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能當15分鐘的名人”,有了直播,安迪·沃霍爾這句話也成了真。
直播火了。騰訊4億元領投斗魚,昆侖萬維6800萬元投資映客,連馬云都在淘寶上推出了直播。
直播儼然是下一個風口。真的嗎?
風口這東西,是一個巨大的產業機會,一個可以孕育出許多巨頭的機會。直播,更像是一個有著巨大需求的市場機遇,但并不是有了需求就能成為風口,直播這個“風口”,恐怕吹不起行業里的200多只豬。
PC時代的秀場直播大王9158,已經用10年時間驗證了PC直播不是風口。到了“其興也勃”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用不了10年的時間,我們就能見證移動直播的“其亡也忽”。
這個行業的狂歡者們一直就沒曾飛起來過,也許只有跌落谷底的疼痛才會將他們喚醒,耳邊呼嘯而過的風聲,不過是地心引力將他們拉向死亡的伴奏。
今年5月,蘑菇街宣布投入3億元打造直播生態,馬云的淘寶直播也正式運營。購物直播最大的特色就是支持“邊看邊買”。簡單地說,讓用戶一邊看直播,一邊就能把主播推薦的商品加入購物車。這不就是升級版的電視購物么?當年蘇寧收購PPTV時講過同樣的故事,而如今,PPTV已經像包袱一樣從蘇寧云商主體被剝離。
直播并沒有改變蘑菇街與淘寶的商業本質,他們做的依然是“流量+轉化”的生意。不同的是,直播增加了用戶與商品交互的方式,以前需要看圖文、找客服解決的問題,現在通過網紅直播搞定。但在交互之外,所有環節一如往常。
精明的電商人想得很清楚,和圖片流、網紅、興趣、短視頻一樣,直播不過是用戶交互方式進化過程中的一個節點。當新的交互方式出現,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轉向更有效的模式,一切都是為了更大的流量,更高的轉化率。
不可否認,攝像頭改變了世界。它延伸了我們的眼,滿足了我們的控制欲和獵奇心態。“看見”是一個強需求,但聲訊臺2.0版本的秀場直播并不是強需求,為了滿足“看見”而去打造內容無異于舍本逐末。就連投資了游戲直播平臺的王思聰也承認,“女主播和網紅的模式會很火,但持續性不會太好。”
在這個“來看我”的時代,直播是一個完美的工具,它讓展示者和觀看者之間的互動,不再只有文字、圖片、語音和延時視頻。但直播和以上這些并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交互的媒介,而非內容本身。為了直播這個媒介而內容,終點也許就是現實版的《楚門的世界》。
這個時代內容即媒介,直播的價值不在于它是什么,而在于它連接了怎樣的內容。直播出現之前,在線教育絕對不會迎來今天的火爆場景,遠程醫療也不會獲得新的發展契機,但直播只是技術應用,而非它們的內容。
直播的未來也將會是一項基礎功能,查詢快遞時不再只有冷冰冰的文字信息和GPS位置,你可以看到快遞小哥從收貨到在路上的全狀態;訂酒店時可以不用再去猜圖片和實際房間會有多大出入,你能夠看到即將入住房間的每一個細節……
你眼前的攝像頭是否在直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讓“來看我吧”成為現實,改變了你與世界交互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