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顏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國際學院
淺談高等職業院校英語教育向專業領域延伸的策略
陳 顏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國際學院
本文針對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基礎偏差的實際,提出高職院校英語教育應著眼提高學生實際運用水平的思路,針對院校各個不同專業的需求,從課程設置、教材選定、教學方法、評估手段等方面入手,將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向專業領域延伸,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高職英語教育;專業領域;延伸
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市場國際化的需求,各個用人單位要求求職人員均要有較強的英語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這使得英語基礎較差的高職院校畢業生在就業時越來越困難。
目前,高職院校的英語教育現狀十分令人擔憂。在生源方面,高職院校的學生一種是來源于職業高中以及中專技校等,這些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很差,嚴重缺乏英語學習興趣;一種是參加高考未被更好院校錄取的學生,這些學生經歷了高中英語學習,有一定的英語基礎,但普遍學習習慣不好,英語學習能力較差。在教學過程中,我國高職院校大多強調“能力本位”,目標是培養操作型、應用型人才,不重視基礎科目學習[1],許多高職院校甚至還在壓縮英語課時,導致高職畢業生的英語水平始終得不到大幅度提高。
在現目前的高校教育體系下,所有非英語專業基本都只在大一開設公共英語課程。以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為例,非英語專業的英語課程在大一為公共選修課,第一學期修完可獲得4個學分,第二期修完可獲得3個學分,通過A級考試加1.5個學分,通過B級考試加1個學分。所有專業的學生在大一修完英語課程后可得8.5分或8分的學分。
為了突出英語在職業中的特色,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可以在大一開設一年的英語課程,加強和鞏固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使絕大多數學生能順利通過英語三級和四級考試。大二時,各院系可根據自己的專業特色繼續增開英語課程,有了大一扎實的英語基礎,此時的課程應注重與專業知識掛鉤,英語教師在課堂上應大量教授專業詞匯和語句,甚至于用英語講解一些簡單的基本知識。通過這樣的課程設置后,基本上可以使大部分的學生能夠將英語用于與自己專業相關的一些簡單工作中,能夠讓學生閱讀一些進口設備、儀器的說明書和使用手冊。關于課時和學分的分配可根據英語在該專業的職業比重來設置。關于各個專業需增開多少課時和學分才是最合理、最科學的問題,還需進一步在實踐中探索、論證。
在如今的高職英語教學中,很多院校所選取的教材普遍存在文章過時、不適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專業脫節等弊端。高職英語教材作為高職英語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需順應時代潮流,確保高等教育核心目標的實現,在教材的選定和編寫上應堅持用英語為專業服務的教學策略,在考慮高職學生的英語水平的同時,還要注重文章內容的實用性,盡量選擇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篇幅不長,涉及專業知識領域的文章。這需要教師不斷調整知識結構,精心組織教材及開發校本教材,調動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從而為學生進一步提高本崗位英語應用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方法服務于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是師生雙方共同完成教學活動內容的手段。對于不同的課程,不同的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不同層次的學生,教育工作者應做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高職英語教師在授課時應該充分考慮到不同專業的特征,堅持“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方針,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應該有所偏重,同時要采取適宜的教學方法。
教學效果的評價體系完全制約著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目前教學效果的評價仍以書面測試和期末統一測評為主要形式,這些傳統的測評方式忽略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實際需要,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喪失了評價對課堂教學改革的導向與激勵功能。隨著“高考英語”的改革,英語教學、教材內容以及教學課程和教學模式均發生了變化,因此,英語考核體系也應做相應的改進。
以筆者所在高職院校為例,2014-2015學年第二學期的公共英語考試就分為:公共英語Ⅰ(2)、公共英語Ⅱ(2)、公共英語Ⅰ(2)(計算機方向)、英語聽說讀寫2、英語強化2-聽力/口語(歐美)、英語強化4-聽力/口語(歐美)、英語強化4-詞匯/閱讀/書寫(歐美)。同時,在考試形式上可通過多元化的手段對傳統的筆試考試形式進行豐富,比如對于為生產第一線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專業的學生測試,在條件許可下,教師可以將測試有機地搬到企業工廠去,讓學生身臨其境地了解并掌握機械開關上(ON/OFF),解讀英語說明書或使用手冊,然后企業工廠根據學生的表現,采用“考核評分與考核評語相結合,以考核評語為主”對學生進行評價。對于一些強調英語實際運用的專業,我們可以結合“項目觸發式教學方法”,對該專業的英語教學進行評估。比如酒店管理專業,可以將英語水平測試放到酒店核心部門,通過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表現給予評分和評價。這種測試模式一方面考查了學生的英語服務用語及服務準則、中西方禮儀等,另一方面讓學生在酒店的實際交際環境下培養了自身的服務技能及英語溝通能力。
總之,高職英語教育的評估模式應突出英語的職業特色,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實現多元化,從多方面評價學生學習英語的成績。教師可以通過課堂學習效果檢查、作業、角色扮演、表演英語節目、講故事、活動結果報告、學生學習效果自評、學生互評、問卷調查、家長對學生學習狀況評價、階段測驗、學期考試、企業評價等多種形式來構成英語學科的學期綜合評價成績。對于不同的專業,教師可以采取相應的評價手段,在基于傳統的英語期末統一試卷考試的模式上,可根據英語在各專業的特色將考試內容加以完善。
注釋:
①王作娟,楊軍虎:《項目觸發式教學法在酒店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旬刊》,2012第二期,121-122。
[1]陳敏.高職英語教學現狀和教學改革策略探析.成長之路,2010(28).
[2]張岳琢,賀延倩,范寧潔.2017年高考改革后的高職英語教學思考.科技展望,2014(20).
[3]《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內容解讀.http://bj.xdf. cn/publish/portal24/tab10553/info820599.htm,2014/12/20.

陳顏(1982-),女,重慶市人,重慶師范大學2008級在讀碩士研究生,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國際學院,講師二級。主要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教育。