一方面動車輪量產方面暫無確切的時間表,因此,車輪產品雖然毛利率較高,其盈利彌補了公司其他產品的虧損,但過小的銷量對馬鋼股份利潤的貢獻并不大。

表4 馬鋼股份車輪銷售量占比

表5 馬鋼股份車輪銷售收入占比
總結馬鋼股份案例分析結論,可以得出產業政策、企業資源配置與經濟后果的邏輯關系。
產業政策制定頒布后,政府通過信息引導、財政補助等手段使企業明確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進而企業會做出基于企業資源優勢的資源配置行為,并對企業產生一定的經濟后果。
馬鋼股份在《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及《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等政策文件的影響下,逐漸提高高附加值高利潤的車輪產品產量,將研發重點轉向動車組車輪、高速鐵路列車車輪等產品,其產生的經濟后果是車輪產品的盈利彌補了其他產品的虧損。而由于動車組車輪雖研發成功,但還未量產,銷售量過小,故馬鋼車輪的盈利對公司利潤的貢獻并不大。
[1]郭劍花,杜興強.政治聯系、預算軟約束與政府補助的配置效率—基于中國民營上市公司的經驗研究.金融研究,2011年第2期.
[2]Robert.K.Yin.案例研究:設計與方法[M].重慶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