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
大多數企業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移動互聯網的沖擊,但只要抓住不變的東西,總會找到新的發展路徑。
企業應該如何應對變化?我的答案是擁抱變化,不如賭對不變。因為我們往往不知道十年之后的變化是什么,但我們可能知道十年之后什么是不變的。根據不變去建立商業戰略,會更清晰。
直擊“痛點”
企業發展,永遠繞不開的是找到品牌定位,開創新的品類,或者開創新的特性。很多企業因此演變成商業新物種,然后在時間窗口中,采取大量的飽和攻擊進入消費者心智,最終占據獨特的心智優勢。
不用把“互聯網+”帶來的變化看得多么神奇,企業最終還是要回歸到抓住消費者的需求上。很多品牌成功,不是因為采取了互聯網的變革措施,只是找到了消費者心智中全新的價值與位置。
我舉個反面案例來說明這個問題,“人為什么活著——夢;不平凡的平凡大眾——大眾銀行。”這是普世的情感,這個廣告足夠打動人,但是我認為這是個失敗的廣告。因為它忘了最重要的問題:消費者會為這種感動埋單嗎?這種廣告如果用在花旗銀行和匯豐銀行可以,因為這是成功者的特權。
但是大眾銀行還不是市場的成功者,需要與消費者建立基本的信任,特別是要給消費者選擇這個銀行一個理由。這種感動人心,不會帶來消費者的埋單,因為缺乏最基本的消費安全和消費理由。先想明白自己是誰,不要覺得拍出這樣的精彩廣告就可以成功。
一個創業公司,廣告就該像“怕上火喝王老吉”這樣獨特清楚,簡單直接,一劍封喉。要么封殺品類,要么開創特性,如果不是這樣,創業公司將很難防止競爭對手切入。
與巨頭相背而行
大家都想開創新品類,但是談何容易?不過仍有“規定”線路可供摸索:首先需要洞察用戶細節,更重要的是,看能不能挑戰既有的行業規則,然后往相反方向走。
分眾傳媒在差異化的定位中做了什么?
最早的媒體都是大眾媒體,我們起名就叫分眾,這是對立面。我們的基本思路,就是把所有行業規則列出來,然后向它相反的方向走。
比如CCTV的工作是讓10億人看3遍,我們的工作就是讓1~2億的主流受眾看30遍,這就是找到獨特的受眾定位。
定位就是找到競爭對手最薄弱的環節打進去。所以我們會分析競爭對手,電視的主要受眾還是家庭主婦和中老年人,我們找他們相反的方向,就鎖定20~45歲、月收入5 000元以上的人群,這是個具有風向標意義的人群。因為45歲以上的人消費習慣很難改變,但是20~45歲的人容易改變。
電視、廣播等行業我們不能進,當我們想起戶外的時候,其他人早就把可能想象的位置都占了。來晚了,怎么辦?只能反方向走。
在商圈做個牌子,等很多人過來看是一個方法,那能不能追著受眾的生活軌跡走呢?
我們換成這個思路的時候,發現人是要回家的,人也是要到寫字樓上班的。于是分眾抓住消費者最核心的生活—從家里到寫字樓,再到賣場和影院等,完成了對用戶生活空間的覆蓋。
與此同時,取得資訊的方式也可以反著走。
當年戶外媒體是以地理位置為中心,以人為中心的時候,我們發現如果以人的碎片化生存環境來講,每個人的家都是有機會的,寫字樓也有機會,每一棟建筑物都是機會。
所以分眾的差異化,最主要是從大眾到分眾,從內容為王到渠道為王,以地理位置為中心到以人的生活圈為中心,在對手想不到的那些固定不變的生活空間,分眾開創了全新的媒體形態。
變量中總有增量
今天移動互聯網來了,明天物聯網來了。無論外部環境怎么變,其實應對變化的邏輯沒變:先弄明白哪些是存量,什么是變量?最后看有哪些增量,并根據增量尋找新的機會點。
移動互聯網改變了資訊模式,從報紙到手機,資訊模式永遠在變化。但是不管怎樣,人還是要回家,要上班,要消費,分眾面對的存量沒有變。
再看看變量,電梯口原來只有5%的人看手機,現在15%左右的人看手機,我們為此流失了近兩千萬人的收視,這是一個挑戰。
那有沒有增量?移動互聯網跟分眾沒有什么關系?很有關系。
分眾投放在每一個小區的廣告都不一樣,我們2009年的時候是做的物業數據庫。
比如入住率低的樓棟,建材公司、裝修公司和國美會很感興趣,入住率低意味著是新樓盤,還沒有裝修;或者就是樓齡較高了,那住戶可能會有家電更換的需求。汽車公司在跟我們合作時,奔馳寶馬就可以選擇房價在一平方米5萬元以上的社區進行推廣;大眾汽車則可以選房價一平方米2萬元左右的社區開展宣傳。

之后分眾物業數據庫迭代成物業云,分眾的廣告可以更精準選擇樓盤。比如百度幫我們做了數據集合,通過每個社區人群的旅游、出國留學、就醫等數據的分析,就能把握每個小區的品類需求和品牌需求。
那如果我還想了解每個小區喝什么水,怎么研究呢?我們最初用很傻的方法—研究垃圾。我們雇了很多阿姨去收集垃圾,然后掃條形碼,就知道是什么品牌了。
但是現在我們建立了電商云,電商買的產品,送貨不是社區就是寫字樓,因此從電商數據就可以了解哪一棟樓買過什么東西,應該投放什么品牌的廣告。
我們發現科技發展讓分眾的物業數據庫迭代到電商云,但核心邏輯還是抓住目標人群,進行廣告精準投放,只是方式變了。
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給我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但只要抓住不變的東西,總會找到新的發展路徑。移動互聯網讓分眾這樣的生活媒體廣告變得越來越精準,越來越互動,它也給所有行業帶來了新的機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