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鋒
玩概念、闖底線,科技大咖們尚在探索VR的無限邊界,淘寶店主們已經借著概念變了現,而且,賣得還不錯。
獵奇也是生產力。
對于“VR”這個名詞來說,一萬個人會有一萬種解釋。不過沒關系,“虛擬現實”加上科技公司宣傳話術里的“未來”“平臺”“下一代計算機”“改變人類”,已經讓消費者產生了參與見證未來的強烈愿望。
于是,我們觀察到一個有趣的商業現象。谷歌、索尼、HTC等科技公司投入巨額資金,尋找VR的無限應用邊界,同時試圖將實驗室里的VR商業化。而一大撥淘寶賣家卻早已運用這個概念,在網上賣起了迭代數次的產品與內容,并賺得盆滿缽滿。
我們不去爭論淘寶里VR的真假,更不建議大家效仿淘寶賣家的取巧,而是為所有還在苦苦尋找最佳商業模式的VR創業者提供一種思考方式:再牛的科技,最終還是一單生意。
VR=3D?弄啥嘞
在淘寶上搜索“VR”,會彈出4 800多個結果,多數賣家來自廣東。月銷量最高的賣家一個月可以賣出8萬多件,如果不考慮刷單,這款單價49.9元的VR眼鏡一個月能創造400多萬元的收入。
銷量可謂壯觀。HTC作為VR領域的旗艦公司,其HTC Vive設備上市三個月的總銷量剛剛接近10萬套,竟遠遠比不上這個無名品牌。
當然,相比Vive高達6 800多元的售價,這款VR眼鏡的超低價無疑是其暢銷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僅如此,淘寶銷量前50名的VR店鋪中,單價均在6~200元。
他們為什么能夠賣得這么便宜?
當我們在淘寶上購買一款最火爆的VR眼鏡時,會得到一個配有鏡片的塑料盒子,前50名的店鋪有些會附贈藍牙遙控器和耳機。硬件方面,這些盒子大同小異,它們的卡槽支持4~6寸左右的智能手機,除了要裝電池的遙控器,整個產品并不包含任何電子元件。
——淘寶上賣的僅僅是各種形態的手機盒子。
這與科技公司們的宣傳相去甚遠。而當我們針對“VR”概念咨詢淘寶店主時,得到了如下回答:
“產品是一款看電影和玩游戲相結合的3D眼鏡,能讓手機變成IMAX影院、3D游戲廳。產品不需要充電,將手機放進去,下載對應的軟件,配合眼鏡觀看就會有3D效果,操作簡單方便。”
“親,這個是虛擬現實眼鏡哦。可以享受3D的感覺哦。就是像在電影院看3D電影的哦。”
“它是一款3D虛擬現實眼鏡,手機的新型配件,有了它,能讓手機秒變3D影院、3D游戲廳,享受巨屏效果,如身臨其境。”
……
淘寶店主們五花八門的解釋,可以總結成一個公式,即VR=3D。如果再與店主們糾結VR與3D的不同,就會得到更“專業”的解答:“手機下載左右畫面的3D電影就好的親,這個是VR啊。VR就是手機看左右電影的。左右電影就是一個屏幕上左右有2個相同畫面的影片,你可以百度一下。”
如果再較真地追問店主,百度百科所謂的“利用仿真技術與計算機圖形學人機接口技術、多媒體技術、傳感技術、網絡技術等多種技術集合的產品,是借助計算機及最新傳感器技術創造的一種嶄新的人機交互手段”能不能實現?
