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偉內江市第二人民醫院骨科,四川內江 641000
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手術時機對預后影響的臨床研究
余華偉
內江市第二人民醫院骨科,四川內江641000
目的 探討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手術時機對臨床預后結局的影響。方法 整群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該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68例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手術時間將其分為A組與B組,A組32例,B組36例,觀察兩組患者不同年齡術后30 d、1年的死亡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術后30d、1年死亡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A組、B組患者中超過80歲的患者術后1年死亡率明顯低于80歲以下年齡患者,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年齡超過80歲的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術后1年死亡率相對較高。
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手術時機;臨床預后;研究價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urgical timing on the prognosi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Methods Group screening of 68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patients,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group and B group,32 cases in A group and 36 cases in B group.The mortality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ages of 30d and 1 years after operation were observed.Result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30d,1 year mortality rat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But the group A and group B of patients over the age of 80 1 years after surger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under 80 years of age with P<0.0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Elderly patients over 80 years of age were relatively high mortality rate of 1 years after surgery.
[Key words]Elderly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Operative opportunity;Clinical prognosis;Research value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四肢骨折類型,常見于老年人群[1]。一般情況下,采用手術切開內固定方式治療,能夠盡可能的恢復患者下肢活動能力,但臨床對于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手術指征存在一定的爭議[2]。該組研究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該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不同手術時機對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臨床預后結局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整群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該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手術時間將其分為A組與B組,其中A組患者32例于骨折后1 d內進行手術治療,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齡65~90歲,平均年齡(78.5±4.2)歲,均為單側骨折,車禍傷19例,跌倒10例,其他3例;B組患者36例于骨折后1~4 d進行手術治療,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齡65~91歲,平均年齡(79.2±5.0)歲,均為單側骨折,車禍傷20例,跌倒12例,其他4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進行常規入院檢查.需先進行患側皮牽引,并在術前30 min進行常規劑量抗生素應用抗感染[3-4],兩組患者均在腰硬聯合麻醉下進行手術,復位方法為患者仰臥位于骨科手術牽引床,保持健側屈髖、屈膝外展的體位,患肢屈髖、伸直并在C型臂X線機下進行常規復位,經外側切口入路進行股骨近端解剖鋼板內固定治療,術后常規監測生命體征并留置止痛泵,應用低分子肝素鈣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應用抗生素4~6 d進行抗感染治療。
1.3觀察指標
于患者術后30 d及術后1年進行上門或電話隨訪,統計兩組患者死亡率,對比分析兩組患者不同年齡術后30 d、1年死亡情況。
1.4統計方法
采用IBM 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用[n(%)]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術后30 d、術后1年死亡率比較
隨訪調查顯示,兩組患者術后30 d、術后1年死亡率比較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30d、術后1年死亡率比較結果[n(%)]
2.2兩組患者不同年齡術后30 d、術后1年死亡率比較
以80歲年齡為界限,結果顯示A組、B組患者中超過80歲的患者術后1年死亡率明顯高于80歲以下年齡患者,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2。
由于老年人群骨質疏松發病率的升高以及骨鈣質流失現象的加劇,骨折發病率較高,臨床主張外科手術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5-6]。該組研究則重點探討手術時機對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臨床預后結局的影響,實驗結果顯示A組超過80歲患者術后30 d、術后1年死亡率分別為11.76%與23.53%,小于80歲則為0與6.67%,而B組超過80歲患者術后30 d、術后1年死亡率分別為15.00%與25.00%,小于80歲則為0%與6.25%,兩組患者年齡超過80歲的患者,其術后1年死亡率明顯高于<80歲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2 兩組患者不同年齡術后30 d、術后1年死亡率比較[n(%)]
國外有學者提出對于老年髖部骨折患者早期手術可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以及1年內死亡率[7-8]。結合本組研究結果認為,早期手術及合理的選擇急診手術或擇期手術,可達到手術療效。
綜上所述,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術后4 d內無論是急診手術還是擇期手術,均對老年患者死亡率無影響,而年齡超過80歲的患者術后1年死亡率相對較高。
[1]菅貴仁.早期康復干預對股骨粗隆間骨折手術預后療效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15):234-235.
[2]陳振通.不同手術方式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療效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4.
[3]陳永龍,張怡五,王曉勇,等.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高齡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34例療效分析[J].重慶醫學,2013,42(8):934-936.
[4]劉愛國,谷文光,鄧亮,等.不同手術方法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療效分析[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2,20(12):1072-1073.
[5]李皓莘.我院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生存相關因素分析[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4.
[6]劉千祥,段龍霖 .急診手術治療高齡患者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工程,2014,22(8):86-87.
[7]郭小微,李開南.股骨粗隆間骨折手術風險評分系統的研究[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4,29(8):759-762.
[8]王月福.不同手術方法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療效及預后[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8):64-65.
Clinic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Surgical Timing on the Prognosis of Elderly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YU Hua-wei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Neijiang,Neijiang,Sichuan Province,641000 China
R6.83.42
A
1674-0742(2016)07(b)-0079-02
10.16662/j.cnki.1674-0742.2016.20.079
余華偉(1963.7-),男,四川內江人,本科,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關節外科疾病的臨床診治。
(2016-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