店主們會很誠實地回答:“不能吧。”

事實上,借助目前VR概念模糊,用其單一的3D體驗以偏概全,成了淘寶店主們推薦VR的主要方式。毫無疑問,真實的VR與3D有天壤之別。同樣的,單純依靠VR眼鏡并不能提供VR的交互與沉浸感。
僅以Vive為例,這款市場化較早、普遍被認為是VR發展方向的產品,必須連接一臺高性能計算機,同時需要一定的真實空間走動,而頭盔內并無外置手機設備。所有的解碼、計算、模擬等必須由頭盔傳感器與計算機配套完成,如此才能提供高幀率、強體驗的VR世界。
Vive不僅展示的是3D世界,更是置身其中的沉浸感。這與淘寶店主的3D版的VR完全不同。
沉浸感=色情?搞啥咧
作為“最貼近消費者”的淘寶賣家,他們不用關心VR所謂的“交互”“未來”和“平臺”。為了達成交易,他們的方法和目的簡單直接:要怎么說服消費者,能不能盡快賺到錢。于是,淘寶店鋪的營銷設計就重要起來。
如你所見,幾乎所有淘寶VR店鋪中,店家會在海報里放上一個佩戴眼鏡、表情夸張的性感美女,并在角落里寫上送“海量資源”“送2G日本大片”“羞羞噠”的彩色、眩光大字。這讓消費者不自覺地聯想到了色情內容。
盡管淘寶官方會對上架的商品做監控,比如商品本身、商品的描述和客服的對話記錄等,均不得涉及任何非法詞匯,但賣家們有一萬種隱晦的方式提醒你,“我這兒有你想要的東西……”
“非法片源我們不提供,您問得這么直白估計沒有一家敢直接說有的。我們送的資源都很好看很給力,淘寶是擔保交易,不滿意可以隨時退款,我們為您買了運費險。”
在VR的內容資源上,淘寶以及它背后的消費者,和科技公司有巨大的認知鴻溝。科技公司的設想中,VR的商業化路徑是用前沿的產品來吸引用戶,首先描述一個美好的未來圖景,然后再是內容。Vive的廣告視頻中,用戶在模擬的世界里尖叫、興奮,它想告訴所有人,產品帶來的沉浸感和真實感超出你的預期,值得你購買。
但淘寶店家不會關心這些,他們的路徑剛好相反,首先是盡可能滿足用戶對VR的隱性需求,然后再來尋求產品的賣點。毫無疑問,色情內容是VR概念普及的一大驅動力。對于這些淘寶店來說,告訴買家用自家的VR眼鏡看3D的影片爽翻了,可能比推銷沉浸感更有效。
盡管以3D為賣點,不過由于內容制作能力不足,淘寶VR店主們提供的3D內容依然有限。
就內容覆蓋的類別來看,淘寶店主推薦的3D內容主要以影視類的視頻資源為主,游戲并不太多。而絕大多數3D影視作品都是由2D簡單轉化為3D,并不能360度地隨著頭部轉動產生角度變化。
受制于手機屏幕的清晰度和大小,絕大多數淘寶VR眼鏡視野中有一片漆黑,中央有處屏幕,戴上眼鏡看幾分鐘便會感到眼睛不適。
為了防止消費者拿到資源后因為不滿意產品而中途退貨。淘寶賣家會在確認產品收貨之后才告訴消費者獲取資源的方式。更有甚者為獲取資源設置了階梯門檻,不同VIP等級可以收到不同的內容,并持續更新和收費。如此,以非法內容,借助消費者獵奇心理制造的VR生意產生閉環。
全都是套路
你當它是高科技,沒想全都是套路。
過去的U盤、移動硬盤、移動電源,新的產品創新總會在淘寶上找到與之對應的模仿者。他們用劣充好、用概念換銷量,滿足了消費者對新產品的好奇,卻同時也透支了消費者對真正創新產品的熱情。
而對于VR,現實情況是,頭盔、耳機、動作捕捉類輸入設備、空間定位裝置、360全景相機、雙目、360度音頻、體感設備、反饋裝置等設備,每個設備在相應領域都沒有實現商用或大規模商用,大都處于剛有概念或研發的初級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都非常多。
即使不需要重度沉浸的體驗,僅使用VR頭顯,顯示屏的材質、分辨率、延遲、PPI、刷新率等很多問題也要解決,這并非一款裝了3D鏡片的塑料盒子加上一部手機能夠解決的事情。
而對于VR內容,由于尚未出現真正意義的VR平臺以及硬件設備的不定性因素,導致內容制作公司動力不足,持續觀望。大多內容公司只推出體驗內容,使得VR內容發展的勢頭被削弱,內容匱乏。
這正是谷歌、索尼等大公司探索和競爭的邊界,而創客、淘寶店主們思考的是“VR要怎么賣才成功”。
除了便宜,淘寶店主們是在以用戶思維在推介他們的VR產品,明白對于非重度用戶,普通消費者購買VR的動力并不是單純為了那個塑料盒子,而是為了它所附加的內容。暴風魔鏡便是這些淘寶賣家們主要模仿的對象。
作為暴風影音公司推出的新一代VR設備,199元一副的標準版暴風魔鏡,上市一年多時間,銷量突破100萬臺。
暴風魔鏡的結構、功能與淘寶版VR類似,不過暴風魔鏡背后有強大的內容支持,通過鏈接暴風平臺的內容資源,并與手機自帶的重力感應等功能相互配合,實現了360度的沉浸感。用內容驅動產品,暴風魔鏡走了HTC、索尼等大佬不同的路。
不過,谷歌、索尼、HTC等高端VR科技公司,現在都各自圈起了開發者平臺,鼓勵他們開發更多的游戲、應用和影視內容,希望憑借高質量的內容抵消高額售價阻擋的普通消費人群。
毫無疑問,與當年的智能手機一樣,新技術、新設備最終會遵循摩爾定律走向低價——大眾消費得起是它們得到普及的基礎。而在普及VR到底是什么這事上,科技公司可能需要一些更有效的手段,比如建立線下體驗店,它將會是VR設備走向用戶的中間形態。
等到VR真正普及的那一天來到之前,淘寶店主們仍然有著百花爭艷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